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檢查一覽

產前檢查一覽

當婦女證實懷孕後,便可拿著診所開的證明信,到所屬地區的政府醫院登記,政府醫院會連同母嬰健康院,定期為孕婦進行檢查。
首次檢查(第 10 至 14 周進行)
  • 問個人資料,包括個人和家人健康情況,過往的生產紀錄
  • 度高、磅重
  • 驗小便
  • 量血壓
  • 醫生進行身體檢查,包括心臟、肺部、腹部,需要時亦會做婦科檢查
  • 12 周或以上會檢查胎兒心跳聲
  • 抽血,產前血液檢驗包括血型、Rh 因子、血色素及平均紅血球容積、德國麻疹抗體、乙型肝炎抗原、梅毒測試和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
 
覆診檢查
  • 評估身體狀況,包括體重增長、血壓、糖尿和蛋白尿
  • 檢查子宮大小
  • 聽胎兒心跳聲
  • 32 周後,檢查胎兒位置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要買對「有機BB食品」,先看懂「認證標籤」
什麼是「有機」產品? 簡單來說,有機產品即是利用有機方法生產或加工處理的產品,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而有機方法一般是指: 不用人工合成物料 注重保持產品的天然成份 不用基因改造的種子或種植物料及肥料 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  識睇一定睇「認證標籤」,不是聲稱「有機」就是有機 「有機」認證標籤是一個用來核實產品是否符合「有機」標準的系統。有機認證服務一般都是由獨立的第三者認證機構提供,即並非生產者(第一者)或消費者(第二者),以確保認證是公平及公正的。有機認證如同市場上的「Q嘜」標誌一樣,產品的整個生產程序必須符合認證機構所制訂的有機標準,方可獲授權使用認證標誌在市場上銷售。是消費者信心的來源。 雖然香港現行法例未有規管「有機」食品,但媽媽仍可透過聲稱有機產品上的認證標籤去購買經其他國家訂認證系統核實的食品。當中歐盟、日本和美國亦是較有商譽的認證系統,至於相信那一個國家的標準,就要媽媽自己決定喇。常見「有機認證」標籤及標準包括: 1. IFOAM       是領導世界有機農業運動的國際組織,全球有多於 32 家以上認證機構加入到 IFOAM 的認可項目中。IFOAM 的認可是對購買者提供的一個保障,確保產品在符合全球公認的有機生產、加工標準下生產出來。IFOAM與歐盟EU及美國USDA一樣,負責訂立有機認證標準。   2. NASAA    首個獲IFOAM認可的澳洲有機認證機構。NASAA是澳洲一套完善嚴謹的有機農作物生產品質監控系統。獲認證的產品,必須出自以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手法經營運作的農場。目的為保障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福利。涵蓋範圍包括農業土地使用,種植方法,肥料使用、農場管理等等,目的為確保生產過程必須顧及地土長久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     3. USDA   非基因工程,農產品的生產和處理過程中沒有受到電離輻射。不含任何合成物質。有機產品生產過程禁止摻雜合成代替品,基因改造物、輻射線照射。 4. 日本 JAS  ●日本官方的有機認證系統,所有有機產品必須經過此項認證。 ●驗證對象包括農戶、商戶、包裝商、進口商。 ●只要經過驗證,就可以於產品包裝上貼上 JAS 驗證標籤。   5. 歐盟有機認證 Eco-Cert     ●歐洲最有代表性和權威的認證系統。 ●不可包含人工色素、香料、人造脂肪、油、矽酮、石油等產品。 ●只允許不多於 0.5% 的指定防腐劑。 ●不可使用輻射照射法為產品或原料消毒。 「有機」認證所考慮的因素 有機食物與一般食物的分別,主要在於其生產、加工及處理方法。例如:化學性風險 有機耕作避免使用化學性除害劑和獸藥,可減少有機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殘餘量。 有機耕作避免使用殺真菌劑,可能會導致霉菌在農作物生長,繼而產生霉菌毒素。不過,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使用殺真菌劑可減少霉菌在農作物中產生霉菌毒素的情況。 微生物性風險 在有機耕作時使用未經適當處理的肥料,可能令食品和附近水源受到致病菌污染。但現時的證據不足以顯示在致病菌傳播的風險上,有機耕作會高於一般耕作。   如果媽媽想知道更多,可以到政府的食物安全中心或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網頁了解。  
了解更多
養育新生寶寶如何入手?
計劃餵哺母乳  專家認為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食品。隨著您的分娩日子到臨,及早設計好餵哺計劃,您和家人將更得心應手。   準備好您的支援清單:分娩回家後,您可請幾位有餵哺母乳經驗的女性朋友從旁指導,她們的經驗將對您有莫大幫助。如有其他問題,可向醫護人員或育嬰顧問查詢,為餵哺母乳做足準備。 如果您有參與分娩課程或接受醫院提供的育嬰指導,您可向醫院的專業人士查詢新生嬰兒的哺乳程序。部分醫院亦設有認可的哺乳顧問,您也可邀請哺乳顧問一起參加。 分娩前,您可預先通知護士您想分娩後立即餵哺母乳的決定。寶寶出生後馬上跟媽媽有肌膚接觸,除可增加母乳量,更可保持寶寶的正常體溫和呼吸。媽媽想在寶寶接受檢查前餵哺母乳是個非常合理的要求。即使您是剖腹產子,您亦可在兩小時內嘗試餵哺母乳,與寶寶作親密接觸。此外,您應向護士表明不要給寶寶餵哺配方奶粉或清水,而且至少四星期內不要使用奶瓶或奶嘴,直至您建立餵哺母乳的習慣為止。  回家後,您應立即餵哺母乳,並跟寶寶多作肌膚接觸。把寶寶放在您的聽覺範圍之內,您可更快知道他何時需要吃奶。  
了解更多
飲食 Dos and Don'ts
食物Dos 適量增加熱量攝取,食物要多樣化 每天進食充足全穀類的食物,水果及蔬菜 進食高鈣食物,如牛奶、高鈣豆漿及乳酪 進食含豐富蛋白質食物,如豆仁、果仁及肉類 進食碘質豐富食物如海產、海帶或服用含碘的補充劑 以及含奧美加-3 脂肪酸較多而甲基汞含量較低的魚,如沙甸、三文魚,紅衫魚和木棉(大眼雞) 食物Don'ts 飲酒及吸煙 減少吃喝含咖啡因食品及飲品:如朱古力、咖啡、茶及可樂 生冷食物也要避免,如未經煮熟的蛋、雪糕、三文魚或沙律菜,避免受李斯特菌感染 甲基汞含量較高的魚,如劍魚和藍鰭吞拿魚 避免於未經註冊中醫指導下服用藥材補品 1. 飲酒對寶寶造成甚麼影響? 無論是啤酒、紅酒或烈酒,當中的酒精妨礙寶寶發育,對智力和身體成長有永久影響。  2. 懷孕完全不可以喝咖啡或茶嗎? 不是,但要小心控制攝取份量,主要擔心孕媽咪攝取過量咖啡因有機會增加流產風險,亦影響寶寶健康,包括令寶寶體重過輕。每日攝取份量不宜超過 200 mg。不少食物及飲品都含有咖啡因,例如咖啡、港式奶茶、茶、綠茶、朱古力、汽水及能量飲品,一些感冒藥物也可能含有咖啡因。 食品及飲品咖啡因含量參考: 一杯即溶咖啡:100 mg 一杯蒸溜咖啡:140 mg 一杯港式奶茶:170 mg 一杯茶:75 mg 一罐可樂:40 mg 一罐250 毫升能量飲品:80 mg 一條50 克純朱古力:少於 25 mg 一條50 克牛奶朱古力:少於 10 mg 鍾意飲咖啡的孕媽咪,可以考慮轉飲無咖啡因的茶或咖啡,果汁或礦泉水。   3. 甲基汞是甚麼? 水銀的一種。胎兒和小孩若吸收過多甲基汞,對其發展中的腦部不好,甲基汞會損害神經系統。   4. 甚麼是李斯特菌病? 這種細菌能於低溫下生存及繁殖,例如在沙律菜、壽司、刺身,冷藏即食食物更是感染李斯特菌病的高風險食物。孕婦若染上這種細菌或會導致流產或早產等。只要把食物煮熟,才能殺死這種細菌,這也是勸孕婦不要進食生冷食物的其中原因。   5. 懷孕時可以食雪糕嗎? 最好盡量避免,雪糕中尤以軟雪糕含李斯特菌的風險較高。應避免吃未經巴士德消毒(Pasteurized)的奶類及蛋所製成的雪糕。   6. 可以吃芝士嗎? 應避免吃未經巴士德消毒的奶類製成的軟芝士或外層有一層白黴菌(White Mould)的芝士如布利芝士(Brie)。一般硬芝士如帕馬臣芝士(Parmesan)、片裝芝士及塗麵包用的芝士醬,只要依標示適當儲存,是安全食用的。   7. 吃得健康,對寶寶真的有分別嗎? 3 個月大的寶寶已經長出味蕾,可以同孕媽咪一同嚐到食物的味道,所以孕媽咪吃得健康,有助寶寶建立健康飲食口味。   8. 戒吃海鮮可預防寶寶出濕疹? 沒有證據顯示孕媽咪戒吃海鮮、牛肉或花生等潛在致敏原的食品會減少嬰兒患上濕疹,反而過度戒口影響孕媽咪及寶寶攝取多元營養及可能增加寶寶日後患敏感的風險。  
了解更多
Allergy Prevention milk powder
市面上有奶粉標榜「可預防敏感」,醫生你點睇?
想為寶寶預防敏感,方法有很多,而全母乳餵哺是最佳的選擇。根據香港過敏科醫學會的防敏建議,其中提到過敏風險高的嬰幼兒,若不能全母乳餵哺,可以選擇水解配方奶粉1。媽咪要留意市面上的配方奶粉主要分普通牛奶蛋白、水解蛋白、豆奶及羊奶等4 大種類,而只有水解蛋白配方才有臨床研究証明可以預防敏感。如果媽媽有需要,可以向醫生詢問有臨床實證的pHF-W或eHF-C 配方奶粉,水解技術可降低牛奶蛋白致敏性,減低寶寶患有敏感的機會。 譚一翔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   Chan, W. M., Chan, K. C., Lee, T. H., Leung, T. F., & Tam, Y. C. (2015). Guidelines for Allergy prevention in Hong Ko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kmj.org/abstracts/v22n3/279.htm
了解更多
體重增幅正常指數
步驟1: 計算懷孕前的體重指標 (BMI) BMI=懷孕前體重 (kg)÷ 身高 x 身高 (m)   步驟2: 得出懷孕前體重指標後,看看自己屬於以下哪個類別,以掌握自己懷孕期應該增磅多少。 BMI<19 過輕型 增磅範圍:13-16.7 kg 懷孕前您的體重過輕,懷孕期間或要增加較多體重,但切勿因此而恣意飲食,應攝取均衡營養,確保您和寶寶也能保持健康。  BMI=19-23.5 標準型 增磅範圍:11-16.4 kg 雖然您懷孕前體重標準,亦要注意懷孕後的體重增幅,每個月勿超過2 kg,否則會令血壓上升,導致嚴重水腫。  BMI>23.5 過重型 增磅範圍:7.1-14.4 kg 由於您懷孕前已經過重,懷孕期間不宜增磅過多,加上體型肥胖的孕媽咪較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壓,可向醫生或註冊營養師尋求專業意見,以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 增磅愈多愈好? 不是的,如果增磅過多,孕媽咪容易引致妊娠糖尿或高血壓,以及分娩困難。而寶寶也容易出現新生兒低血糖症、巨嬰症,到寶寶成年時容易肥胖及高血壓等。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