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寶寶飽了?餓了?

端坐寶寶飽了?餓了?

掌握何時餵食  
 
這個階段,端坐寶寶的餐單已加入米糊及嬰兒食品,變得豐富多樣化。他對食物的興奮投入,令親子的用餐時間變得有趣好玩,您當然要好好運用這段美妙時光。
肚餓的跡象
 
  • 想吃奶或吃東西時,仍會哭鬧或表現不滿。
  • 看到匙羹,就會自動搜索食物。
  • 向著飯碗或匙羹張開嘴巴。
  • 進食時全神貫注地看著您,表示:「我還未吃夠。」

掌握寶寶何時吃飽
 
無論餵哺母乳,用奶瓶或匙羹餵食,您的寶寶都能向您表明他已經吃飽。
吃飽的跡象
 
  • 餵哺母乳或奶粉時,他會把頭轉向別處,拒絕再吮媽媽的乳頭或奶嘴。
  • 不想再接觸食物,甚至推開匙羹。
  • 緊閉嘴巴,不讓您餵食。
  • 吐出他喜歡的食物。
  • 推開飯碗或眼前任何食物。
  • 放慢進食速度、變得分心和四處張望。
  • 進食時入睡。
端坐期能力
  • 當寶寶面露笑容,並全神貫注地看著您,表示他還未吃夠。
  • 吃奶或食物時把頭部轉向別處,表示他吃夠了。
  • 寶寶很了解自己的食量,不要強迫他吃光所有食物。
雀巢心得精華
  • 不要強迫寶寶吃更多,相信他知道自己何時吃飽。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自己動手製輔食
兩者都同樣有好處! 如果您經常下廚,您一定很想您的為食小傢伙喜愛您親手泡製的美食吧!當然,自製食物比較費時,而且需要充足的食物儲備和基本用具(尤其是用來製作嬰兒食品的)。相反,在商店垂手可買的嬰兒食品就經濟實惠得多了。除此之外,現在的法例規定嬰兒食品必須提供充足的維他命和礦物質。硝酸鹽及其他污染物的檢測亦非常嚴格,所以有時候買現成的蘿蔔糊仔,可能比自製食品更為安全。況且,您的寶寶才剛開始進食固體食物,他吃的份量很少,只煮30克的蔬菜也絕非易事。由此可見,滿足寶寶胃口的方法有很多,讓他們嘗試和認識不同口味的方法亦五花百門。 我自己做的! 當您開始讓寶寶吃固體食物時,最重要的是先確保您有合適的用具。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特別嬰兒食品處理器(如果可以,不妨向朋友借)。這部神奇的機器只需一按,就可以解凍、加熱、蒸和製作糊仔。當然,您也不一定要購買,您還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您可以使用蒸爐(由它自己操作,讓您有更多時間與寶寶玩耍),您只需將食材放入沒有加鹽的水中煮滾,或者放入合適的容器用微波爐煮熱。另外還可用食物處理器或攪拌機(給寶寶的食物只需要攪成幼滑狀即可),便大功告成了! 為了方便打理,您只需要煮足夠吃幾餐的份量,並將其餘的食材放入雪櫃急凍即可。不妨嘗試預早準備一餐:如果辛勞工作了一整天,回家還要臨急臨忙為寶寶準備食物,而寶寶又累又餓——有甚麼比這個情況更糟? 最後,外出購物時,切記要購置未來一個星期需要的食物,這樣就能夠確保寶寶的飲食均衡。您甚至可以預早設計一個星期的餐單,就像學校的膳食服務一樣,但您就要更加有效率了。購買食材時,您要想想如何將食材用於未來一星期的不同菜式當中(例如薯蓉可用於配鮮魚或牧羊餡餅)。至於食材方面,您應選擇時令的蔬菜和水果,它們含豐富的維他命,而且比較便宜!您亦可以放心採用急凍蔬菜,它們所需的準備時間短,而且已經去皮,您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至於魚和肉方面,如果您家中有老有少,不妨將最幼嫩的部位(例如雞胸等)留給小朋友。這樣,大家都可以享受美食了!   最後一個小貼士:自製糊仔和熟水果時不用加鹽或糖。天然永遠是最好的,對於寶寶細小的身體機能來說,蔬果所含的天然鹽份和糖份就已經足夠了。 總之,如果您有時間和心機時,為寶寶泡製食物不是很困難的。別忘記,烹飪應該充滿樂趣;寶寶亦一定會很愛看著您在廚房大演身手!
了解更多
飲用果汁的正確起步
從少量開始   如果您想餵哺果汁,需待寶寶滿六個月大才開始。 寶寶滿一歲前,先餵 1 安士,然後把分量增加至每日不多於4安士(半杯)。 您應該只讓寶寶用杯飲果汁,並在監督之下一次過飲完。我們不建議讓寶寶自行用吮杯不定時、不定量地分段飲用。 我們絕不建議您用瓶餵哺果汁,而應該只用杯,因為寶寶的牙齒如果長期接觸果汁會引致奶瓶性蛀牙。 正確的選擇   純果汁是您的首選,因為它無添加糖,較其他加糖的飲品合適。 如果飲品的標籤印有「-ade」、「drink」、「beverage」或「cocktail」,它通常不是純果汁並可能添加了糖、色素或人工香料。 您要選擇經過巴氏殺菌的果汁。鮮蘋果汁等未經巴氏殺菌的果汁可能含有細菌,會令寶寶生病。 幾多才算太多? 如果您選擇餵哺果汁,您要把分量限制至每日不多於 4 安士。如他需要母乳或配方奶粉、米糊、嬰兒水果和蔬菜時,果汁不應餵哺過量。  
了解更多
訓練寶寶的進食和協調技能
嘴唇是奇妙的工具 進食技能,也印證了寶寶的進步成長。多用匙羹給寶寶餵食,有助他練習進食時嘴唇、舌頭和臉頰的協調。動動嘴唇看似簡單不過,事實上是寶寶吃米糊和嬰兒食品時的重要技能。寶寶需學習如何閉嘴含著匙羹,然後用嘴唇清走匙羹上的食物,確是個大挑戰。此外,媽媽可嘗試拿著杯給他餵飲料,您會看到他開始上下顎移動,這稱為「mashing」,意即磨碎食物,是寶寶學習咀嚼的第一步。 多元化飲食很重要 這個階段,雖然母乳或配方奶粉仍是您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但端坐得宜的他,已準備好進食加入穀物、水果、蔬菜和肉類的嬰兒食品。給寶寶多元化的食物是很重要,因為藉著嘗試不同的味道,方能提升將來他對新食物的接受能力。認識新的食品和味道,將奠定他健康飲食習慣的良好基礎。
了解更多
培養寶寶的味覺
味覺是天生的嗎 味覺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獲取的?目前專家對這個問題仍持不同意見。從你的寶寶帶著特定的遺傳素質來到這個世界直到6至7個月,他會表現出對甜食的特別喜愛,接下來他們的最愛變為咸味,1週歲左右又開始對酸味和苦味感興趣。在18至24個月之間,寶寶開始確定他們最喜歡的味道,並成為其個性的一部分。 這種“與生俱來的”味覺喜好是簡單且有限的,隨著寶寶開始嘗試固體食物,他們的味覺將變得越來越豐富。從24個月起,寶寶開始進入新食物恐懼症階段,所喜歡的味道數量將有所減少,但這種情況一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始於子宮歸於文化 味覺的培養是伴隨終生的過程,但源頭一定是從孕期開始。味覺器官(舌頭上的味蕾)發育極早,從懷孕5個月起,胎兒便開始依據媽媽的口味學習區分不同的味道:甜、咸、苦、酸。有些專家認為,寶寶的第一個味覺喜好就是在這個時候確定下來的。可以肯定的是,媽媽的飲食會對羊水的味道產生影響,羊水越甜、胎兒吸收越好。因此,寶寶從一出生就喜歡甜味! 隨著味覺的發育,寶寶將會培養某些習慣,還將開始對周圍的社會環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通過與親朋好友接觸,他們學習識別各類食物,建立自己對食物的好惡,並且區分出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哪些不能食用。他們最終將會愛上具有特色或特定含義的菜餚,無論是北方的烤鴨還是南方的蝦餃!味覺,無疑是寶寶在文化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寶寶的味覺呢?媽媽可以在寶寶六個月後,每月給他提供種類豐富的不同膳食!通過給寶寶提供新口味的食物並且觀察他們的反應,媽咪將獲得無限樂趣。此外,在新食物恐懼症到來之前給寶寶提供的新食物越多,寶寶在這個階段以及之後繼續接受新食物的幾率就越大! 總之,媽咪應該循序漸進地讓寶寶品嘗不同味道(咸、甜、苦、酸),以及不同熱度(冷、溫、熱)、觸感(軟/硬、脆、泡沫、絲滑及薄厚)和視覺感(例如各種形狀和顏色)的食物。只有有條不紊地刺激並且喚醒寶寶的味蕾,鍛煉他的適應能力,他才能逐漸成長為味覺敏銳的小小美食家!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