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飲奶多長肉多?優質萃乳蛋白,健康長肉不過胖 
 

有一種瘦,叫「四大長老覺得瘦」,所以會經常提醒媽媽們要給寶寶餵多些奶。每當媽媽聽到這些「提醒」時,心理壓力立即湧現,「莫非我真的餵食得不夠?難道要大大增加奶量?」當然見到寶寶飲奶的胃口好,甚至追奶,媽媽自然會開心,但真的飲奶愈多愈長肉就代表好?

 
 

每個媽媽都想寶寶吃得飽、吃得多,但要知道寶寶「不是」飲奶飲得愈多就愈健康!如果飲奶過多,寶寶有機會長多了脂肪和體重,而沒有健康長肉,甚至會增加日後超重或癡肥的風險¹⁻³。要寶寶健康長肉和成長,關鍵是代謝成長基礎必需的「優質萃乳蛋白」。 

 

 

「代謝成長基礎」至關重要 

寶寶能否健康長肉和成長,首 1,000 天奠定的「代謝成長基礎」是關鍵。代謝是指將食物消化、吸收、分解,並轉化成能量作為成長的重要過程。而過程中蛋白質會影響寶寶的早期生長和脂肪積存,過多有機會養成超重或過胖寶寶,因此選對「優質萃乳蛋白」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

 
《健康長肉秘訣》優質萃乳蛋白「啱份量,高質量」

是否飲奶飲得多就最好? 其實過度攝取蛋白質,有機會令嬰幼兒未成熟的代謝系統造成負擔¹⁻³。媽媽都知道母乳是對寶寶的健康最為有益,但又有些媽媽亦會讓寶寶飲牛奶,不過其實一歲以下的寶寶並不適合飲普通牛奶,你知道為甚麼嗎?原來普通牛奶的蛋白質比媽媽的天然授乳分泌高出 3 倍⁴,5,而且不含寶寶所需的必須營養素!要注意的是,當蛋白質的份量過高,而且質量低,會導致寶寶攝取過多蛋白質而變成過重或肥胖,卻未能健康長肉,並且會加重身體的代謝負擔。因此為寶寶準備食物時不應只著重份量,質量更加重要。

  

 

蛋白質由胺基酸(Amino Acid)構成,分為「 必須胺基酸 」及「非必須胺基酸 」,當中「必須胺基酸 」要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另外,都知道媽媽授乳分泌含符合寶寶代謝成長所需要的胺基酸比例⁵,可是一般的奶所含的胺基酸比例未能 100% 滿足寶寶需求,而且並非所有牛奶的質量都一樣,所以如有需要,媽媽為寶寶準備食物時,要為寶寶嚴選含黃金比例的「優質萃乳蛋白」,更接近寶寶天然成長需要,有助減低日後超重或過胖的風險¹⁻³^

 

 

 

專注代謝科研配方奶粉 發放代謝成長力

只有於早期攝取「啱份量、高質量」的優質萃乳蛋白,才有助於鞏固寶寶的代謝基礎。
雀巢®️ 能恩®️ 全護 INFINIPRO®️ 配方奶粉專注於代謝科研,以「優質蛋白黃金比例⁶⁻⁷」及「萃乳成分 2HMOs*」,為寶寶打好代謝基礎同時支持免疫力⁸,助孩子發展出真正健康長肉的強健體格,實現更多 Possible!

 

 

立即登記HK$150體驗價*#試用: https://bit.ly/3sDanvL

 

1. Koletzko, B., et al. (200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9(Suppl), 1502S-1508S. 

2. Luque, V., et al. (2016).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insights, 8(Suppl 1), 49–56. 

3. Koletzko, B., et al. (200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9(6), 1836–1845.  

4. Michalesen, K.F. & Greer, F.R. (2014). Am J Clin Nutr, 99 (suppl), 718S-22S.  

5. Martin, C. R., et al. (2016). Nutrients, 8(5), 279.  

6. Zhang, Z., et al. (2013). Nutrients, 5, 4800-4821. 

7. Nestlé Internal data. (2020). Nestlé Research Centre. 

8. Puccio, G., et al. (2017).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 Nutrition, 64(4), 624-31. 

*2'FL LNnT (屬於HMO 類別,非源自母乳100毫升沖調液含40.6毫克。 

^需配合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 

#體驗價試用指定雀巢®嬰幼兒配方奶粉 (初生嬰兒奶粉除外 

優惠受活動條款及細則約束 

重要聲明: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出生的首六個月全以母乳餵哺,雀巢公司對此全力支持,而且支持在醫護人員的建議下在約六個月引入副食品的同時持續餵哺母乳至兩歲或以上。雀巢® 能恩® 全護 4 號奶粉為三歲以上健康兒童配製的配方奶粉,並非為母乳代用品 

改善偏食小貼士
偏食主要原因 抗拒吃陌生食物 對食物的質感或味道敏感 對食物有個別喜惡 喝奶過多,沒興趣吃其他食物   解決偏食小貼士 Dos 與寶寶一起吃他抗拒的食物 每天提供三至四種食物給寶寶選擇 嘗試不同的烹調方法 讓寶寶多看食物圖片和觸摸食物  Don'ts 把寶寶不愛吃的食物混入寶寶喜歡的食物當中 以獎勵方式誘導寶寶吃不愛吃的食物 強逼寶寶進食 遷就寶寶喜好,只給寶寶喜歡的食物 倚賴「偏食配方奶粉」來解決「偏食」問題 寶寶偏食會導致營養不良嗎? 少吃某幾類食物並不會導致營養不良,媽媽可以把寶寶一至兩星期內每日進食的食物和份量記錄和檢討。若當中包含五大類別的食物,而寶寶又健康,一般都不會營養不良。  寶寶不吃青菜,怎麼辦? 可將青菜拌在乳酪中,或以焗烤方式來烹調,也可將菜切碎製成青菜飯。如果寶寶仍然很抗拒,可以紅蘿蔔、南瓜、蘆筍、青豆等其他黃綠色蔬菜來代替。
了解更多
母乳與牛奶之比較
為甚麼忌飲普通牛奶?    母乳和牛奶的成分有三大不同之處   牛奶含有過多蛋白質(是母乳的三倍!) 牛奶不是理想的鐵質攝取來源(含鐵量太低!) 牛奶的鈉(鹽)含量比母乳高三倍!   給一歲以下的寶寶定期餵哺普通牛奶有甚麼健康風險?   過量蛋白質和礦物質(鈉)會對寶寶的腎臟構成沉重的壓力! 寶寶需要多加飲水才可排出多餘的營養,過程中會增加脫水的風險! 牛奶的鐵質含量低,導致寶寶缺鐵! 久而久之寶寶會患上貧血,並增加體能和精神發展永久受損的風險。   牛奶含過多蛋白質及不能提供足夠的碳水化合物 母乳的成分以乳清蛋白為主,牛奶則以酪蛋白為主
了解更多
懷孕期各種營養素的功用
蛋白質:   促進健康成長、發展和修復身體組織。 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是您和發育中寶寶建立身體組織的重要元素。蛋白質可來自動物和植物,動物性食物含有人體不能自行產生的必需氨基酸,因此必需透過飲食吸收。 素食媽媽無需轉吃肉類以攝取蛋白質,其實大豆亦含所有必需的氨基酸,懷孕期只要注意大豆的攝取量,同時配合其他蔬菜、豆類和穀類食品,足已滿足準媽媽的蛋白質需要。   懷孕期補充足夠蛋白質的益處。 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對媽媽及寶寶均有莫大益處,除有助建立充足的母體組織外,更能確保胎兒的正常發展。 必需的脂肪酸:    亞麻(油)酸(LA)和(次)亞(麻)油酸(ALA)促進身體的正常運作。 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對調節細胞正常功能極其重要,亞麻油酸 有助維持免疫系統功能,次亞麻油酸則對精神及認知功能尤其有益。因為人體不能自行產生脂肪酸,所以兩者都是飲食的重要部分。理想的攝取來源是果仁、植物油類、紅肉和奶製品。 攝取來源:  亞麻油酸:蔬菜油(粟米、葵花、藏紅花和大豆)、果仁和果籽。 次亞麻油酸:蔬菜油,例如芥花、亞麻籽、合桃和大豆油。  DHA(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維持寶寶腦部和眼睛發展。 DHA(其中一種重要的奧美加 3 脂肪酸)對腦部、心臟,特別是眼部的細胞功能非常重要。   攝取來源:  蛋黃 。 含豐富魚油的魚(鯖魚、鯡魚、三文魚和沙甸魚) 。 葉酸:   對寶寶神經管系統的正常結構非常重要。 這種維他命B對細胞分裂、嬰兒神經管系統的正常結構和血液的正常功能很重要。 葉酸攝取不足可能會引致神經管缺陷(脊柱裂)、出生體重過輕、早產、貧血、發育不良。   攝取來源: 綠葉蔬菜:例如菠菜。 花科蔬菜:例如西蘭花和椰菜花 。 豆類:例如大豆和扁豆。 水果:例如橙和木瓜。 維他命D: 這種維他命非常重要且作用多,包括促進骨骼、肌肉質量和免疫功能的健康。 缺乏維他命D,孕婦會增加患上骨軟化症的風險;寶寶亦會增加成長受損、後天骨骼健康受損(例如佝僂病和骨軟化症)及患炎症和免疫系統疾病的風險。   攝取來源: 含豐富魚油的魚:例如三文魚和吞拿魚。 強化或含高維他命D的食物:穀麥早餐、牛油和蛋黃。 接觸充足的陽光,可與皮膚產生合成作用。 維他命A:    維持人體細胞正常運作,尤其是免疫和視力系統。 這種貯存於肝臟的脂溶性維他命對胚胎成長(包括心臟、腎臟、眼睛、肺部、骨骼和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很重要。 孕婦攝取維他命A不足會導致貧血、夜盲症;寶寶亦可能出現各種出生缺陷。出生時維他命A不足和免疫功能受損。懷孕期間應嚴格控制維他命A的攝取量。   攝取來源: 維他命A:動物性食物例如肉類、奶製品和魚類(三文魚)。 類胡蘿蔔素:植物性食物例如甘荀、蕃茄、橙黃色蔬菜和蕃薯 。 鐵質:    對生產血液和體內傳送氧氣很重要。 這種礦物質對細胞分裂、血液正常功能 — 尤其是輸送氧氣 — 以及能量代謝和免疫功能很重要。 孕婦患鐵缺乏症和缺鐵性貧血的風險較高,孕婦缺乏鐵質可能會導致缺鐵性貧血、早產、感染和死亡;嬰兒的出生體重則可能較輕。   攝取來源 動物來源:肉類、羊肉、家禽和蛋類。 植物來源:豆類(大豆、扁豆、鷹咀豆)、綠色蔬菜(西蘭花、西生菜、菠菜)。  鋅:   維持寶寶成長和免疫系統的健康。  這種礦物質對免疫系統的功能、細胞分裂、成長發展及生殖系統尤其重要。  缺乏鋅會對孕婦構成風險,受孕前攝取鋅不足尤甚,可能會導致早產;嬰兒則可能造成胎兒發育遲緩、出生體重過輕、免疫功能受損和其他出生缺陷等問題。   攝取來源: 肉類、魚類和奶製品。 全麥穀物、果仁、果籽和豆類。 碘:   有助維持寶寶的認知功能。  這種礦物質對甲狀腺的正常功能,以及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成長和發育也很重要。 如媽媽的飲食中攝取碘不足會導致流產、甲狀腺功能受損,包括甲狀腺體積增大及相關症狀(例如疲勞乏力、煩躁不安、能量代謝改變等);嬰兒則可能出現甲狀腺壓力、低智力、成長受損,以及認知和運動神經發育受損。   攝取來源: 鹹水魚、乳製品和蛋類。 含碘鹽的食品。   
了解更多
6 至 12 個月寶寶飲食須知
6 個月大的寶寶須進食固體食物 由約 6 個月開始,寶寶的食物會由幼滑糊狀逐漸發展至稠糊和泥蓉狀,適時引進固體食物可避免不良影響。至 9 至 11 個月時已能吃有顆粒的泥蓉狀食物,以滿足寶寶發展需要及營養所需。   配合發展需要 學習咀嚼 發展寶寶咀嚼、吞嚥等口肌能力 學習接受不同味道 嘗試新口味能讓寶寶認識食物的類型、味道、質感 引起寶寶對食物的興趣   發展自己進食的技能 逐步掌握運用合適的餐具,如匙羹、杯子 學會自己進食   培養與家人一同進餐的習慣 學習適當的餐桌禮儀 學習群體生活   與家人建立關係 通過餵食期間的互動,可促進親子關係 讓你與寶寶享受愉快的親子時間   滿足營養所需 滿 6 個月後,寶寶所需要的鐵質大大提升,單吃母乳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寶寶需要額外進食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攝取生長和發展所需的營養 延遲引進固體食物有甚麼後果? 營養不良  令寶寶缺乏生長所需的營養素,如鐵和鋅,這會對健康和身體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總括來說,學習進食固體食物是一個需要時間去適應的過程。食物的改變較大時,便要多點時間去適應。若寶寶不願意吃,家長就要懂得配搭不同食物、或改變烹調的方法,好讓寶寶能順利過渡到進食成人的飯餐。飲食習慣的問題 寶寶會較難適應吃多種食物的飲食方式,還可能引致偏食或其他進食問題,如抗拒接受質感粗糙的食物。 何時最適合引導寶寶學習自己進食? 6至12個月大的寶寶探索物件時,除了會用手去摸、敲打,用鼻去嗅外,還會用口來體驗它的特質。寶寶還會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成人的行為和反應,從而學習物件的用途,分辨甚麼是食物。當寶寶懂得伸手抓食物時,你便可以開始引導他自行進食了。  
了解更多
提防吐奶嘔奶秘訣
吐奶 Vs 嘔奶 吐奶 嘔奶 奶水從嘴角緩緩流出來 嘔出的奶會較多,速度較快,奶水會從寶寶的口和鼻噴出來   減少吐奶和嘔奶小貼士   不宜太餓或太飽 寶寶太餓時喝奶,或喝奶過飽,均會容易嘔奶。要設定規律的餵奶時間,以少吃多餐為宜。   增加掃風次數 餵完奶後,將寶寶抱起扶直或將床頭部分的床褥墊高,保持 20 至 30 分鐘。掃風時輕輕托起寶寶下巴或支撐其腋下,由下而上輕掃寶寶背部,直至寶寶打嗝。   勿搖動寶寶身體 掃風時勿搖動寶寶身體,以免妨礙空氣排出。   喝奶後不宜太大活動 寶寶喝奶後不宜立刻洗澡、按摩或玩樂,以免刺激寶寶腸胃,增加嘔奶機會。喝奶後至少 1 小時後洗澡。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了解更多
有營茶點必備元素
低糖少甜 除了預防蛀牙,也避免寶寶吃太甜的食物,日後或只吃味道濃烈的食物。   無添加 不宜給寶寶進食添加蔗糖或香料的食物。選擇天然食材,例如水果、水果乾,又或自製營養食物如香蕉奶昔、南瓜粥等。   少鹽低脂 過量鹽分和脂肪會為寶寶的消化系統帶來很大負擔。大部分大人零食的含鹽量多,宜給寶寶進食嬰兒零食。   易於吞嚥 不宜給3 歲以下的寶寶吃容易哽塞喉嚨的糖果及水果,例如棉花糖、軟糖或提子,也不宜給4 歲以下的寶寶進食原粒堅果,以免堅果進入支氣管或肺而造成危險。   留意致敏成分 有些寶寶或會對某些食物敏感,選擇茶點時要留意食物標籤。 一周茶點建議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茶點 蘋果片 橙片 + 乳酪乾 木瓜伴乳酪 蜜桃粒 + 鮮奶 水果乳酪 薏米曲奇餅 + 鮮奶 番薯條 下午茶點 鮮奶 + 全穀物牙仔餅 提子包 + 芝士片 動物餅 + 鮮奶 花生眉豆蓉湯 芝士三文治 海帶綠豆糖水 水果 + 乳酪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