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Vs 剖腹分娩

自然分娩Vs 剖腹分娩

寶寶就快來了,要自然分娩,還是剖腹分娩呢?要視乎寶寶的成長狀況。
分娩方式對寶寶的敏感風險有長遠影響  
自然分娩 剖腹分娩
• 寶寶接觸母體的產道和皮膚,獲得媽咪的益菌
• 特別是未發育完整的早產寶寶,當他經過產道,體內水份會自然排放,不會積存在肺部
• 傷口會快些復元
• 沒有手術風險
• 分娩時間難以估計,時間上較難做好預備
• 要經歷產痛
• 寶寶較容易腹瀉和敏感
• 有數據顯示,經剖腹生產的寶寶患上鼻敏感的風險比自然分娩高1.23 倍,患上呼吸道敏感的風險更高出3.6 倍
• 剖腹寶寶應注重有益腸道菌群的建立,並及早採取預防敏感措施
•傷口或需較多時間復元
• 有一定的手術風險
• 開刀時間可以安排,時間上較容易做好預備
• 不用經歷產痛
 
甚麼情況醫生會建議「開刀」?
  • 胎兒體積過大
  • 胎兒體積過小(由於胎盤功能不健全,導致胎兒營養及氧氣供應量不足,變得體弱,無法承受自然分娩的擠壓。)
  • 到第37 周,胎兒頭部仍未移到盆腔(可能孕媽咪盆腔不夠大)
  • 孕媽咪體型比較矮小,加上胎兒體積比較大
  • 胎水過少
 
剖腹寶寶敏感風險較高,孕媽咪如何替寶寶做好防敏功夫?
根據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最新的預防敏感建議,孕媽咪可留意以下幾點:
  • 懷著寶寶時不用刻意戒口
  • 保持輕鬆愉快心情
  • 不要吸煙及不要接觸二手煙
  •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 控制體重,以防過胖
  • 接種建議的防疫針
  • 審慎使用抗生素
  • 首 6 個月餵母乳,若不能餵母乳可選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 4 至 6 個月起可按寶寶生長進度引進固體食物孕媽咪亦可利用嬰兒敏感風險指數測試(ARI)查看寶寶是否有其他敏感風險因素,為預防敏感做好準備。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無痛分娩
以下情況的孕媽咪不能順產,因此不能採用無痛分娩: 胎水過少 在即將分娩前,胎兒頭部仍未移到孕媽咪的下腹位置 胎兒生長情況不理想   以下情況的孕媽咪亦不宜採用無痛分娩: 第二或第三胎,無痛分娩較難進行,因為由陣痛到分娩的時間比較短,子宮頸口開的度數亦難以估計 孕媽咪脊柱曾有毛病,曾做過手術 孕媽咪的脊骨皮膚曾經發炎或有囊膿,當脊柱接受注射麻醉時,皮膚有機會感染細菌 血小板過低,當注射麻醉劑時,容易積聚血塊,壓住神經線 無痛分娩有甚麼風險? 由於麻醉劑會注射入孕媽咪的神經管道,可能會影響神經線。孕媽咪產後或會感到頭痛,但風險比較低。此外,採用無痛分娩的孕媽咪,相比沒採用無痛分娩的媽咪,會多出10% 機會難以完全自然分娩,需要醫生用特別儀器將胎兒吸出來。   其他緩和痛楚方法 聞笑氣 孕媽咪即將分娩,特別是子宮劇烈收縮時聞笑氣,不過不宜長時間聞氣,因為會容易嘔吐和暈眩。  注射肌肉止痛針 於臀部注射肌肉止痛針,但注射後,寶寶有可能因吸收藥物而呼吸不暢順,不過不會影響健康,醫生可以為寶寶注射解藥,能盡快消除不適感。
了解更多
唐氏綜合症測試(10 至14 周)
甚麼是唐氏綜合症? 唐氏綜合症是染色體出問題所致,極少是由父母遺傳。服藥、照X 光或其他環境因素都不會導致此症。患有此症的兒童有智力發展障礙,外觀也有不同。   如何檢測? 醫生會透過超聲波量度胎兒頸皮的厚度(俗稱「度頸皮」)及驗血,來衡量胎兒有唐氏綜合症的風險。     早孕期篩查 中孕期篩查 何時進行 懷孕10 至13 周6 日 懷孕16 至19 周6 日 檢出率 80% 至90% 60% 至70% 假陽性率 5% 5%  
了解更多
服用中西藥宜忌
5 類忌服用中藥   活血祛瘀破氣類 桃仁、紅花、三棱、莪朮、澤蘭、虻蟲、乳香、沒藥等 • 「活血」令血液循環加速,迫血下流,而促胎外出 • 「迫血隨氣行」,氣亂則無力固胎 滑利攻下類 滑石、甘遂、大戟、芫花、薏苡等 • 此類藥物多具通利小便、瀉下通腑的作用,有傷陰耗氣之弊。陰傷則胎失所養,氣耗則胎失固攝,胎兒下墜 大辛大熱類 附子、肉桂、川烏、草烏等 • 這些藥物辛熱而燥,辛熱走竄迫血妄行,燥能傷津,對胎兒不利,且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芳香滲透類 如麝香、草果、丁香、降香等 • 多辛溫香燥,有疏通氣機的作用。氣行則血行,以致迫胎外出 有毒之品 如水銀、朱砂之類 • 有直接傷胎、腐胎的作用,嚴禁使用 然而在某些必須使用的情況下,一些忌用的中藥仍可以適當使用,但是劑量一定要控制得宜。孕婦如有用藥方面問題應請教註冊中醫師,以策安全。
了解更多
結構性超聲波(18 至22 周)
 18 至 22 周的關鍵性 太早照,胎兒還小,部分器官可能未能看清楚。 太遲照,胎兒發育完整的骨頭或遮擋內臟器官,令檢查較困難。 檢查內容 包括頭骨、顱內結構、唇裂、胸部、腹部、心臟、腎臟、膀胱、外生殖器官和肢體畸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