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西藥宜忌

服用中西藥宜忌

孕媽咪在懷孕期間,是可以服用中藥的,但也要留意某些中草藥是不能服用的。孕媽咪若病倒了,不要自行服用成藥,宜諮詢醫生意見,並告知醫生自己是孕婦,醫生會視乎孕媽咪情況,給予適當治療及藥物。
5 類忌服用中藥  
活血祛瘀破氣類 桃仁、紅花、三棱、莪朮、澤蘭、虻蟲、乳香、沒藥等
• 「活血」令血液循環加速,迫血下流,而促胎外出
• 「迫血隨氣行」,氣亂則無力固胎
滑利攻下類 滑石、甘遂、大戟、芫花、薏苡等
• 此類藥物多具通利小便、瀉下通腑的作用,有傷陰耗氣之弊。陰傷則胎失所養,氣耗則胎失固攝,胎兒下墜
大辛大熱類 附子、肉桂、川烏、草烏等
• 這些藥物辛熱而燥,辛熱走竄迫血妄行,燥能傷津,對胎兒不利,且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芳香滲透類 如麝香、草果、丁香、降香等
• 多辛溫香燥,有疏通氣機的作用。氣行則血行,以致迫胎外出
有毒之品 如水銀、朱砂之類
• 有直接傷胎、腐胎的作用,嚴禁使用
然而在某些必須使用的情況下,一些忌用的中藥仍可以適當使用,但是劑量一定要控制得宜。孕婦如有用藥方面問題應請教註冊中醫師,以策安全。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DIY 有機乳木果潤唇膏
可製作數量: 約 5 支 所需時間: 15 分鐘材料 -有機蜜蠟 6.25 g -有機椰子油 7.5 g -有機乳木果脂 8.75 g -有機胡桃油 2.5 g -有機維他命E油 2 粒用具 -唇膏筒 -量杯 1 個 -木攪拌棒 1 支 -溫度計 1 支  步驟: 1. 把有機蜜蠟、有機椰子油、有機乳木果脂、有機胡桃油放進燒杯,隔水加熱至所有材料溶解。 2. 控制溫度至約 58°C,加入有機維他命E油。 3. 靜待一會,當溫度降至 50°C以下,便可倒入唇膏筒內,放置一會便會凝固。  注意: **皮膚容易敏感者,請先自行測試。**以上資訊只供參考,6歲以下兒童及個別病患者慎用或請先向醫生查詢。
了解更多
孕期水腫、尿頻點算好
水腫 懷孕期急增的雌激素令身體的水分大大增加。由於地心吸力的原故,水分多數會積聚於腳踝,所以有八成的孕婦會出現腳腫的情況。 於生產後,隨着體內的雌激素回復到正常水平,體內的積水很快便會減退。 如果腳腫、手腫或面腫的情況在短期內(如在數天之間)突然出現或變得嚴重,則有可能是妊娠毒血症的其中一種症狀(https://bit.ly/3jBjTdx),必須盡快看醫生。   處理小貼士 穿着舒適的便裝鞋, 尺碼須比未懷孕時稍大。 坐下時,可用矮櫈托高雙腳。 睡覺時亦可用枕頭把雙腳墊高。 切忌服用去水藥,以免令血壓下降,減低胎盤的血量供應,影響胎兒吸取氧分及營養。 尿頻 懷孕期母體內的腎臟血流量是正常的一倍半,加上黃體酮荷爾蒙令輸尿管的平滑肌鬆弛,所以孕婦常會有尿頻的情況。 孕婦的尿道很容易受到感染,若缺乏適當的治療,可引致腎炎及早產。因此,若有尿道炎的症狀如尿頻、小便赤痛或小便有血,便要及早見醫生。 在懷孕後期,子宮愈來愈大,使膀胱的容量減少,很快便會有尿意。   處理小貼士 切記不要為避免尿頻而限制飲水或進食流質食物,因為若身體缺乏水分,只會增加尿道炎的機會。 如有上述尿道炎的症狀,應盡早看醫生。當被證實患上尿道炎,便要服用經由醫生處方的抗生素。 若尿道炎持續或有經常性尿道發炎,表示可能患有先天性尿道或腎臟結構異常,應盡早就醫,作出確實的診斷。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新生BB必備物資checklist!
預備寶寶用品 寶寶衣物 選用全棉質的衣物可避免皮膚過敏。 如需保暖,羊毛內衣應穿在棉質內衣及外衣中間。 宜選用簡單款式的衣服,避免領位、袖口及腳位過緊。 可穿襪子和戴帽作保暖,嬰兒無須穿着鞋子。 預備數條大毛巾,可於洗澡後用以抹乾身體及睡覺時用來包裹嬰兒。 布片及防漏透氣的尿片褲或紙尿片。   嬰兒牀   選購嬰兒牀時,要注意安全標準: 牀欄的欄柱間距,應少於6厘米 牀褥尺碼須與牀配合,兩者之間不應留有空隙 牀欄高度距離牀褥最少60厘米 油漆要不含鉛和不易脫落 牀的質料要平滑、無裂痕或尖刺 嬰兒無須用枕頭 嬰兒牀上不應擺放雜物和玩具,避免引致嬰兒窒息。 留下嬰兒在牀上時,切記把牀欄拉上和鎖好才離開。  嬰兒手推車 必須穩固、不易翻倒、具備良好鎖定車轆性能及有安全帶設備。 不要把物件掛在嬰兒車把手上,以免車向後翻倒,造成意外。 嬰兒在手推車內應時刻扣上安全帶。 切忌將嬰兒單獨留在車內。   嬰兒汽車安全座椅 要符合規格,安裝正確。 嬰兒在汽車座椅內應時刻扣上安全帶。   揹帶 有助舒緩嬰兒的啼哭。 使用前揹式的揹帶,亦能增加嬰兒與照顧者的接觸,讓溝通更互動。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一般嬰兒揹帶只適用於三個月或以上的嬰兒。 如要㩗帶較小的嬰兒,家長可以手抱、選用初生嬰兒手提籃或嬰兒手推車。 寶寶護理 常見嬰兒餵哺問題 吐奶是不影響嬰兒健康的常見現象。當嬰兒啼哭或吃奶太急時,便會把較多的空氣吞進胃裏。吃奶後,積聚在胃內的空氣排出時,奶便隨着一起吐出來。 要減少吐奶,可增加掃風次數。 掃風後把嬰兒抱直或將牀頭部分牀褥調高。 勿讓嬰兒太餓才餵哺或吃得太飽。 若寶寶出現打嗝情況,可以替嬰兒掃風,並讓寶寶吸吮乳房多一會或吸吮少許暖水,打嗝情況便會自然停止。 若寶寶出現嘔吐情況,嬰兒會較用氣力將奶噴出,嘔出的奶量會比吐奶多,應請教醫生。   排泄 新生嬰兒在出生後一兩天的大便呈深綠色,稱為胎糞。 若寶寶出現大便頻密、糞便呈水狀、無渣滓、帶黏液或血絲應盡快見醫生,寶寶可能患有腹瀉。 若寶寶出現大便困難,糞便乾硬,寶寶可能出現便秘。便秘原因可能是奶粉和水分的調校分量比例不正確,亦有可能因天氣炎熱、穿衣太多或多汗而導致身體水分流失,出現便秘。   清潔 洗面 寶寶皮膚較為敏感,只需用清水清潔面部便可。 首先用涼開水浸濕棉花球,擠出多餘水分, 然後輕抹寶寶的眼睛,須由內向外側抹去,每粒棉花球只用一次。 若要清潔寶寶的鼻,用濕棉花球輕抹鼻孔周邊就可以了。 清潔寶寶的耳朶時,亦只需清潔耳背和外耳周圍,千萬不要把任何物品放進寶寶的鼻孔或耳道內,因這樣可能會弄傷他們。 最後你可輕抹其餘部位包括下顎和頸部,請留意摺位。 嬰兒頸部肌肉柔軟,護理時要用手掌或前臂承托其頸和頭部。   清潔臍帶 嬰兒的臍帶一般會在出生後五至十天乾脫,但部分嬰兒的臍帶可能需要長達三星期或更長的時間才會脫落。 家長要保持嬰兒的臍帶清潔及乾爽。 用沾濕了涼開水的棉花棒輕柔地清潔臍帶底部,勿用力過度,以免臍帶受損或出血。 請勿用任何敷料包紮肚臍或塗任何藥物。 預防尿布疹         每次換尿片時用清水洗淨並保持臀部乾爽,可以塗上薄薄一層潤膚膏,有效預防尿布疹。如出現紅疹,更換尿片後應將嬰兒臀部盡量暴露於空氣中(約10至15分鐘),有助皮膚痊癒。家居環境 保持空氣流通,溫度適中,環境清潔及避免使用地氈。新生嬰兒黃疸 出生三數天後皮膚有發黃現象,通常一至兩周後,會自然消退。若嬰兒體內膽紅素不斷上升,便需要接受治療。嬰兒出生後,應盡早到母嬰健康院或家庭醫生作身體檢查,以策安全。嬰兒猝死症 嬰兒猝死症是指初生至一歲的嬰兒在睡眠時突然死亡,死因不明。這情況在香港甚為罕見,但媽媽也需要留意以下注意事項。 睡覺時將寶寶的頭部和雙手露於被外。 保持仰臥姿勢。 避免寶寶吸入二手煙,二手煙會增加罹患嬰兒猝死症的風險。   預防感染 保持家居環境清潔,避免到空氣混濁及人多的地方。照顧嬰兒前後均需要洗手,每天替嬰兒沐浴和護理臍帶。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DIY 有機去水腫按摩啫喱
材料 有機精華油 有機葡萄籽油 7 ml 有機野玫瑰果油 3 ml/祖祖巴油 3 ml 有機蘆薈啫喱 10 ml 用具 量杯 已消毒空瓶 刮刀 量匙 小形攪拌器  步驟: 把用具用火酒消毒。 把有機葡萄籽油及有機野玫瑰果油混合。 *野玫瑰果油質地較野玫瑰果油質地較前者厚身,油性皮膚不適宜用太多,甚至可用祖祖巴油代替。兩者比例可根據皮膚狀態而定。 然後加入有機蘆薈啫喱與葡萄籽油及野玫瑰果油攪拌,混合後呈乳白色狀。 加入兩至五滴有機精華油,再攪勻,最後入樽便成。 *媽媽可以考慮使用以下的有機精華油或按個人需要混合一種或多種有機精華油: 橙(肌膚再生、提升情緒) 胡蘿蔔籽(排水、皮膚組織再生、舒緩皮膚過勞) 永久花(促進淋巴及血液循環、皮膚再生) 柚(抗氧化)、絲柏(促進淋巴及血液循環、去水腫) 檀香(皮膚再生、刺激淋巴) 佛手柑(平衡油脂分泌、提升情緒)  注意: **皮膚容易敏感者,請先自行測試。**以上資訊只供參考,6歲以下兒童及個別病患者慎用或請先向醫生查詢。  
了解更多
要買對「有機BB食品」,先看懂「認證標籤」
什麼是「有機」產品? 簡單來說,有機產品即是利用有機方法生產或加工處理的產品,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而有機方法一般是指: 不用人工合成物料 注重保持產品的天然成份 不用基因改造的種子或種植物料及肥料 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  識睇一定睇「認證標籤」,不是聲稱「有機」就是有機 「有機」認證標籤是一個用來核實產品是否符合「有機」標準的系統。有機認證服務一般都是由獨立的第三者認證機構提供,即並非生產者(第一者)或消費者(第二者),以確保認證是公平及公正的。有機認證如同市場上的「Q嘜」標誌一樣,產品的整個生產程序必須符合認證機構所制訂的有機標準,方可獲授權使用認證標誌在市場上銷售。是消費者信心的來源。 雖然香港現行法例未有規管「有機」食品,但媽媽仍可透過聲稱有機產品上的認證標籤去購買經其他國家訂認證系統核實的食品。當中歐盟、日本和美國亦是較有商譽的認證系統,至於相信那一個國家的標準,就要媽媽自己決定喇。常見「有機認證」標籤及標準包括: 1. IFOAM       是領導世界有機農業運動的國際組織,全球有多於 32 家以上認證機構加入到 IFOAM 的認可項目中。IFOAM 的認可是對購買者提供的一個保障,確保產品在符合全球公認的有機生產、加工標準下生產出來。IFOAM與歐盟EU及美國USDA一樣,負責訂立有機認證標準。   2. NASAA    首個獲IFOAM認可的澳洲有機認證機構。NASAA是澳洲一套完善嚴謹的有機農作物生產品質監控系統。獲認證的產品,必須出自以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手法經營運作的農場。目的為保障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福利。涵蓋範圍包括農業土地使用,種植方法,肥料使用、農場管理等等,目的為確保生產過程必須顧及地土長久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     3. USDA   非基因工程,農產品的生產和處理過程中沒有受到電離輻射。不含任何合成物質。有機產品生產過程禁止摻雜合成代替品,基因改造物、輻射線照射。 4. 日本 JAS  ●日本官方的有機認證系統,所有有機產品必須經過此項認證。 ●驗證對象包括農戶、商戶、包裝商、進口商。 ●只要經過驗證,就可以於產品包裝上貼上 JAS 驗證標籤。   5. 歐盟有機認證 Eco-Cert     ●歐洲最有代表性和權威的認證系統。 ●不可包含人工色素、香料、人造脂肪、油、矽酮、石油等產品。 ●只允許不多於 0.5% 的指定防腐劑。 ●不可使用輻射照射法為產品或原料消毒。 「有機」認證所考慮的因素 有機食物與一般食物的分別,主要在於其生產、加工及處理方法。例如:化學性風險 有機耕作避免使用化學性除害劑和獸藥,可減少有機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殘餘量。 有機耕作避免使用殺真菌劑,可能會導致霉菌在農作物生長,繼而產生霉菌毒素。不過,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使用殺真菌劑可減少霉菌在農作物中產生霉菌毒素的情況。 微生物性風險 在有機耕作時使用未經適當處理的肥料,可能令食品和附近水源受到致病菌污染。但現時的證據不足以顯示在致病菌傳播的風險上,有機耕作會高於一般耕作。   如果媽媽想知道更多,可以到政府的食物安全中心或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網頁了解。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