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毒血症

妊娠毒血症

妊娠毒血症病發於懷孕中、後期,或剛生產後。這是不常見但嚴重的妊娠併發症,可引致孕媽咪痙攣、肝腎肺衰竭,及凝血問題,對孕媽咪及胎兒有一定威脅。孕媽咪如確診,須與醫生跟進。
高危一族
  • 肥胖
  • 高齡
  • 懷有雙胞胎或多胎
  • 這次懷孕與上胎隔了十年
  • 有近親懷孕時曾患此症
  • 以往懷孕時曾患此症
  • 本身有糖尿病、血壓高或紅斑狼瘡的病歷

病徵
  • 水腫
  • 血壓上升
  • 有蛋白尿
  • 嚴重頭痛
  • 視力模糊或有閃光
  • 上腹痛
  • 嘔吐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唐氏綜合症測試(10 至14 周)
甚麼是唐氏綜合症? 唐氏綜合症是染色體出問題所致,極少是由父母遺傳。服藥、照X 光或其他環境因素都不會導致此症。患有此症的兒童有智力發展障礙,外觀也有不同。   如何檢測? 醫生會透過超聲波量度胎兒頸皮的厚度(俗稱「度頸皮」)及驗血,來衡量胎兒有唐氏綜合症的風險。     早孕期篩查 中孕期篩查 何時進行 懷孕10 至13 周6 日 懷孕16 至19 周6 日 檢出率 80% 至90% 60% 至70% 假陽性率 5% 5%  
了解更多
表觀遺傳學
上一代如何生活會影響今天的我們 我們一貫認為,我們的特徵是被兩方面影響:表觀遺傳學認同兩者皆是,並指出我們父母,甚至祖父母的日常經驗會遺傳,亦即是我們的父母或祖父母吃甚麼、做多少運動,接觸過甚麼化學品等,都會影響今天我們的外在及內在。  針對懷孕前 準媽咪及準爸爸都要注意營養吸收,以確保將來懷中的寶寶有健康的體重及成長。  當懷孕時孕媽咪要增強營養吸收,以讓寶寶在肚子裡及日後出生後都健健康康。   寶寶出生後 要給寶寶合適的營養食物,助其發育成長。當知道今天我們吃得健康一點,多做一點運動,我們的後代會更加健康,我們便要由今天開始,培養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造就寶寶的健康人生!
了解更多
體重增幅正常指數
步驟1: 計算懷孕前的體重指標 (BMI) BMI=懷孕前體重 (kg)÷ 身高 x 身高 (m)   步驟2: 得出懷孕前體重指標後,看看自己屬於以下哪個類別,以掌握自己懷孕期應該增磅多少。 BMI<19 過輕型 增磅範圍:13-16.7 kg 懷孕前您的體重過輕,懷孕期間或要增加較多體重,但切勿因此而恣意飲食,應攝取均衡營養,確保您和寶寶也能保持健康。  BMI=19-23.5 標準型 增磅範圍:11-16.4 kg 雖然您懷孕前體重標準,亦要注意懷孕後的體重增幅,每個月勿超過2 kg,否則會令血壓上升,導致嚴重水腫。  BMI>23.5 過重型 增磅範圍:7.1-14.4 kg 由於您懷孕前已經過重,懷孕期間不宜增磅過多,加上體型肥胖的孕媽咪較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壓,可向醫生或註冊營養師尋求專業意見,以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 增磅愈多愈好? 不是的,如果增磅過多,孕媽咪容易引致妊娠糖尿或高血壓,以及分娩困難。而寶寶也容易出現新生兒低血糖症、巨嬰症,到寶寶成年時容易肥胖及高血壓等。
了解更多
如何儲備足夠鐵質及DHA支持BB成長
營養需求的要點   懷孕初期 (首十三周) 對葉酸、碘和維他命A的需求增加。 懷孕中、後期 (第十四至四十周) 對熱量和蛋白質的需求提高以供胎兒生長註。除葉酸、碘和維他命A外,亦須增加攝取鐵、鋅和奧美加-3脂肪酸;所需的鈣亦較未懷孕時略高。 懷孕期間鐵質的吸收 攝取足夠的鐵質能保障胎兒正常的生長和腦部發育,亦可預防孕婦患上缺鐵性貧血和減少產後貧血;在懷孕中後期需要多選擇含豐富鐵質的食物,為胎兒儲備鐵質,以供給出生後首幾個月的需要;鐵質豐富的食物一般亦含有鋅;鋅能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幫助胎兒生長發育和傷口癒合。鐵質豐富的食物   肉類:豬肉、牛肉,雞肉,魚肉、雞蛋,肝臟; 雖然肝臟的鐵質非常豐富,但含較高的維他命A,所以不宜經常進食,每周不宜超過100克; 深綠色的蔬菜:菜心、芥菜、白菜、西蘭花、芥蘭、菠菜; 乾豆類:如扁豆、紅腰豆、鷄心豆等; 果仁,如杏仁、腰果等; 添加了鐵質的早餐穀物、麥片;宜選低糖的產品。 可供素食者選擇鐵質豐富的食物   雞蛋、果仁、種子和乾豆類; 加入了鐵質的早餐麥片和全麥麵包; 深綠色的蔬菜,如菠菜、白菜、菜心、芥蘭等; 每餐應包含鐵質豐富的食物和維他命C的水果及蔬菜,以促進鐵的吸收。 懷孕期間DHA的吸收 DHA有助腦部發育和視力發展,懷孕中後期需要增加攝取。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孕媽媽及哺乳媽媽每日攝取200毫克DHA,支持BB腦部及眼部發展,而孕媽媽攝取更多魚油亦有助減低BB日後出現敏感徵狀的風險,如濕疹、呼吸道敏感等。DHA豐富的食物   孕婦和哺乳婦女宜吃適量含奧美加-3脂肪酸豐富的魚類。三文魚、沙甸魚、寶石魚、鰻魚和黃花魚等含較豐富的DHA;常見的紅衫魚、秋刀魚、䱽魚等亦比其他魚含較多的DHA; 素食者可選吃α-亞麻酸(ALA)含量較高的亞麻籽、合桃、或芥花籽油,以增加在體內轉化成DHA; 如選用含DHA的補充劑,應先諮詢醫護人員。   懷孕期間儲備足夠營養,打造BB健康防敏基礎由媽媽懷孕起首1000天開始。 記住及早選擇防敏,啟夢童年,你有得揀!以上內容參考及節錄自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詳情請瀏覽: 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woman/20036.html
了解更多
注意補充營養素
孕媽咪在懷孕期,需要補充足夠營養素維持健康免疫力,孕育健康寶寶。   首13 周 葉酸、碘,維他命A 14 至40 周 葉酸、碘,維他命A、B、D、鐵、鋅,奧美加-3 脂肪酸,鈣,蛋白質供胎兒生長     碘 助寶寶生長和腦部發育 •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孕媽咪每天須攝取250 微克碘 • 日常飲食較難攝取足夠碘,或需考慮供孕婦服用的含碘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劑 攝取來源: • 紫菜、海帶、蛋黃、奶類產品及海產等(海帶含碘量非常高,建議每星期進食不多於一次) 維他命A • 有助視覺發展 • 維持正常生長和免疫功能 • 過多維他命A 或令胎兒有缺陷,所以若選用營養補充劑,須先諮詢醫生 攝取來源: • 紅和黃色水果:車厘茄 • 深黃色蔬菜:南瓜、蕃薯 維他命B • 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幫助神經系統正常運作,促進成長及發育 • 維他命B6:協助製造紅血球、荷爾蒙及抗體 • 維他命B9 (葉酸):有助預防孕媽咪貧血和胎兒患上神經管缺陷 • 維他命B12:協助製造紅血球和增進食慾 攝取來源: • 全麥穀物、魚類、肉類、奶類、蛋類、豆類和蔬菜 維他命D • 幫助身體吸收鈣質,是骨骼發展的重要元素 • 調節身體免疫功能; 有研究指出懷孕期攝取 足夠維他命D 可減低寶寶日後患上食物敏感機會 攝取來源: • 曬太陽時,皮膚會製造維他命D,建議每星期兩至三次讓陽光照射到臉及手部皮膚5 至15 分鐘 • 食物來源: 三文魚、沙甸魚、蛋黃和添加維他命D 的奶類製品 鐵質 孕媽咪需製造血液量增加,鐵質是製造紅血球重要元素之一,亦同時有助維持正常免疫功能 • 為寶寶出生後首幾個月的需要做儲備 攝取來源: • 肉類、雞蛋、深綠色菜如菜心及菠菜,果仁等 鋅 • 鐵質豐富食物一般亦含有鋅,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幫助寶寶生長 • 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幫助寶寶生長 攝取來源: • 肉類(如牛肉)、海鮮(如蠔) 奧美加-3 脂肪酸DHA • 構成腦部皮質層及眼睛視網膜主要成分,有助寶寶腦部及視力發展 • 有助心血管系統健康 • 懷孕期增加奧美加-3 脂肪酸攝取可有助寶寶日後預防患上敏感症狀包括哮喘、濕疹 攝取來源: • 水銀含量較低而又富含DHA 的魚類,包括三文魚、沙甸魚、木棉魚(俗稱大眼雞)等 鈣 • 幫助胎兒骨骼及牙齒生長 • 減低早產機會 攝取來源: • 牛奶、芝士、深錄色菜如菜心,小魚乾等 蛋白質 • 提供熱量,及修補身體組織 • 維持胎兒生長發育 攝取來源: • 海鮮、牛奶,雞蛋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