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哺輔食

餵哺輔食

輔食給寶寶更多元化的選擇
餵哺輔食指引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 世衛建議待嬰兒滿 6 個月大後才開始餵哺輔食,6個月前應只餵哺母乳。 
  • 嬰兒滿 6 個月大後開始變得活躍及需要更多促進生長的養分,輔食對於提供熱量和補充額外所需的營養極為重要。

餵哺輔食應注意事項: 
 
  • 初嘗試輔食應由低敏感風險的食物開始,以策安全。
  • 充足的營養(切記留意適合幼兒分量的熱量和營養)。
  • 因應嬰兒的發展階段而調整(統一口感,以及每口的分量和味道)。
  • 適當安排固定飲食和合適的份量。

常見的餵哺輔食問題:
 
  • 食物過度稀釋。
  • 餵食時間相隔太長,難以給寶寶提供足夠分量。
  • 餵食量太少,未能吸收足夠的補充所需。

輔食建議參考

輔食給寶寶更多元化的選擇
 
  • 水果、蔬菜
提供維他命、礦物質、纖維。
 
  • 糧油
用以提供營養(鐵質、維他命和礦物質)。
增加熱量。
 
  • 肉類、魚類、奶類和蛋類
攝取鐵質(血紅素鐵)的理想來源。
優質的動物蛋白質。
 
  • 嬰兒果汁、水
在輔食期間給孩子飲水很重要。
果汁亦含有維他命C,但分量不宜過多。


合適的輔食是嬰幼兒穀類食品、瓶裝嬰兒食品和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外的日常嬰幼兒食品。
 
  • 市面上有各種適合學步寶寶的幼兒食品(主要是早餐穀物、零食、小食、曲奇和餅乾,甚至全餐)。

以下是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建議食物:

第 1 階段(~6個月大)
  • 溫和的新食物 
嬰兒飯、簡單的水果和蔬菜(例如甘荀、薯仔、蘋果、梨、香蕉)和肉類。

第 2 階段(餵哺輔食首週後)
  • 新味道
穀物(例如小麥和燕麥)、蔬菜(例如西蘭花、小黃瓜、椰菜花和番茄等)、水果(例如藍莓和橙)、蔬菜(例如扁豆和綠豆)、魚類和豆腐。

第 3 階段(~8個月大)
  • 更豐富的味道和口感
紅菜頭、小椰菜、蘿蔔、西瓜和蛋類

第 4 階段(12個月以上)
  • 鞏固的基礎
 蘑菇、西洋菜、西柚、奇異果、海鮮(寶寶須具備足夠的咀嚼能力)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6 至 12 個月寶寶飲食須知
6 個月大的寶寶須進食固體食物 由約 6 個月開始,寶寶的食物會由幼滑糊狀逐漸發展至稠糊和泥蓉狀,適時引進固體食物可避免不良影響。至 9 至 11 個月時已能吃有顆粒的泥蓉狀食物,以滿足寶寶發展需要及營養所需。   配合發展需要 學習咀嚼 發展寶寶咀嚼、吞嚥等口肌能力 學習接受不同味道 嘗試新口味能讓寶寶認識食物的類型、味道、質感 引起寶寶對食物的興趣   發展自己進食的技能 逐步掌握運用合適的餐具,如匙羹、杯子 學會自己進食   培養與家人一同進餐的習慣 學習適當的餐桌禮儀 學習群體生活   與家人建立關係 通過餵食期間的互動,可促進親子關係 讓你與寶寶享受愉快的親子時間   滿足營養所需 滿 6 個月後,寶寶所需要的鐵質大大提升,單吃母乳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寶寶需要額外進食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攝取生長和發展所需的營養 延遲引進固體食物有甚麼後果? 營養不良  令寶寶缺乏生長所需的營養素,如鐵和鋅,這會對健康和身體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總括來說,學習進食固體食物是一個需要時間去適應的過程。食物的改變較大時,便要多點時間去適應。若寶寶不願意吃,家長就要懂得配搭不同食物、或改變烹調的方法,好讓寶寶能順利過渡到進食成人的飯餐。飲食習慣的問題 寶寶會較難適應吃多種食物的飲食方式,還可能引致偏食或其他進食問題,如抗拒接受質感粗糙的食物。 何時最適合引導寶寶學習自己進食? 6至12個月大的寶寶探索物件時,除了會用手去摸、敲打,用鼻去嗅外,還會用口來體驗它的特質。寶寶還會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成人的行為和反應,從而學習物件的用途,分辨甚麼是食物。當寶寶懂得伸手抓食物時,你便可以開始引導他自行進食了。  
了解更多
改善偏食小貼士
偏食主要原因 抗拒吃陌生食物 對食物的質感或味道敏感 對食物有個別喜惡 喝奶過多,沒興趣吃其他食物   解決偏食小貼士 Dos 與寶寶一起吃他抗拒的食物 每天提供三至四種食物給寶寶選擇 嘗試不同的烹調方法 讓寶寶多看食物圖片和觸摸食物  Don'ts 把寶寶不愛吃的食物混入寶寶喜歡的食物當中 以獎勵方式誘導寶寶吃不愛吃的食物 強逼寶寶進食 遷就寶寶喜好,只給寶寶喜歡的食物 倚賴「偏食配方奶粉」來解決「偏食」問題 寶寶偏食會導致營養不良嗎? 少吃某幾類食物並不會導致營養不良,媽媽可以把寶寶一至兩星期內每日進食的食物和份量記錄和檢討。若當中包含五大類別的食物,而寶寶又健康,一般都不會營養不良。  寶寶不吃青菜,怎麼辦? 可將青菜拌在乳酪中,或以焗烤方式來烹調,也可將菜切碎製成青菜飯。如果寶寶仍然很抗拒,可以紅蘿蔔、南瓜、蘆筍、青豆等其他黃綠色蔬菜來代替。
了解更多
寶寶護齒小貼士
護齒3 階段 前排牙仔長出時 餐後用紗巾擦拭寶寶的牙根污垢,讓寶寶意識到餐後要清潔牙齒。   前排牙仔出齊後 這階段要全面保護牙齒。 1 至 2 歲時,上排前齒之間及根部容易蛀牙,因此前排牙仔出齊後便更要注重清潔。餐後用紗巾擦拭,或可以讓寶寶躺下來刷牙,讓寶寶開始建立刷牙的意識。   臼齒長出後 當寶寶2 至3 歲長出臼齒時,可以使用牙刷來清潔口腔。3 歲後,要特別注重臼齒的護理,尤其是容易蛀牙的牙齒溝部分。 寶寶未出牙,要清潔口腔嗎? 寶寶未出牙仔,不必清潔口腔,只要在喝奶後,讓寶寶喝水,沖走殘留在口腔的奶便可。勿太早清潔牙肉,因為會容易弄損牙肉,令細菌在口腔滋生。   想預防蛀牙,要限制寶寶吃甜食嗎? 可以的,此舉可避免糖分逗留在口腔,增加蛀牙機會。可選擇無添加蔗糖的奶粉、少糖或無糖茶點。喝果汁時,避免用奶樽喝果汁,因為這會令糖分接觸前齒,容易蛀牙。   咬著奶嘴睡覺,會蛀牙嗎? 會,因為寶寶在睡覺前咬著奶嘴,有機會令蛀牙菌在口腔內繁殖。別讓寶寶在睡覺前咬奶嘴,如寶寶不願意,也不必勉強,謹記在寶寶睡前清潔口腔。
了解更多
懷孕期的營養健康
懷孕期間媽媽需要特別的營養供應,確保有充足的養分儲備供胎兒生長所需。但您無需吃上兩個人的分量,只要選擇豐富的食物便營養可。您必須注意所選食物的建議分量及認識每種營養的功用,以確實您和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每餐必需:麵包、穀類、米飯、粉麵和馬鈴薯。每餐約一拳頭大少份量的碳水化合物。 每日最少 5 份:蔬菜和水果。蔬菜是葉酸、維他命A、C、膳食纖維等來源。1份約半杯熟或一杯生的蔬菜或一份個拳頭大小的水果。 每日 3 份:奶類和奶製品。1份約250毫升。 宜適量食用:脂肪和油。植物油及魚油是奧美加3、奧美加6脂肪酸的來源。 每日 1-2 份:肉類、魚類和蛋類。1份約手掌心的大小。 攝取分量無特別限制:無糖、無咖啡因的飲料,如水、檸檬水等。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