您的寶寶坐穩了(端坐期 – 7至9個月)

您的寶寶坐穩了(端坐期 – 7至9個月)

寶寶生活更多元化

歡迎您的寶寶進入探索階段,他將從全新角度 —— 坐直身體 ——看世界。端坐有助強化他的肌肉,尤其手部肌肉。現在起,您要格外留神,因為他將開始探索身邊一切接觸到的物件。    
 
這個階段,他會不停探究他每個動作引發的後果。例如他會舉起雙手,看看您會否抱起他。他會丟東西到地上,看看您會否上前拾起來。他又會用單手而非雙手拿起物件,然後一直握著或放入嘴巴,所以您選擇玩具時需加倍留意。
 
您可能已開始給寶寶吃米糊、含有單一水果及蔬菜的嬰兒食品,是時候給寶寶嘗試新的味道和食物組合。
端坐寶寶的技能
 
體能:

端坐在高腳椅而無需協助。
不止抓住物件,更能用力擠壓。
小手協調控制得更好。
用手指把東西拉向自己。
他開始長出第一隻牙仔。
 
進食技能:

用上唇幫助吃光匙羹上的食物。
開始用上下顎「咯吱咯吱」用力咀嚼。
可以用杯飲東西,但不一定能夠自己拿著杯子。
雀巢心得精華
孩子各有不同
別擔心您寶寶的成長進度是否及得上其他同齡的孩子,因為這種事情自有節奏,他才是自己身體的主人。如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有任何疑問,應該諮詢您的兒科醫生。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端坐寶寶飽了?餓了?
掌握何時餵食     這個階段,端坐寶寶的餐單已加入米糊及嬰兒食品,變得豐富多樣化。他對食物的興奮投入,令親子的用餐時間變得有趣好玩,您當然要好好運用這段美妙時光。 肚餓的跡象   想吃奶或吃東西時,仍會哭鬧或表現不滿。 看到匙羹,就會自動搜索食物。 向著飯碗或匙羹張開嘴巴。 進食時全神貫注地看著您,表示:「我還未吃夠。」 掌握寶寶何時吃飽   無論餵哺母乳,用奶瓶或匙羹餵食,您的寶寶都能向您表明他已經吃飽。 吃飽的跡象   餵哺母乳或奶粉時,他會把頭轉向別處,拒絕再吮媽媽的乳頭或奶嘴。 不想再接觸食物,甚至推開匙羹。 緊閉嘴巴,不讓您餵食。 吐出他喜歡的食物。 推開飯碗或眼前任何食物。 放慢進食速度、變得分心和四處張望。 進食時入睡。
了解更多
自己動手製輔食
兩者都同樣有好處! 如果您經常下廚,您一定很想您的為食小傢伙喜愛您親手泡製的美食吧!當然,自製食物比較費時,而且需要充足的食物儲備和基本用具(尤其是用來製作嬰兒食品的)。相反,在商店垂手可買的嬰兒食品就經濟實惠得多了。除此之外,現在的法例規定嬰兒食品必須提供充足的維他命和礦物質。硝酸鹽及其他污染物的檢測亦非常嚴格,所以有時候買現成的蘿蔔糊仔,可能比自製食品更為安全。況且,您的寶寶才剛開始進食固體食物,他吃的份量很少,只煮30克的蔬菜也絕非易事。由此可見,滿足寶寶胃口的方法有很多,讓他們嘗試和認識不同口味的方法亦五花百門。 我自己做的! 當您開始讓寶寶吃固體食物時,最重要的是先確保您有合適的用具。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特別嬰兒食品處理器(如果可以,不妨向朋友借)。這部神奇的機器只需一按,就可以解凍、加熱、蒸和製作糊仔。當然,您也不一定要購買,您還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您可以使用蒸爐(由它自己操作,讓您有更多時間與寶寶玩耍),您只需將食材放入沒有加鹽的水中煮滾,或者放入合適的容器用微波爐煮熱。另外還可用食物處理器或攪拌機(給寶寶的食物只需要攪成幼滑狀即可),便大功告成了! 為了方便打理,您只需要煮足夠吃幾餐的份量,並將其餘的食材放入雪櫃急凍即可。不妨嘗試預早準備一餐:如果辛勞工作了一整天,回家還要臨急臨忙為寶寶準備食物,而寶寶又累又餓——有甚麼比這個情況更糟? 最後,外出購物時,切記要購置未來一個星期需要的食物,這樣就能夠確保寶寶的飲食均衡。您甚至可以預早設計一個星期的餐單,就像學校的膳食服務一樣,但您就要更加有效率了。購買食材時,您要想想如何將食材用於未來一星期的不同菜式當中(例如薯蓉可用於配鮮魚或牧羊餡餅)。至於食材方面,您應選擇時令的蔬菜和水果,它們含豐富的維他命,而且比較便宜!您亦可以放心採用急凍蔬菜,它們所需的準備時間短,而且已經去皮,您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至於魚和肉方面,如果您家中有老有少,不妨將最幼嫩的部位(例如雞胸等)留給小朋友。這樣,大家都可以享受美食了!   最後一個小貼士:自製糊仔和熟水果時不用加鹽或糖。天然永遠是最好的,對於寶寶細小的身體機能來說,蔬果所含的天然鹽份和糖份就已經足夠了。 總之,如果您有時間和心機時,為寶寶泡製食物不是很困難的。別忘記,烹飪應該充滿樂趣;寶寶亦一定會很愛看著您在廚房大演身手!
了解更多
學習進食的過程
咀嚼:嬰兒發育過程中的關鍵階段 吮吸是一種條件反射,但咀嚼卻是學習的結果。這個過程大約從寶寶6個月大開始,到1歲左右結束。剛剛出生後,他們就會發現自己會吮吸,“黏住”一片食物並且將其含在嘴裡。當然,他們很快便會愛上這些新感覺!再過2個月,他們的精神運動發育正常,犬齒的形狀已經允許他們咀嚼食物,這項新技能使他們面頰、嘴唇和咽部肌肉都變得更加強壯,他們會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嘴巴居然能夠切碎食物。當寶寶長到6個月時,迎接他們的將是一個嶄新世界! 個人品味的出現:寶寶開始培養自我感覺 很快,寶寶將能夠食用小塊食物。當他們不斷練習咀嚼能力時,他們的下顎開始伸展並且逐漸成形。此外,在學習咀嚼的過程中,寶寶最終還將學會自己使用勺子等。而媽咪的工作就是指導他們順利渡過到獨立進食這個階段。 要激勵不要強制:如何幫助6至12個月的寶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雖然最終會準備好探索全新的味覺世界,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恐懼也會令他們左右為難。一開始,寶寶無疑都會有點兒害怕。在成長發育的每一個階段,您都應該尊重他們,永遠不要採取強硬做法。 1. 6個月:給寶寶提供質地細膩的糊狀食物,最好不要與牛奶質地相差太大,以便盡量平緩地開始過渡過程。 2. 7至8個月:使用質地更粗糙一些的搗碎的菜泥或果泥來代替“糊狀食物”。 3. 從第9個月開始:提供柔軟的小塊食物,如“字母形”意大利面、煮熟的小塊薯仔、軟米飯以及煮熟的蔬菜和水果等。繼續提供糊狀食物並且開始適當添加魚類食物,因為魚類肉質中含有更多纖維並且更難咀嚼。 4. 從第12個月開始:加油!寶寶的膳食中可以包括薄厚不一、清爽可口的各類小片食物。用叉子將食物搗碎,嘗試給他們提供煮熟的小片胡蘿蔔、小塊紅菜頭及小片去皮西紅柿等。但請切記,您的“大寶寶”仍然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吃飯,不要強迫他們食用肉類和魚類等蛋白質,他們的食物仍要以牛奶、乳製品和穀類為主。 寶寶擁有發言權:區分食物的不同質地  1. 給他們提供一部分糊狀食物,一部分搗碎或切成小片的食物,具體取決於年齡。 2. 允許寶寶偶爾用手觸摸食物,以便他們能夠培養所有的感覺。 3. 如果寶寶不喜歡某種特殊質地的食物,可以過幾天用不同食物再次進行嘗試。 4. 如果寶寶拒絕嘗試新食物,不要強迫他們。 5. 不要將用餐時間變成情感拔河比賽或者意志對抗賽,寶寶可能只是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所有這些新食物!  
了解更多
培養寶寶的味覺
味覺是天生的嗎 味覺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獲取的?目前專家對這個問題仍持不同意見。從你的寶寶帶著特定的遺傳素質來到這個世界直到6至7個月,他會表現出對甜食的特別喜愛,接下來他們的最愛變為咸味,1週歲左右又開始對酸味和苦味感興趣。在18至24個月之間,寶寶開始確定他們最喜歡的味道,並成為其個性的一部分。 這種“與生俱來的”味覺喜好是簡單且有限的,隨著寶寶開始嘗試固體食物,他們的味覺將變得越來越豐富。從24個月起,寶寶開始進入新食物恐懼症階段,所喜歡的味道數量將有所減少,但這種情況一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始於子宮歸於文化 味覺的培養是伴隨終生的過程,但源頭一定是從孕期開始。味覺器官(舌頭上的味蕾)發育極早,從懷孕5個月起,胎兒便開始依據媽媽的口味學習區分不同的味道:甜、咸、苦、酸。有些專家認為,寶寶的第一個味覺喜好就是在這個時候確定下來的。可以肯定的是,媽媽的飲食會對羊水的味道產生影響,羊水越甜、胎兒吸收越好。因此,寶寶從一出生就喜歡甜味! 隨著味覺的發育,寶寶將會培養某些習慣,還將開始對周圍的社會環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通過與親朋好友接觸,他們學習識別各類食物,建立自己對食物的好惡,並且區分出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哪些不能食用。他們最終將會愛上具有特色或特定含義的菜餚,無論是北方的烤鴨還是南方的蝦餃!味覺,無疑是寶寶在文化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寶寶的味覺呢?媽媽可以在寶寶六個月後,每月給他提供種類豐富的不同膳食!通過給寶寶提供新口味的食物並且觀察他們的反應,媽咪將獲得無限樂趣。此外,在新食物恐懼症到來之前給寶寶提供的新食物越多,寶寶在這個階段以及之後繼續接受新食物的幾率就越大! 總之,媽咪應該循序漸進地讓寶寶品嘗不同味道(咸、甜、苦、酸),以及不同熱度(冷、溫、熱)、觸感(軟/硬、脆、泡沫、絲滑及薄厚)和視覺感(例如各種形狀和顏色)的食物。只有有條不紊地刺激並且喚醒寶寶的味蕾,鍛煉他的適應能力,他才能逐漸成長為味覺敏銳的小小美食家!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