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西藥宜忌

服用中西藥宜忌

孕媽咪在懷孕期間,是可以服用中藥的,但也要留意某些中草藥是不能服用的。孕媽咪若病倒了,不要自行服用成藥,宜諮詢醫生意見,並告知醫生自己是孕婦,醫生會視乎孕媽咪情況,給予適當治療及藥物。
5 類忌服用中藥  
活血祛瘀破氣類 桃仁、紅花、三棱、莪朮、澤蘭、虻蟲、乳香、沒藥等
• 「活血」令血液循環加速,迫血下流,而促胎外出
• 「迫血隨氣行」,氣亂則無力固胎
滑利攻下類 滑石、甘遂、大戟、芫花、薏苡等
• 此類藥物多具通利小便、瀉下通腑的作用,有傷陰耗氣之弊。陰傷則胎失所養,氣耗則胎失固攝,胎兒下墜
大辛大熱類 附子、肉桂、川烏、草烏等
• 這些藥物辛熱而燥,辛熱走竄迫血妄行,燥能傷津,對胎兒不利,且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芳香滲透類 如麝香、草果、丁香、降香等
• 多辛溫香燥,有疏通氣機的作用。氣行則血行,以致迫胎外出
有毒之品 如水銀、朱砂之類
• 有直接傷胎、腐胎的作用,嚴禁使用
然而在某些必須使用的情況下,一些忌用的中藥仍可以適當使用,但是劑量一定要控制得宜。孕婦如有用藥方面問題應請教註冊中醫師,以策安全。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營養餐單參考
  食物種類 每日需求量(份) 每份份量舉例 選擇時注意   懷孕初期 (約1,800 - 2,000卡路里) 懷孕中後期 (約2,100 - 2,450卡路里) 1 碗= 250 至300 毫升 1 杯= 240 毫升   穀物 3 至4 3.5 至5 •飯 1 碗 •米粉 1.25 碗 •麵 1.25 碗 • 通心粉/ 意大利粉 1.5 碗 • 麪包(連邊)2 片 • 全穀麥類含豐富維他命,食用纖維亦較多 • 以糙米、紅米、全麥 麫包代替白米、白麫包, 可增加飽的感覺,也有助減少便秘 蔬菜 3 或以上 4 至 5 • 煮熟的菜、瓜:1/2 碗 • 未經烹煮的菜:1 碗 • 多吃鐵、鈣、胡蘿蔔 素含量較多的深綠色 菜 • 同時吃不同顏色的蔬菜和水果, 如紅蘿蔔、絲瓜、南瓜、甜椒、茄子和椰菜等,以攝取多種營養素和各種有助健康的植物化學物 水果 2 或以上 2 至 3 •橙/ 蘋果/ 梨 1 個 •布冧/ 奇異果 2 個 •水果切粒 1/2 杯 肉、魚、蛋及代替品 5 至 6 5 至 7 • 肉類(未經煮熟): 40 克或約 1 両 •30 克煮熟的肉 •雞蛋 1 隻 •豆腐 1/4 磚 • 煮熟的黃豆:約 4 湯匙, 其他煮熟的豆類約 6 至 8 湯匙 • 選擇去皮、去脂肪的 肉類 • 非油炸和低鹽的豆類 製品 • 選擇甲基汞含量低的 魚 • 減少選用醃製、鹽分 高的加工食物 奶類及代替品 1 至 2 2 每份含鈣量約300 毫克的食物奶類食品:宜選低脂或脫脂 •奶 1 杯 •芝士 2 片 •乳酪 1 盒(150 克)含鈣量高的食物: •含鈣量高的食物: •加鈣豆奶 1 杯 •板豆腐半磚 •豆腐花 1 碗 •罐頭連骨沙甸魚3 條 •芝麻 3 湯匙 • 綠色葉菜:200 克:芥蘭、小白菜;300 克: 菜心 油脂、糖、鹽 少量 少量 • 烹調食物宜採用植物油,每餐不多於 2 茶匙 • 宜用含碘食鹽,並限制每天攝入不多於 5 克 (1 茶匙)的鹽分 流質 6 至 8 杯 8 杯 • 按天氣和運動量調整份量 • 宜選白開水、清湯 (建議份量是根據懷孕前體重 45 至 60 公斤,BMI 為 18.5 至 22.9,間中有少量運動。如有疑問,請向註冊營養師查詢。)  
了解更多
結構性超聲波(18 至22 周)
 18 至 22 周的關鍵性 太早照,胎兒還小,部分器官可能未能看清楚。 太遲照,胎兒發育完整的骨頭或遮擋內臟器官,令檢查較困難。 檢查內容 包括頭骨、顱內結構、唇裂、胸部、腹部、心臟、腎臟、膀胱、外生殖器官和肢體畸形。
了解更多
要買對「有機BB食品」,先看懂「認證標籤」
什麼是「有機」產品? 簡單來說,有機產品即是利用有機方法生產或加工處理的產品,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而有機方法一般是指: 不用人工合成物料 注重保持產品的天然成份 不用基因改造的種子或種植物料及肥料 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  識睇一定睇「認證標籤」,不是聲稱「有機」就是有機 「有機」認證標籤是一個用來核實產品是否符合「有機」標準的系統。有機認證服務一般都是由獨立的第三者認證機構提供,即並非生產者(第一者)或消費者(第二者),以確保認證是公平及公正的。有機認證如同市場上的「Q嘜」標誌一樣,產品的整個生產程序必須符合認證機構所制訂的有機標準,方可獲授權使用認證標誌在市場上銷售。是消費者信心的來源。 雖然香港現行法例未有規管「有機」食品,但媽媽仍可透過聲稱有機產品上的認證標籤去購買經其他國家訂認證系統核實的食品。當中歐盟、日本和美國亦是較有商譽的認證系統,至於相信那一個國家的標準,就要媽媽自己決定喇。常見「有機認證」標籤及標準包括: 1. IFOAM       是領導世界有機農業運動的國際組織,全球有多於 32 家以上認證機構加入到 IFOAM 的認可項目中。IFOAM 的認可是對購買者提供的一個保障,確保產品在符合全球公認的有機生產、加工標準下生產出來。IFOAM與歐盟EU及美國USDA一樣,負責訂立有機認證標準。   2. NASAA    首個獲IFOAM認可的澳洲有機認證機構。NASAA是澳洲一套完善嚴謹的有機農作物生產品質監控系統。獲認證的產品,必須出自以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手法經營運作的農場。目的為保障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福利。涵蓋範圍包括農業土地使用,種植方法,肥料使用、農場管理等等,目的為確保生產過程必須顧及地土長久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     3. USDA   非基因工程,農產品的生產和處理過程中沒有受到電離輻射。不含任何合成物質。有機產品生產過程禁止摻雜合成代替品,基因改造物、輻射線照射。 4. 日本 JAS  ●日本官方的有機認證系統,所有有機產品必須經過此項認證。 ●驗證對象包括農戶、商戶、包裝商、進口商。 ●只要經過驗證,就可以於產品包裝上貼上 JAS 驗證標籤。   5. 歐盟有機認證 Eco-Cert     ●歐洲最有代表性和權威的認證系統。 ●不可包含人工色素、香料、人造脂肪、油、矽酮、石油等產品。 ●只允許不多於 0.5% 的指定防腐劑。 ●不可使用輻射照射法為產品或原料消毒。 「有機」認證所考慮的因素 有機食物與一般食物的分別,主要在於其生產、加工及處理方法。例如:化學性風險 有機耕作避免使用化學性除害劑和獸藥,可減少有機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殘餘量。 有機耕作避免使用殺真菌劑,可能會導致霉菌在農作物生長,繼而產生霉菌毒素。不過,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使用殺真菌劑可減少霉菌在農作物中產生霉菌毒素的情況。 微生物性風險 在有機耕作時使用未經適當處理的肥料,可能令食品和附近水源受到致病菌污染。但現時的證據不足以顯示在致病菌傳播的風險上,有機耕作會高於一般耕作。   如果媽媽想知道更多,可以到政府的食物安全中心或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網頁了解。  
了解更多
寶寶的成長歷程
了解更多
市面上有多個標榜「可預防敏感」的配方奶粉牌子,它們的防敏的效果都一樣嗎?
留意返每隻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實際上都不一樣,就好似咖啡,不同牌子的咖啡使用的咖啡豆,烘培和沖調的方法都會不一樣,所以A店和B店的咖啡味道會不同。而pHF-W的配方奶粉,由於每個生產商採用的水解技術都不一樣,所以它們的切割及防敏功效也會有所不同,最好有臨床研究去證明奶粉的防敏功效啦。媽媽謹記並非市面上所有「防敏配方」的防敏功效都一樣,所以如果未能餵哺母乳,可以問返醫生哪一隻是有臨床實證的pHF-W 配方奶粉,及早幫寶寶預防敏感。 李山河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