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至 12 個月寶寶飲食須知

6 至 12 個月寶寶飲食須知

6 個月大的寶寶須進食固體食物
由約 6 個月開始,寶寶的食物會由幼滑糊狀逐漸發展至稠糊和泥蓉狀,適時引進固體食物可避免不良影響。至 9 至 11 個月時已能吃有顆粒的泥蓉狀食物,以滿足寶寶發展需要及營養所需。

 
配合發展需要

學習咀嚼

  • 發展寶寶咀嚼、吞嚥等口肌能力

學習接受不同味道
  • 嘗試新口味能讓寶寶認識食物的類型、味道、質感
  • 引起寶寶對食物的興趣
  發展自己進食的技能
  • 逐步掌握運用合適的餐具,如匙羹、杯子
  • 學會自己進食
     
培養與家人一同進餐的習慣
  • 學習適當的餐桌禮儀
  • 學習群體生活
     
與家人建立關係
  • 通過餵食期間的互動,可促進親子關係
  • 讓你與寶寶享受愉快的親子時間
     
滿足營養所需
  • 滿 6 個月後,寶寶所需要的鐵質大大提升,單吃母乳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 寶寶需要額外進食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攝取生長和發展所需的營養

延遲引進固體食物有甚麼後果?

營養不良
 令寶寶缺乏生長所需的營養素,如鐵和鋅,這會對健康和身體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總括來說,學習進食固體食物是一個需要時間去適應的過程。食物的改變較大時,便要多點時間去適應。若寶寶不願意吃,家長就要懂得配搭不同食物、或改變烹調的方法,好讓寶寶能順利過渡到進食成人的飯餐。

飲食習慣的問題
寶寶會較難適應吃多種食物的飲食方式,還可能引致偏食或其他進食問題,如抗拒接受質感粗糙的食物。
何時最適合引導寶寶學習自己進食?
6至12個月大的寶寶探索物件時,除了會用手去摸、敲打,用鼻去嗅外,還會用口來體驗它的特質。寶寶還會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成人的行為和反應,從而學習物件的用途,分辨甚麼是食物。當寶寶懂得伸手抓食物時,你便可以開始引導他自行進食了。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懷孕期各種營養素的功用
蛋白質:   促進健康成長、發展和修復身體組織。 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是您和發育中寶寶建立身體組織的重要元素。蛋白質可來自動物和植物,動物性食物含有人體不能自行產生的必需氨基酸,因此必需透過飲食吸收。 素食媽媽無需轉吃肉類以攝取蛋白質,其實大豆亦含所有必需的氨基酸,懷孕期只要注意大豆的攝取量,同時配合其他蔬菜、豆類和穀類食品,足已滿足準媽媽的蛋白質需要。   懷孕期補充足夠蛋白質的益處。 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對媽媽及寶寶均有莫大益處,除有助建立充足的母體組織外,更能確保胎兒的正常發展。 必需的脂肪酸:    亞麻(油)酸(LA)和(次)亞(麻)油酸(ALA)促進身體的正常運作。 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對調節細胞正常功能極其重要,亞麻油酸 有助維持免疫系統功能,次亞麻油酸則對精神及認知功能尤其有益。因為人體不能自行產生脂肪酸,所以兩者都是飲食的重要部分。理想的攝取來源是果仁、植物油類、紅肉和奶製品。 攝取來源:  亞麻油酸:蔬菜油(粟米、葵花、藏紅花和大豆)、果仁和果籽。 次亞麻油酸:蔬菜油,例如芥花、亞麻籽、合桃和大豆油。  DHA(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維持寶寶腦部和眼睛發展。 DHA(其中一種重要的奧美加 3 脂肪酸)對腦部、心臟,特別是眼部的細胞功能非常重要。   攝取來源:  蛋黃 。 含豐富魚油的魚(鯖魚、鯡魚、三文魚和沙甸魚) 。 葉酸:   對寶寶神經管系統的正常結構非常重要。 這種維他命B對細胞分裂、嬰兒神經管系統的正常結構和血液的正常功能很重要。 葉酸攝取不足可能會引致神經管缺陷(脊柱裂)、出生體重過輕、早產、貧血、發育不良。   攝取來源: 綠葉蔬菜:例如菠菜。 花科蔬菜:例如西蘭花和椰菜花 。 豆類:例如大豆和扁豆。 水果:例如橙和木瓜。 維他命D: 這種維他命非常重要且作用多,包括促進骨骼、肌肉質量和免疫功能的健康。 缺乏維他命D,孕婦會增加患上骨軟化症的風險;寶寶亦會增加成長受損、後天骨骼健康受損(例如佝僂病和骨軟化症)及患炎症和免疫系統疾病的風險。   攝取來源: 含豐富魚油的魚:例如三文魚和吞拿魚。 強化或含高維他命D的食物:穀麥早餐、牛油和蛋黃。 接觸充足的陽光,可與皮膚產生合成作用。 維他命A:    維持人體細胞正常運作,尤其是免疫和視力系統。 這種貯存於肝臟的脂溶性維他命對胚胎成長(包括心臟、腎臟、眼睛、肺部、骨骼和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很重要。 孕婦攝取維他命A不足會導致貧血、夜盲症;寶寶亦可能出現各種出生缺陷。出生時維他命A不足和免疫功能受損。懷孕期間應嚴格控制維他命A的攝取量。   攝取來源: 維他命A:動物性食物例如肉類、奶製品和魚類(三文魚)。 類胡蘿蔔素:植物性食物例如甘荀、蕃茄、橙黃色蔬菜和蕃薯 。 鐵質:    對生產血液和體內傳送氧氣很重要。 這種礦物質對細胞分裂、血液正常功能 — 尤其是輸送氧氣 — 以及能量代謝和免疫功能很重要。 孕婦患鐵缺乏症和缺鐵性貧血的風險較高,孕婦缺乏鐵質可能會導致缺鐵性貧血、早產、感染和死亡;嬰兒的出生體重則可能較輕。   攝取來源 動物來源:肉類、羊肉、家禽和蛋類。 植物來源:豆類(大豆、扁豆、鷹咀豆)、綠色蔬菜(西蘭花、西生菜、菠菜)。  鋅:   維持寶寶成長和免疫系統的健康。  這種礦物質對免疫系統的功能、細胞分裂、成長發展及生殖系統尤其重要。  缺乏鋅會對孕婦構成風險,受孕前攝取鋅不足尤甚,可能會導致早產;嬰兒則可能造成胎兒發育遲緩、出生體重過輕、免疫功能受損和其他出生缺陷等問題。   攝取來源: 肉類、魚類和奶製品。 全麥穀物、果仁、果籽和豆類。 碘:   有助維持寶寶的認知功能。  這種礦物質對甲狀腺的正常功能,以及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成長和發育也很重要。 如媽媽的飲食中攝取碘不足會導致流產、甲狀腺功能受損,包括甲狀腺體積增大及相關症狀(例如疲勞乏力、煩躁不安、能量代謝改變等);嬰兒則可能出現甲狀腺壓力、低智力、成長受損,以及認知和運動神經發育受損。   攝取來源: 鹹水魚、乳製品和蛋類。 含碘鹽的食品。   
了解更多
哺乳期需額外營養
額外營養 約500 卡路里的熱量,例如一份吞拿魚三文治加一杯奶和一條香蕉 增加攝入蛋白質、葉酸、碘、鋅、維他命A 和奧美加-3 脂肪酸   哺乳期飲食要點 多元飲食,避免偏食 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選擇全穀麥類的食物,如糙米 吃適量肉、魚、蛋和奶類及代替品 少吃加入糖分的食物和飲品或高脂食物 多選含奧美加-3 脂肪酸較多而甲基汞低的魚類 多選碘質豐富的海產,間中進食海帶 進食含豐富鈣質食物 經常補充水份 少喝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的飲品 不吸煙、不飲酒。哺乳期間喝酒會減少乳汁製造和影響寶寶發育。 服用中西藥須先諮詢註冊中西醫師意見 注意食物安全衞生   哺乳期每日進食份量參考 食物種類 份量舉例 穀物類 飯4 至5 碗 蔬菜類 煮熟的蔬菜2 至3 碗 水果類 蘋果3 個或橙3 個 肉、魚、蛋及代替品 肉6 至7 両或蛋6 至7 隻或豆腐2 磚 奶類及代替品 低脂奶2 杯或加鈣豆奶2 杯 油脂、糖、鹽 適量 流質 湯或清水10 杯 註:1 碗=250 至300 毫升;1 杯= 240 毫升 要戒口以防寶寶敏感嗎? 除非媽媽或寶寶對某些食物過敏,一般來說無須戒口。若懷疑寶寶對你進食的食物有過敏反應,應諮詢醫生。   可以飲咖啡嗎? 咖啡因會刺激寶寶中樞神經系統,令寶寶難於入睡。哺乳媽媽須限制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或考慮飲用脫咖啡因的咖啡或奶茶。   一星期進食海帶多於一次可以嗎? 海帶每星期不應吃多於一次;以免攝入過量的碘,影響甲狀腺功能。  
了解更多
有助媽咪增奶湯水
青木瓜花膠煲雞湯 材料: 青木瓜 1 個 花膠 2 両 淮山 5 錢 南北杏 5 錢 竹絲雞 1 隻 瘦肉 6 両 金華火腿 1 両  花膠浸發: 1. 先將花膠用清水沖洗乾淨。 2. 煮滾水一煲,加入薑蔥紹酒一同煲 20 分鐘後熄火,加蓋焗4 至6小時至軟身為止。 3. 取出花膠過冷河,然後依每次所需份量分成數份,存放冰格內,可保存6 個月。  做法: 1. 將瘦肉洗淨,雞洗淨去皮,然後出水(如用金華火腿骨,則一同出水)。 2. 加入適量水煮沸,放入雞、瘦肉、金華火腿,大火滾15 分鐘,然後轉小火煲2 小時。 3. 加入花膠、青木瓜、淮山及南北杏,滾後轉小火煲1.5 小時。 4. 下鹽調味即成。功效: 花膠有健腰膝、補腎虛的功效,含有高黏性膠體蛋白和黏多糖物質,滋補價值高 此湯有滋陰潤肺,益腎強身的作用,適合產後媽咪飲用   豬蹄魚頭補腎湯 材料: 豬蹄 半隻 青木瓜 1 個 大魚頭1 個 核桃 20 枚 紅棗(去核)10 枚 生薑 6 片 海鹽 適量 白醋 適量做法: 1. 將豬蹄洗淨,用海鹽和白醋醃過夜。 2. 取出豬蹄煮熟後備用,木瓜去皮去核,切塊備用。 3. 中火把煱燒熱,加入生薑煎香大魚頭。 4. 加入熱水煲滾,並加入豬蹄、核桃、紅棗。 5. 15 分鐘後加入青木瓜煲1.5 小時。功效: 養血健脾胃,潤肺補腎,潤腸通便,增加奶量
了解更多
有營茶點必備元素
低糖少甜 除了預防蛀牙,也避免寶寶吃太甜的食物,日後或只吃味道濃烈的食物。   無添加 不宜給寶寶進食添加蔗糖或香料的食物。選擇天然食材,例如水果、水果乾,又或自製營養食物如香蕉奶昔、南瓜粥等。   少鹽低脂 過量鹽分和脂肪會為寶寶的消化系統帶來很大負擔。大部分大人零食的含鹽量多,宜給寶寶進食嬰兒零食。   易於吞嚥 不宜給3 歲以下的寶寶吃容易哽塞喉嚨的糖果及水果,例如棉花糖、軟糖或提子,也不宜給4 歲以下的寶寶進食原粒堅果,以免堅果進入支氣管或肺而造成危險。   留意致敏成分 有些寶寶或會對某些食物敏感,選擇茶點時要留意食物標籤。 一周茶點建議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茶點 蘋果片 橙片 + 乳酪乾 木瓜伴乳酪 蜜桃粒 + 鮮奶 水果乳酪 薏米曲奇餅 + 鮮奶 番薯條 下午茶點 鮮奶 + 全穀物牙仔餅 提子包 + 芝士片 動物餅 + 鮮奶 花生眉豆蓉湯 芝士三文治 海帶綠豆糖水 水果 + 乳酪    
了解更多
寶寶護齒小貼士
護齒3 階段 前排牙仔長出時 餐後用紗巾擦拭寶寶的牙根污垢,讓寶寶意識到餐後要清潔牙齒。   前排牙仔出齊後 這階段要全面保護牙齒。 1 至 2 歲時,上排前齒之間及根部容易蛀牙,因此前排牙仔出齊後便更要注重清潔。餐後用紗巾擦拭,或可以讓寶寶躺下來刷牙,讓寶寶開始建立刷牙的意識。   臼齒長出後 當寶寶2 至3 歲長出臼齒時,可以使用牙刷來清潔口腔。3 歲後,要特別注重臼齒的護理,尤其是容易蛀牙的牙齒溝部分。 寶寶未出牙,要清潔口腔嗎? 寶寶未出牙仔,不必清潔口腔,只要在喝奶後,讓寶寶喝水,沖走殘留在口腔的奶便可。勿太早清潔牙肉,因為會容易弄損牙肉,令細菌在口腔滋生。   想預防蛀牙,要限制寶寶吃甜食嗎? 可以的,此舉可避免糖分逗留在口腔,增加蛀牙機會。可選擇無添加蔗糖的奶粉、少糖或無糖茶點。喝果汁時,避免用奶樽喝果汁,因為這會令糖分接觸前齒,容易蛀牙。   咬著奶嘴睡覺,會蛀牙嗎? 會,因為寶寶在睡覺前咬著奶嘴,有機會令蛀牙菌在口腔內繁殖。別讓寶寶在睡覺前咬奶嘴,如寶寶不願意,也不必勉強,謹記在寶寶睡前清潔口腔。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