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F水解蛋白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但在不同的環境及情況下,寶寶或許未能在出生後首六個用內完全以母乳餵哺。先來了解「pHF水解蛋白」的好處,以幫助寶寶揀選母乳以外的最佳選擇,同時亦能減低患上敏感症的風險。
蛋白質不一定好
牛奶蛋白是BB出生第一年最常見的致敏原  BB出生後首年,免疫系統發育還未成熟,有機會把大分子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當成異種蛋白,作出過度反應,如胃腸道反應(腹痛、腹瀉等)和皮膚症狀(濕疹),表示BB有可能對該蛋白質敏感。 如BB在一歲前患上牛奶蛋白敏感,隨著年齡逐漸增加,其後可能會出現呼吸道敏感和鼻炎等其他敏感性疾病的機會也會提高。所以早期的牛奶蛋白敏感,可能會為BB將來的健康埋下了隱憂。可是牛奶蛋白此致敏原大量存在於一般牛奶嬰兒配方奶粉中。   那如何預防早期的牛奶蛋白敏感?   研究顯示,「全母乳餵哺至少6個月」是最好的早期敏感預防措施,以全母乳餵哺的BB,出現敏感情況的機會相對餵哺一般牛奶嬰兒配方奶粉的BB較少1。 因此早期避免餵哺大分子異種蛋白質,對預防BB敏感尤其有效。建議在母乳不足時,選用經過臨床研究證實效果明確的pHF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有助預防敏感1。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是指當中的大分子牛奶蛋白變成了小分子蛋白,令BB容易消化之餘,更可預防敏感發生。 可是,並非所有水解配方都一樣。水解配方的敏感預防效果,必須經過科學設計的臨床研究證實,事實上某些水解配方的敏感預防效果並不明顯2。 有見及此,國際權威組織建議3嬰兒出生後的頭六個月,若因各種原因不能餵哺母乳或者母乳不足時,應儘早使用經過臨床驗證、效果明確的pHF水解蛋白配方奶粉預防敏感。1. von Berg, A., et al. (2016). Allergy, 71(2), 210-219. 2. Boyle, R. J., et al. (2016). Allergy, 71(5), 701-710. 3. EFSA. Commission Delegated Regulation (EU) 2016/127. http://ec.europa.eu/food/safety/labelling_nutrition/special_groups_food/children/index_en.htm
更多
認清pHF水解蛋白配方
如何預防早期的牛奶蛋白敏感? 研究顯示,全母乳餵哺的BB,出現敏感的機會相對餵哺一般牛奶嬰兒配方奶粉的BB較少1,因為一般牛奶配方中的大分子牛奶蛋白有機會是BB的致敏原。一歲前想要避免大分子牛奶蛋白,可使用pHF水解蛋白配方奶粉銜接母乳。pHF水解蛋白是通過獨特的水解技術,把高致敏性的一般牛奶蛋白變成低致敏性的細小蛋白分子pHF水解蛋白,從而可以減少BB對牛奶蛋白敏感的風險。大量臨床研究顯示2,使用經過臨床驗證、效果明確的pHF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能使嬰兒的敏感風險(特別是濕疹)降低約42%3。因此,國際權威組織建議4,5嬰兒出生後的頭六個月,若因各種原因不能餵哺母乳或者母乳不足時,應儘早使用pHF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以降低敏感風險。   不是所有水解蛋白配方都能預防敏感 水解蛋白配方根據水解程度,可以區分為部分水解配方(pHF)和深度水解配方(eHF)。水解蛋白配方的預防敏感效果並不只取決於水解程度。因此,絕非蛋白水解程度越高,致敏性就越低越有效果6;唯一的判斷標準就是臨床證據,必須有醫學臨床研究結果的支持方可信賴。 全球規模最大、由獨立經費支持的嬰兒敏感預防方案,即德國嬰兒營養研究(GINI study)7,對有敏感家族史的新生嬰兒進行長達15年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不是所有的水解蛋白配方對敏感性疾病也有同等的預防療效。 不是所有水解配方奶粉都能確保BB的正常發育 有些蛋白質經水解後會產生苦味,特別是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大大影響BB餵哺的接受性。在GINI研究5中顯示:   pHF水解蛋白配方: BB在出生至6歲,每次記錄的生長曲線均與母乳餵哺的嬰兒類近 eHF水解蛋白配方: BB在出生至1歲,體重增加比母乳餵哺嬰兒明顯較少,速度亦較慢 當中原因可能與味道有關,深度水解配方在是眾多測試配方奶粉中味道最差的,從而影響BB攝取足夠營養。   如何選擇水解蛋白配方預防敏感風險? 根據國際權威機構與專家建議8,選擇水解配方須注意:   預防效果、適合性及安全性需通過臨床研究証實 1. Vandenplas, Y., et al. (2014).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 Nutrition, 17(2), 61-73. 2. Iskedjian, M., et al (2010).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6(11), 2599-2606. 3. von Berg, A., et al. (2016). Allergy, 71(2), 210-219. 4. Høst, A., et al. (1999).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81(1), 80-84. 5. Høst, A., et al. (2008).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19(1), 1-4. 6. Chan, A. W. M., et al. (2016). Hong Kong Med J, 22(3), 279-285. 7. Rzehak, P., et al. (200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9(6), 1846-1856. 8. EFSA. Commission Delegated Regulation (EU) 2016/127. http://ec.europa.eu/food/safety/labelling_nutrition/special_groups_food/children/index_en.htm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