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補充營養素

注意補充營養素

孕媽咪在懷孕期,需要補充足夠營養素維持健康免疫力,孕育健康寶寶。  
首13 周 葉酸、碘,維他命A
14 至40 周 葉酸、碘,維他命A、B、D、鐵、鋅,奧美加-3 脂肪酸,鈣,蛋白質供胎兒生長
   
助寶寶生長和腦部發育
•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孕媽咪每天須攝取250 微克碘
• 日常飲食較難攝取足夠碘,或需考慮供孕婦服用的含碘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劑

攝取來源:
• 紫菜、海帶、蛋黃、奶類產品及海產等(海帶含碘量非常高,建議每星期進食不多於一次)
維他命A • 有助視覺發展
• 維持正常生長和免疫功能
• 過多維他命A 或令胎兒有缺陷,所以若選用營養補充劑,須先諮詢醫生

攝取來源:
• 紅和黃色水果:車厘茄
• 深黃色蔬菜:南瓜、蕃薯
維他命B • 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幫助神經系統正常運作,促進成長及發育
• 維他命B6:協助製造紅血球、荷爾蒙及抗體
• 維他命B9 (葉酸):有助預防孕媽咪貧血和胎兒患上神經管缺陷
• 維他命B12:協助製造紅血球和增進食慾

攝取來源:
• 全麥穀物、魚類、肉類、奶類、蛋類、豆類和蔬菜
維他命D • 幫助身體吸收鈣質,是骨骼發展的重要元素
• 調節身體免疫功能; 有研究指出懷孕期攝取
足夠維他命D 可減低寶寶日後患上食物敏感機會

攝取來源:
• 曬太陽時,皮膚會製造維他命D,建議每星期兩至三次讓陽光照射到臉及手部皮膚5 至15 分鐘
• 食物來源: 三文魚、沙甸魚、蛋黃和添加維他命D 的奶類製品
鐵質 孕媽咪需製造血液量增加,鐵質是製造紅血球重要元素之一,亦同時有助維持正常免疫功能
• 為寶寶出生後首幾個月的需要做儲備

攝取來源:
• 肉類、雞蛋、深綠色菜如菜心及菠菜,果仁等
• 鐵質豐富食物一般亦含有鋅,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幫助寶寶生長
• 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幫助寶寶生長

攝取來源:
• 肉類(如牛肉)、海鮮(如蠔)
奧美加-3
脂肪酸DHA
• 構成腦部皮質層及眼睛視網膜主要成分,有助寶寶腦部及視力發展
• 有助心血管系統健康
• 懷孕期增加奧美加-3 脂肪酸攝取可有助寶寶日後預防患上敏感症狀包括哮喘、濕疹
攝取來源:
• 水銀含量較低而又富含DHA 的魚類,包括三文魚、沙甸魚、木棉魚(俗稱大眼雞)等
• 幫助胎兒骨骼及牙齒生長
• 減低早產機會

攝取來源:
• 牛奶、芝士、深錄色菜如菜心,小魚乾等
蛋白質 • 提供熱量,及修補身體組織
• 維持胎兒生長發育

攝取來源:
• 海鮮、牛奶,雞蛋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懷孕中期周身痛點算好?
懷孕期母體內的雌激素、黃體酮及催乳素均會急升,使母體變為一個適合胚胎生長的環境。懷孕期間身體的種種變化,多屬正常的生理現象。   懷孕期的不適大都只屬短暫性,孕婦不用驚惶。 藥物可經胎盤傳送到胎兒的血液裡,影響胎兒。某些藥物更會令胎兒發育畸型,所以如非必要,應盡量避免服用藥物。如必須用藥,亦要經醫生處方才可服用。 部分香薰精油並不適合懷孕期間使用,如有需要,請向醫護人員查詢。     1) 小腿抽筋 通常由於肌肉緊張引起,常發生於孕婦休息期間,所以往往會影響睡眠。血液內的鉀和鈣過低亦會引致抽筋。若同時出現嚴重嘔吐,必須立即見醫生,接受適當的治療。     處理小貼士 伸直腳,腳趾翹向天   預防小腿抽筋的小錦囊媽媽可以坐着,然後背靠枕頭或牀頭,足踝向上及向下擺動,然後向內及向外擺動,最後作圓形轉動,重複十次。       2) 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是接近皮膚表面凸起的腫脹靜脈,通常見於腿部或懷孕期間孕婦的外陰部位。     處理小貼士 避免長時間站立 避免交疊雙腿的坐姿 避免穿著高跟鞋。相反,建議準媽咪穿著平底鞋,促進腿部肌肉活動及血液循環。 坐下時經常墊高雙腳,以舒緩不適 睡眠時讓雙腿提高、用枕頭墊起足踝或將一疊書本放在床位下方,墊高雙腳 除產前運動外,亦應多做腳部運動,如步行及游泳,會有助血液循環 可穿著漸壓彈性襪。早上起床前,在床上穿上漸壓彈性襪,可防止血液集中在腳上,讓血液更易流到心臟     3) 腰背痛 隨着胎兒逐漸長大,子宮和胎兒的重量會逐漸增加,孕婦脊骨和盆骨所受的壓力亦會逐漸加大,引致腰脊及盆骨位酸痛。   處理小貼士 穿着舒適的便裝鞋,盡量避免穿高跟鞋 注意站立及坐下的姿勢,保持脊骨挺直 睡覺時側臥,並用小枕頭墊着腰部 勤做產前運動 物理治療及配戴托腹帶都可減低不適,嚴重者應請教醫生   4) 痔瘡 懷孕後期子宮隨着胎兒成長而漸大,令腹腔內的壓力增加,引致痔瘡出現。當自然分娩時,腹腔內出現的壓力會令痔瘡進一步增大,不過通常在生產後數月會會慢慢減退。   處理小貼士 攝取足夠水分及進食高纖維的食物,以防便秘 可塗上外用藥膏減輕疼痛 如大便有大量出血的情形,應請教醫生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胎毒」是什麼 如何處理?
什麼是「胎毒」呢? 「胎毒」的學名是「新生兒蕁麻疹」或「毒性紅斑」。常見於嬰兒出生後兩至三天,在嬰兒的面頰、身軀、背部和手腳等部位,出現一些白色或黃色針尖般的粒狀,而周圍被紅斑包圍著。怎樣才可清除那些胎毒? 「胎毒」並不是一種病,通常於出生後數天至數周便會自然消失,因此無需要擠壓、塗抹任何藥膏或作特別護理。為什麼寶寶會有暗瘡? 寶寶的暗瘡,學名是「新生兒痤瘡」。多出現於額頭和面頰等部位,常見於出生後首數天或數周出現。寶寶有暗瘡是因為在懷孕期間,母親的荷爾蒙經由胎盤傳至寶寶體內而引起。約三個月大後會自然消失,媽媽只要保持寶寶皮膚清潔乾爽,無需要擠壓或塗抹任何藥膏的。寶寶的背部出現些粒粒,不知是否熱痱,怎麼辦呢? 若寶寶太熱出汗,而汗液積聚在皮膚上,造成毛孔阻塞,汗水無法排出,就會產生細小凸起的紅疹,這就是熱痱。熱痱多出現於寶寶的頸項、背部和胸前等部位。要預防熱痱,最重要是幫寶寶穿適量的衣物,保持皮膚乾爽涼快,減少流汗。平日,以清水替嬰兒清潔皮膚。若情況沒有改善或嚴重,便應請教醫生。什麼情況下要看醫生? 其實,如果家長不能確定寶寶身上的紅疹,是否上述的皮膚問題,就要看醫生。另外,如果有發燒、精神疲倦、吸啜困難或紅疹含濃,也要立即求醫!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正餐無胃口仲可以食呢D......
營養價值高的小吃例子包括: 烚番薯/粟米 (建議進食分量:2-3個雞蛋大小的番薯或1/2碗粟米) 它們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既飽肚又能紓緩便秘。它們亦有不同的植物元素,如橙黃色的番薯含豐富胡蘿蔔素、粟米含玉米黃素、紫心番薯含有花青素等。   全麥麫包/穀麥包 (建議進食分量:一片) 全穀物類含豐富維生素B、纖維素、鐵質。喜歡香甜口味的話,可加入香蕉、士多啤梨、藍莓等作三文治餡料。你亦可選擇高蛋白質的餡料, 如低脂芝士和雞蛋。芝士含豐富鈣質,雞蛋含有多種寶寶發育所需的營養素,如碘質、鐵質、維生素D等。   低糖早餐穀物片 (建議進食分量:1/2碗) 早餐穀物片大多添加了葉酸、鐵質、鈣質及各種維生素,準媽媽應選擇低糖分的產品。部分以全穀物製作的產品會有更多纖維素。準媽媽可以選配低脂牛奶、加鈣豆奶或低脂乳酪伴吃。   各式新鮮水果 (建議進食分量:1個(大小如女士拳頭) 或1/2碗) 水果含有豐富纖維素,幫助紓緩便秘。橙黃色的水果,如哈密瓜、芒果、木瓜等含豐富的胡蘿蔔素和茄紅素 ; 奇異果、士多啤梨、柑橘類水果, 如橙、沙田柚等含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身體吸收鐵質。水果含豐富鉀質,能穩定血壓。   原味焗果仁 (建議進食分量:1滿湯匙) 果仁含有豐富鐵質、鈣質、鋅質、維生素E、蛋白質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果仁香脆可口,用來代替餅乾、薯片最好不過,但要注意控制進食的分量。   豆腐花 (建議進食分量:一碗) 傳統方法製作的豆腐花以石膏粉凝固,含有豐富鈣質。你可加入少量水果伴吃,增加甜味,避免加入大量糖。   烚蛋 (建議進食分量:一隻) 雞蛋含豐富蛋白質、鐵質、碘質、維生素A及D。吃烚蛋比炒或煎蛋更少脂肪,可減少攝取額外熱量。   烚枝豆/毛豆(建議進食分量:6-8湯匙) 除枝豆及毛豆外,湯水內的乾豆,如眉豆、扁豆都含有豐富蛋白質、鐵質、葉酸及纖維素。   低脂或脫脂奶及代替品 (建議進食分量:1杯) 牛奶含豐富鈣質、蛋白質、碘質及維生素B2、B12,能令骨骼牙齒堅固。假若準媽咪未能飲用牛奶,可以選吃低脂芝士、低脂乳酪或加鈣低糖豆奶,補充鈣質。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陀B瞓覺都有技巧
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每晚定時上床睡覺及起床 每晚有充足睡眠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每晚睡覺時,關燈及用被蓋著肚子,讓寶寶感受黑暗,知道「是時候睡覺了」 晚餐時間應設在睡前兩、三小時,不宜吃過飽,並避免吃宵夜,以免影響睡眠質素
了解更多
寶寶的成長歷程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