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BB必備物資checklist!
預備寶寶用品
寶寶衣物
選用全棉質的衣物可避免皮膚過敏。
如需保暖,羊毛內衣應穿在棉質內衣及外衣中間。
宜選用簡單款式的衣服,避免領位、袖口及腳位過緊。
可穿襪子和戴帽作保暖,嬰兒無須穿着鞋子。
預備數條大毛巾,可於洗澡後用以抹乾身體及睡覺時用來包裹嬰兒。
布片及防漏透氣的尿片褲或紙尿片。
嬰兒牀
選購嬰兒牀時,要注意安全標準:
牀欄的欄柱間距,應少於6厘米
牀褥尺碼須與牀配合,兩者之間不應留有空隙
牀欄高度距離牀褥最少60厘米
油漆要不含鉛和不易脫落
牀的質料要平滑、無裂痕或尖刺
嬰兒無須用枕頭
嬰兒牀上不應擺放雜物和玩具,避免引致嬰兒窒息。
留下嬰兒在牀上時,切記把牀欄拉上和鎖好才離開。
嬰兒手推車
必須穩固、不易翻倒、具備良好鎖定車轆性能及有安全帶設備。
不要把物件掛在嬰兒車把手上,以免車向後翻倒,造成意外。
嬰兒在手推車內應時刻扣上安全帶。
切忌將嬰兒單獨留在車內。
嬰兒汽車安全座椅
要符合規格,安裝正確。
嬰兒在汽車座椅內應時刻扣上安全帶。
揹帶
有助舒緩嬰兒的啼哭。
使用前揹式的揹帶,亦能增加嬰兒與照顧者的接觸,讓溝通更互動。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一般嬰兒揹帶只適用於三個月或以上的嬰兒。
如要㩗帶較小的嬰兒,家長可以手抱、選用初生嬰兒手提籃或嬰兒手推車。
寶寶護理
常見嬰兒餵哺問題
吐奶是不影響嬰兒健康的常見現象。當嬰兒啼哭或吃奶太急時,便會把較多的空氣吞進胃裏。吃奶後,積聚在胃內的空氣排出時,奶便隨着一起吐出來。
要減少吐奶,可增加掃風次數。
掃風後把嬰兒抱直或將牀頭部分牀褥調高。
勿讓嬰兒太餓才餵哺或吃得太飽。
若寶寶出現打嗝情況,可以替嬰兒掃風,並讓寶寶吸吮乳房多一會或吸吮少許暖水,打嗝情況便會自然停止。
若寶寶出現嘔吐情況,嬰兒會較用氣力將奶噴出,嘔出的奶量會比吐奶多,應請教醫生。
排泄
新生嬰兒在出生後一兩天的大便呈深綠色,稱為胎糞。
若寶寶出現大便頻密、糞便呈水狀、無渣滓、帶黏液或血絲應盡快見醫生,寶寶可能患有腹瀉。
若寶寶出現大便困難,糞便乾硬,寶寶可能出現便秘。便秘原因可能是奶粉和水分的調校分量比例不正確,亦有可能因天氣炎熱、穿衣太多或多汗而導致身體水分流失,出現便秘。
清潔
洗面
寶寶皮膚較為敏感,只需用清水清潔面部便可。
首先用涼開水浸濕棉花球,擠出多餘水分,
然後輕抹寶寶的眼睛,須由內向外側抹去,每粒棉花球只用一次。
若要清潔寶寶的鼻,用濕棉花球輕抹鼻孔周邊就可以了。
清潔寶寶的耳朶時,亦只需清潔耳背和外耳周圍,千萬不要把任何物品放進寶寶的鼻孔或耳道內,因這樣可能會弄傷他們。
最後你可輕抹其餘部位包括下顎和頸部,請留意摺位。
嬰兒頸部肌肉柔軟,護理時要用手掌或前臂承托其頸和頭部。
清潔臍帶
嬰兒的臍帶一般會在出生後五至十天乾脫,但部分嬰兒的臍帶可能需要長達三星期或更長的時間才會脫落。
家長要保持嬰兒的臍帶清潔及乾爽。
用沾濕了涼開水的棉花棒輕柔地清潔臍帶底部,勿用力過度,以免臍帶受損或出血。
請勿用任何敷料包紮肚臍或塗任何藥物。
預防尿布疹
每次換尿片時用清水洗淨並保持臀部乾爽,可以塗上薄薄一層潤膚膏,有效預防尿布疹。如出現紅疹,更換尿片後應將嬰兒臀部盡量暴露於空氣中(約10至15分鐘),有助皮膚痊癒。家居環境
保持空氣流通,溫度適中,環境清潔及避免使用地氈。新生嬰兒黃疸
出生三數天後皮膚有發黃現象,通常一至兩周後,會自然消退。若嬰兒體內膽紅素不斷上升,便需要接受治療。嬰兒出生後,應盡早到母嬰健康院或家庭醫生作身體檢查,以策安全。嬰兒猝死症
嬰兒猝死症是指初生至一歲的嬰兒在睡眠時突然死亡,死因不明。這情況在香港甚為罕見,但媽媽也需要留意以下注意事項。
睡覺時將寶寶的頭部和雙手露於被外。
保持仰臥姿勢。
避免寶寶吸入二手煙,二手煙會增加罹患嬰兒猝死症的風險。
預防感染
保持家居環境清潔,避免到空氣混濁及人多的地方。照顧嬰兒前後均需要洗手,每天替嬰兒沐浴和護理臍帶。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