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買對「有機BB食品」,先看懂「認證標籤」

要買對「有機BB食品」,先看懂「認證標籤」

大部份人認為「有機」就是健康、受嚴格規管的產品。但現時香港對「有機」並沒有清晰的定義,亦沒有屬於自己的法規標準,依賴其他國家不同的認證系統。但是,不同認證系統有著不同的標準,聲稱「有機」的產品,亦未必能得到所有有機認證機構的認可。媽媽應如何選擇?
是「有機」產品?
簡單來說,有機產品即是利用有機方法生產或加工處理的產品,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而有機方法一般是指:
  1. 不用人工合成物料
  2. 注重保持產品的天然成份
  3. 不用基因改造的種子或種植物料及肥料
  4. 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
 
識睇一定睇認證標籤」,不是聲稱「有機」是有機
「有機」認證標籤是一個用來核實產品是否符合「有機」標準的系統。有機認證服務一般都是由獨立的第三者認證機構提供,即並非生產者(第一者)或消費者(第二者),以確保認證是公平及公正的。有機認證如同市場上的「Q嘜」標誌一樣,產品的整個生產程序必須符合認證機構所制訂的有機標準,方可獲授權使用認證標誌在市場上銷售。是消費者信心的來源。


雖然香港現行法例未有規管「有機」食品,但媽媽仍可透過聲稱有機產品上的認證標籤去購買經其他國家訂認證系統核實的食品。當中歐盟、日本和美國亦是較有商譽的認證系統,至於相信那一個國家的標準,就要媽媽自己決定喇。常見「有機認證」標籤及標準包括:

1. IFOAM      
是領導世界有機農業運動的國際組織,全球有多於 32 家以上認證機構加入到 IFOAM 的認可項目中。IFOAM 的認可是對購買者提供的一個保障,確保產品在符合全球公認的有機生產、加工標準下生產出來。IFOAM與歐盟EU及美國USDA一樣,負責訂立有機認證標準。
 
2. NASAA   
首個獲IFOAM認可的澳洲有機認證機構。NASAA是澳洲一套完善嚴謹的有機農作物生產品質監控系統。獲認證的產品,必須出自以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手法經營運作的農場。目的為保障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福利。涵蓋範圍包括農業土地使用,種植方法,肥料使用、農場管理等等,目的為確保生產過程必須顧及地土長久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
 
 
3. USDA  
非基因工程,農產品的生產和處理過程中沒有受到電離輻射。不含任何合成物質。有機產品生產過程禁止摻雜合成代替品,基因改造物、輻射線照射。

4. 日本 JAS 
●日本官方的有機認證系統,所有有機產品必須經過此項認證。
●驗證對象包括農戶、商戶、包裝商、進口商。
●只要經過驗證,就可以於產品包裝上貼上 JAS 驗證標籤。
 
5. 歐盟有機認證 Eco-Cert    
●歐洲最有代表性和權威的認證系統。
●不可包含人工色素、香料、人造脂肪、油、矽酮、石油等產品。
●只允許不多於 0.5% 的指定防腐劑。
●不可使用輻射照射法為產品或原料消毒。
「有機」認證所考慮的因素
有機食物與一般食物的分別,主要在於其生產、加工及處理方法。例如:

化學性風險
  • 有機耕作避免使用化學性除害劑和獸藥,可減少有機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殘餘量。
  • 有機耕作避免使用殺真菌劑,可能會導致霉菌在農作物生長,繼而產生霉菌毒素。不過,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使用殺真菌劑可減少霉菌在農作物中產生霉菌毒素的情況。
微生物性風
  • 在有機耕作時使用未經適當處理的肥料,可能令食品和附近水源受到致病菌污染。但現時的證據不足以顯示在致病菌傳播的風險上,有機耕作會高於一般耕作。
     
如果媽媽想知道更多,可以到政府的食物安全中心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網頁了解。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孕晚期水腫、尿頻點算好
了解更多
妊娠糖尿病(24 至28 周)
小便裡有糖分就等於有妊娠糖尿病嗎? 不是的。孕媽咪身體受荷爾蒙影響,小便可能會有少許糖分,需經醫生評估後,看看是否需要抽血檢查確認。   高危一族 直系親屬有糖尿病 超過35 歲 過胖 過往曾有妊娠糖尿病 曾生過4 公斤或以上的寶寶   政府會為高危一族進行妊娠糖尿檢測,俗稱「飲糖水」,會在第 24 至 28 周進行。孕媽咪需於測試前一晚 12 時之後,到翌日早上進行測試(飲糖水)的兩小時後抽取血液的這段時間禁食。而非高危人士,如也想進行測試,或需自行到私家診所檢測。   患上妊娠糖尿怎麼辦? 須適當控制飲食 少數需藥物治療 定期與醫護人員跟進
了解更多
注意補充營養素
孕媽咪在懷孕期,需要補充足夠營養素維持健康免疫力,孕育健康寶寶。   首13 周 葉酸、碘,維他命A 14 至40 周 葉酸、碘,維他命A、B、D、鐵、鋅,奧美加-3 脂肪酸,鈣,蛋白質供胎兒生長     碘 助寶寶生長和腦部發育 •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孕媽咪每天須攝取250 微克碘 • 日常飲食較難攝取足夠碘,或需考慮供孕婦服用的含碘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劑 攝取來源: • 紫菜、海帶、蛋黃、奶類產品及海產等(海帶含碘量非常高,建議每星期進食不多於一次) 維他命A • 有助視覺發展 • 維持正常生長和免疫功能 • 過多維他命A 或令胎兒有缺陷,所以若選用營養補充劑,須先諮詢醫生 攝取來源: • 紅和黃色水果:車厘茄 • 深黃色蔬菜:南瓜、蕃薯 維他命B • 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幫助神經系統正常運作,促進成長及發育 • 維他命B6:協助製造紅血球、荷爾蒙及抗體 • 維他命B9 (葉酸):有助預防孕媽咪貧血和胎兒患上神經管缺陷 • 維他命B12:協助製造紅血球和增進食慾 攝取來源: • 全麥穀物、魚類、肉類、奶類、蛋類、豆類和蔬菜 維他命D • 幫助身體吸收鈣質,是骨骼發展的重要元素 • 調節身體免疫功能; 有研究指出懷孕期攝取 足夠維他命D 可減低寶寶日後患上食物敏感機會 攝取來源: • 曬太陽時,皮膚會製造維他命D,建議每星期兩至三次讓陽光照射到臉及手部皮膚5 至15 分鐘 • 食物來源: 三文魚、沙甸魚、蛋黃和添加維他命D 的奶類製品 鐵質 孕媽咪需製造血液量增加,鐵質是製造紅血球重要元素之一,亦同時有助維持正常免疫功能 • 為寶寶出生後首幾個月的需要做儲備 攝取來源: • 肉類、雞蛋、深綠色菜如菜心及菠菜,果仁等 鋅 • 鐵質豐富食物一般亦含有鋅,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幫助寶寶生長 • 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幫助寶寶生長 攝取來源: • 肉類(如牛肉)、海鮮(如蠔) 奧美加-3 脂肪酸DHA • 構成腦部皮質層及眼睛視網膜主要成分,有助寶寶腦部及視力發展 • 有助心血管系統健康 • 懷孕期增加奧美加-3 脂肪酸攝取可有助寶寶日後預防患上敏感症狀包括哮喘、濕疹 攝取來源: • 水銀含量較低而又富含DHA 的魚類,包括三文魚、沙甸魚、木棉魚(俗稱大眼雞)等 鈣 • 幫助胎兒骨骼及牙齒生長 • 減低早產機會 攝取來源: • 牛奶、芝士、深錄色菜如菜心,小魚乾等 蛋白質 • 提供熱量,及修補身體組織 • 維持胎兒生長發育 攝取來源: • 海鮮、牛奶,雞蛋  
了解更多
營養餐單參考
  食物種類 每日需求量(份) 每份份量舉例 選擇時注意   懷孕初期 (約1,800 - 2,000卡路里) 懷孕中後期 (約2,100 - 2,450卡路里) 1 碗= 250 至300 毫升 1 杯= 240 毫升   穀物 3 至4 3.5 至5 •飯 1 碗 •米粉 1.25 碗 •麵 1.25 碗 • 通心粉/ 意大利粉 1.5 碗 • 麪包(連邊)2 片 • 全穀麥類含豐富維他命,食用纖維亦較多 • 以糙米、紅米、全麥 麫包代替白米、白麫包, 可增加飽的感覺,也有助減少便秘 蔬菜 3 或以上 4 至 5 • 煮熟的菜、瓜:1/2 碗 • 未經烹煮的菜:1 碗 • 多吃鐵、鈣、胡蘿蔔 素含量較多的深綠色 菜 • 同時吃不同顏色的蔬菜和水果, 如紅蘿蔔、絲瓜、南瓜、甜椒、茄子和椰菜等,以攝取多種營養素和各種有助健康的植物化學物 水果 2 或以上 2 至 3 •橙/ 蘋果/ 梨 1 個 •布冧/ 奇異果 2 個 •水果切粒 1/2 杯 肉、魚、蛋及代替品 5 至 6 5 至 7 • 肉類(未經煮熟): 40 克或約 1 両 •30 克煮熟的肉 •雞蛋 1 隻 •豆腐 1/4 磚 • 煮熟的黃豆:約 4 湯匙, 其他煮熟的豆類約 6 至 8 湯匙 • 選擇去皮、去脂肪的 肉類 • 非油炸和低鹽的豆類 製品 • 選擇甲基汞含量低的 魚 • 減少選用醃製、鹽分 高的加工食物 奶類及代替品 1 至 2 2 每份含鈣量約300 毫克的食物奶類食品:宜選低脂或脫脂 •奶 1 杯 •芝士 2 片 •乳酪 1 盒(150 克)含鈣量高的食物: •含鈣量高的食物: •加鈣豆奶 1 杯 •板豆腐半磚 •豆腐花 1 碗 •罐頭連骨沙甸魚3 條 •芝麻 3 湯匙 • 綠色葉菜:200 克:芥蘭、小白菜;300 克: 菜心 油脂、糖、鹽 少量 少量 • 烹調食物宜採用植物油,每餐不多於 2 茶匙 • 宜用含碘食鹽,並限制每天攝入不多於 5 克 (1 茶匙)的鹽分 流質 6 至 8 杯 8 杯 • 按天氣和運動量調整份量 • 宜選白開水、清湯 (建議份量是根據懷孕前體重 45 至 60 公斤,BMI 為 18.5 至 22.9,間中有少量運動。如有疑問,請向註冊營養師查詢。)  
了解更多
體重增幅正常指數
步驟1: 計算懷孕前的體重指標 (BMI) BMI=懷孕前體重 (kg)÷ 身高 x 身高 (m)   步驟2: 得出懷孕前體重指標後,看看自己屬於以下哪個類別,以掌握自己懷孕期應該增磅多少。 BMI<19 過輕型 增磅範圍:13-16.7 kg 懷孕前您的體重過輕,懷孕期間或要增加較多體重,但切勿因此而恣意飲食,應攝取均衡營養,確保您和寶寶也能保持健康。  BMI=19-23.5 標準型 增磅範圍:11-16.4 kg 雖然您懷孕前體重標準,亦要注意懷孕後的體重增幅,每個月勿超過2 kg,否則會令血壓上升,導致嚴重水腫。  BMI>23.5 過重型 增磅範圍:7.1-14.4 kg 由於您懷孕前已經過重,懷孕期間不宜增磅過多,加上體型肥胖的孕媽咪較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壓,可向醫生或註冊營養師尋求專業意見,以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 增磅愈多愈好? 不是的,如果增磅過多,孕媽咪容易引致妊娠糖尿或高血壓,以及分娩困難。而寶寶也容易出現新生兒低血糖症、巨嬰症,到寶寶成年時容易肥胖及高血壓等。
了解更多
剖腹生產嘅BB患上呼吸道敏感症風險高3.6倍!
分娩方式對BB的敏感風險有長遠影響   自然分娩 剖腹分娩 • BB較健康 • BB接觸母體的產道和皮膚,從而獲得媽媽的益菌 • 特別是未發育完整的早產BB,當他經過產道,體內水份會自然排放,不會積存在肺部 • 媽媽會快些復元 • 沒有手術風險 • 分娩時間相對難以估計,時間上以較難做好預備 • 媽媽要經歷產痛 • BB會較容易腹瀉和患上敏感症 • 有數據顯示,經剖腹生產的BB患上鼻敏感的風險比自然分娩高1.23 倍2,患上呼吸道敏感的風險更高出3.6 倍3 • 剖腹BB應注重有益腸道菌群的建立,並及早採取預防敏感措施 • 媽媽或需要較長復元時間 • 或有一定的手術風險 • 開刀時間可以安排,時間上較易做好預備 • 媽媽不用經歷產痛 給剖腹生產寶寶的防敏建議 經剖腹生產的寶寶敏感風險較高,孕媽媽可如何為寶寶做好防敏準備? 媽媽必須於食物、衣物、玩具及環境各方面多加注意避開致敏原,例如於食物方面選擇能夠防敏的種類,提高免疫力之餘同時親近寶寶的全面營養所需。一齊來參考由香港過敏科醫學會給孕媽媽的預防敏感建議4: 1. 懷孕和餵哺母乳期間,不應在沒有醫生的指示下隨便戒口 2. 用母乳餵哺初生嬰兒至六個月大 3. 按照指引接種疫苗 4. 過敏風險高的嬰幼兒若不用全母乳餵哺,可以選擇水解配方奶粉 5. 幼兒在 4 至 6 個月期間若發展成熟,便可以開始進食半固體食物 6. 避免吸煙或吸入二手煙 7. 控制環境及空氣污染 8. 改善室內空氣質素 9. 保持理想體重及避免肥胖 10. 避免承受過多的心理壓力 11. 慎用抗生素 12. 及早治療過敏症   無論寶寶以哪種分娩方式出生,孕媽媽都可為寶寶做好防敏準備。 記住及早選擇防敏,啟夢童年,你有得揀!  1. Salam, M. T. & et al. (2006). Annals of Epidemiology, 16(5), 341-346. 2. Bager P. & et al. (2008). Clin Exp Allergy , 38(4), 634-42. 3. Akuete, K. & et al. (2011). Pediatrics, 128(3), e623-30. 4.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Guidelines for Allergy Prevention in Hong Kong       http://www.allergy.org.hk/approved_guidelines.html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