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運動放鬆身心

產前運動放鬆身心

以下為大家介紹幾個運動,除了有助控制體重之餘,也能改善血液循環、紓緩肌肉疼痛及水腫,也有助孕媽咪活動身心及減壓。
鍛鍊大腿肌肉
  • 將毛巾捲曲成柱狀,放在腰背中間位置
  • 腰部向後靠
  • 身體坐低至膝關節屈曲約 45 度,保持 5 秒
  • 慢慢將身體恢復站立姿勢
  • 重複以上動作 10 次
 
伸展大腿後肌肉
  • 坐著,將左腳伸出,腳跟貼地
  • 身體向前傾,直至大腿有拉扯的感覺,保持 15 秒
  • 回復原來的坐姿,左右腳各做10 次
 
腰椎關節活動
  • 在地上鋪瑜珈墊或選擇較硬質地的床,跪在上面
  • 雙手撐起上半身,然後將腰部逐節升高,直至呈拱形狀
  • 保持這個姿勢 5 秒,然後放鬆
  • 重複以上動作 10 次
 
坐Fitball
  • 坐在健身球(Fitball)上,上身保持穩定
  • 臀部輕輕地上下擺動
  • 重複以上動作10 至20 次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產前檢查時必須問、做的注意事項
首次的產前檢查: 首次的產前檢查通常會被安排在十至十四周進行。首次檢查的時候,護士會問你一些個人資料,包括你個人和家人的健康狀況、過往的生產紀錄。這些資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你的健康情況,以便因應你的需要及早安排最合適的護理。護士亦會評估你和胎兒的健康狀況,並為你量度身高、磅體重、驗小便和量血壓。醫生亦會為你進行身體檢查,包括心臟、肺部、腹部等,如果有需要,亦會進行婦科檢查。另外,如果你已經懷孕十二周或以上,醫生還會為你檢查胎兒的心跳聲。覆診檢查: 每次覆診,醫護人員會評估你身體的狀況,包括體重增長、血壓、糖尿和蛋白尿,護士或助產士也會檢查你子宮的大小、探測胎兒的心跳聲。到了三十二週後,護士或助產士會檢查你胎兒的位置。如果有需要,會安排你見醫生。如果檢查結果是正常,覆診檢查就完成了。最後,姑娘會安排你預約下次覆診的日期,切記取回覆卡才離開。覆診次數: 有關覆診,通常在懷孕二十八周前,會每四至六個星期檢查一次,二十八至三十六周這段時間,就會每二至四個星期檢查一次,三十六周之後就會每一至二個星期檢查一次。醫院產科或母嬰健康院或會因應個別的情況而作出適當的安排。索取證明文件: 根據僱傭條例,因為做產前檢查不能上班而要請假,可以當作病假處理的。你可以根據你的需要,向醫生申請到診紙或病假紙給你,但不是所有僱主都接受到診證明書來批准病假;有些僱主只是接受病假證明書,所以覆診前切記跟僱主了解有關病假批准的要求。如果覆診後要補發,就要收費了。還有如果你公司需要索取預產期證明,你都可以在見護士的時候提出。 產前檢查的種類 血液檢查: 在首次產前檢查,會為你進行抽血檢查,產前血液檢驗包括血型、Rh因子、血色素及平均紅血球容積、德國麻疹抗體、乙型肝炎抗原、梅毒測試和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想知多些有關的資料,可以參考 “產前血液檢驗須知” 的資料單張。如果你已經在醫管局的產科進行了抽血和產前檢查,就不用在健康院再抽血和不一定需要見醫生了。尿液測試: 產前檢查亦包括尿液測試,目的是想檢驗小便之中有沒有糖分和蛋白,以便及早發現孕婦有沒有妊娠期間的健康問題,例如糖尿病或者妊娠毒血症。這樣醫生就能夠及早為你作出跟進和處理。以下為5種於母嬰健康院比較恆常進行的產前檢查服務,如果想知到更多,可以到衞生署網頁。1. 唐氏綜合症 新生兒中,大約700人之中有一名會有唐氏綜合症。大部分人的體內細胞是有23對染色體的,唐氏綜合症是由於在第21號染色體多一條所致。大部分的唐氏綜合症是偶然發生,極少是由父母遺傳所致。服用藥物、X光照射或其他環境因素,並不會導致唐氏綜合症。 唐氏綜合症的兒童有智力發育障礙和獨特的外觀,亦可能會有結構異常,如先天性心臟病。如果給予特殊的照顧和教育,部分是能夠入讀普通學校和過着半獨立生活。 唐氏綜合症篩查方法 早孕期篩查 (11-13 周6日) 中孕期篩查 (16-19周6日) 超聲波量度 胎兒頸皮 ✓ -- 抽血驗 PAPP-A及hCG ✓ -- 抽血驗 AFP, hCG, uE3及 Inhibin A -- ✓ 檢出率 80-90% 80% 假陽性率 5% 5%  2. 超聲波檢查 超聲波檢查是檢查胎兒是否出現結構性異常的最有效方法。 在懷孕期第18至22周進行超聲波檢查,驗出嬰兒是否出現主要結構性異常情況的成功率約為三成至七成。 除視乎所涉及的異常情況或器官系統,進行超聲波檢查的醫生本身的經驗,以及所使用的超聲波儀器的解析度,也會影響檢查結果。 若超聲波檢查所發現的異常情況顯示出可能有染色體異常,便可能須要進行羊膜穿刺或臍帶穿刺等進一步創傷性檢查。  3. 妊娠糖尿病 孕婦的身體受到荷爾蒙影響,即使在正常的情況下,孕婦的小便都可能有少許糖分,不一定是患了糖尿病。 在這情況下,經醫生評估後,可能需要抽血檢查來確診。 一般而言,若果孕婦有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便需要接受血糖測試。 高危因素包括有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年齡超過35歲、過胖、在過往曾經有妊娠糖尿病和曾經生過4公斤或以上的嬰兒,患上妊娠糖尿病的機會較高。 何時進行有關測試,由醫護人員安排。如果孕婦患上妊娠糖尿病,便要適當控制飲食,少數孕婦可能需要藥物治療。如果缺乏適當的治療,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例如高血壓或早產。  4. 妊娠毒血症 妊娠毒血症是一種不常見但嚴重的妊娠併發症,病發於懷孕中、後期,或剛生產後。 若孕婦有以下高危因素,她們患上妊娠毒血症的機會較高。 本身有糖尿病、血壓高或紅斑狼瘡的病歷 過往懷孕期間曾患有妊娠毒血症 近親有妊娠毒血症的懷孕病史 高齡 是次懷孕與上一胎相隔十年 懷有雙胞胎或多胎 肥胖 除嚴重水腫外,孕婦血壓會上升(如血壓高於140/90mmHg)和出現蛋白尿的情況,其他病徵包括: 嚴重頭痛 視力模糊或出現閃光 上腹疼痛、嘔吐等 孕婦如出現以上症狀,必須緊急就醫,接受監察和治療。因此症可引發子癇(痙攣)、或導致肝、腎、肺衰竭、凝血問題,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和性命構成威脅。5. 乙型鏈球菌  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寄存在人類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細菌。約10-30%懷孕婦女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中可找到此細菌。受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一般健康情況良好,並沒有任何病徵,少數孕婦可能會有尿道感染的症狀。乙型鏈球菌並不是性病。它如何感染新生兒? 有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在妊娠後期,有可能將乙型鏈球菌傳給嬰兒。乙型鏈球菌是最常見引致新生兒嚴重早期感染的病菌,引起的嚴重發病和死亡率約5-10%。在香港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早期感染率為0.1%,感染可分為早或晚發性。早發性的感染: 一般發生在嬰兒出生後數小時內,症狀包括: 呼吸道出現問題,心率和血壓不穩定 腸道和腎臟出現問題 最常見的是肺部感染,血液感染和腦膜炎 晚發性的感染: 一般發生在嬰兒出生後一周或幾個月內 常見的症狀是腦膜炎 新生兒的晚發性感染不及早發性的常見。我如何知道是否有乙型鏈球菌? 醫管局轄下的產前門診及衞生署的母嬰健康院可為合符資格的本港孕婦提供乙型鏈球菌拭子普及篩查。拭子篩查是在妊娠晚期約35-37周進行,篩查過程十分簡單、快捷,並不構成任何痛楚,只需採低陰道及直腸拭子樣本,然後送到化驗室進行培菌和敏感測試。因為乙型鏈球菌存在人體內的時間不定,故孕婦早期的樣本結果並不能反映生產時的狀況,因此在接近分娩期間,約35-37周妊娠晚期進行拭子測試最為準確。若拭子測試樣本呈陽性,怎樣才可以預防孩子受到感染? 並不是每位有乙型鏈球菌寄存的母親的新生兒都會受到感染,新生兒的感染率約每100至200個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中,大概只有一個嬰兒會受到感染。 拭子測試呈陽性的孕婦,我們建議在你分娩時給你靜脈注射抗生素,可大大降低新生兒受到感染的機會。 有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在分娩前服用抗生素是不能有效地消滅細菌,因為它常寄存在人體內,並會在抗生素療程後再復現,所以最有效預防新生兒感染的方法,是在分娩時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   每個孕媽媽體質和檢測需要各有不同,如有任何疑問,請咨詢醫護人員意見。  以上內容參考及節錄自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詳情請瀏覽: http://www.fhs.gov.hk/tc_chi/mulit_med/000051.html 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woman/30005.html  
了解更多
懷孕健康小貼示
作悶及孕吐 在懷孕首3個月內,荷爾蒙水平增加(黃體酮及雌激素)將會導致您的口味改變,嗅覺的敏感度亦會增加。這些變化可能會令大部份孕婦覺得作悶及孕吐。這通常是懷孕初期的徵狀!除了低血糖及消化系統減慢外,壓力及緊張亦會令您的敏感度增加。   解決辦法:   定時進食三餐,並容許自己吃一至兩次的均衡小食。 早餐方面,選擇低釋糖食物(穀類、麵包等)。 避免進食難消化的高脂肪食物及汽水。 進食時慢慢咀嚼,寧靜地進食,膳後稍作休息會幫助消化。若您有睡眠問題,嘗試在午間午睡。躺在床上並盡量放鬆! 消化問題 便秘、胃氣脹、胃酸倒流及胸口灼痛都是大部份準媽媽常見的毛病。這些都是由荷爾蒙所致(特別是黃體酮),會導致消化道的肌肉遲緩,同時子宮不斷長大,對其他器官亦構成壓力。   應付胃氣脹的方法:   避免進食白菜等容易發酵的食物, 或者汽水等引致胃氣脹的食物。 分餐進食、少食多餐。 進食時慢慢咀嚼。 應付便秘的方法:   選擇含豐富纖維的食物:綠色蔬菜、水果、全麥穀類及未加工的麵粉(意粉、白飯等)。以西梅或乾果作為小食。 常做輕量的運動:每天至少步行30分鐘。 食用足夠的水份,即每天約1.5公升。 應付胃酸倒流的方法:   避免進食高脂肪的食物。 避免於用餐後立即躺下。 不要經常躺下,以免腹部受壓的情況加劇。 醫生可能會給您處方適當的藥物;如有疑問,請立即告訴醫生。 孕婦另一項常見的現象為唾液過多。這是由於刺激唾液腺的神經過敏,在遇到壓力時更會加劇。為解決此問題,您應時常放鬆心情,亦可嘗試順勢治療或針灸。 腳腫、痙攣及痔瘡   缺乏鈣質及鎂質、靜脈系統受壓、荷爾蒙對靜脈壁彈性的影響…懷孕期間血液循環不足等等,多種原因都有可能引致上述的問題。主要徵狀包括痙攣、腳腫、「針拮」式痲痺、水腫(腳踝嚴重腫脹),甚至痔瘡(有時候由於經常便秘)。這些徵狀通常不太嚴重,但最好告訴醫生,並培養一些良好的習慣。   解決方法:   選擇含豐富礦物鹽(鈣質、鎂質)及維他命B群的食物:蔬菜及新鮮水果、乳製品、可可、果仁、榛子。您亦可嘗試飲用含豐富鎂質的礦泉水(雀巢的Hépar礦泉水和Contrex礦翠水等)。 穿著平底鞋 在完成淋浴前,用冷水淋腳踝至臀部,亦可嘗試按摩雙腳。 睡覺時用枕頭墊高雙腳。 避免曬太陽。 您可能需要穿著承托襪(可參考醫生意見)。 在大部份情況下,這些毛病都會自然消失。若仍有問題,切勿自行處方藥物。凡事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登記尊享試用優惠
了解更多
「胎毒」是什麼 如何處理?
什麼是「胎毒」呢? 「胎毒」的學名是「新生兒蕁麻疹」或「毒性紅斑」。常見於嬰兒出生後兩至三天,在嬰兒的面頰、身軀、背部和手腳等部位,出現一些白色或黃色針尖般的粒狀,而周圍被紅斑包圍著。怎樣才可清除那些胎毒? 「胎毒」並不是一種病,通常於出生後數天至數周便會自然消失,因此無需要擠壓、塗抹任何藥膏或作特別護理。為什麼寶寶會有暗瘡? 寶寶的暗瘡,學名是「新生兒痤瘡」。多出現於額頭和面頰等部位,常見於出生後首數天或數周出現。寶寶有暗瘡是因為在懷孕期間,母親的荷爾蒙經由胎盤傳至寶寶體內而引起。約三個月大後會自然消失,媽媽只要保持寶寶皮膚清潔乾爽,無需要擠壓或塗抹任何藥膏的。寶寶的背部出現些粒粒,不知是否熱痱,怎麼辦呢? 若寶寶太熱出汗,而汗液積聚在皮膚上,造成毛孔阻塞,汗水無法排出,就會產生細小凸起的紅疹,這就是熱痱。熱痱多出現於寶寶的頸項、背部和胸前等部位。要預防熱痱,最重要是幫寶寶穿適量的衣物,保持皮膚乾爽涼快,減少流汗。平日,以清水替嬰兒清潔皮膚。若情況沒有改善或嚴重,便應請教醫生。什麼情況下要看醫生? 其實,如果家長不能確定寶寶身上的紅疹,是否上述的皮膚問題,就要看醫生。另外,如果有發燒、精神疲倦、吸啜困難或紅疹含濃,也要立即求醫!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正餐無胃口仲可以食呢D......
營養價值高的小吃例子包括: 烚番薯/粟米 (建議進食分量:2-3個雞蛋大小的番薯或1/2碗粟米) 它們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既飽肚又能紓緩便秘。它們亦有不同的植物元素,如橙黃色的番薯含豐富胡蘿蔔素、粟米含玉米黃素、紫心番薯含有花青素等。   全麥麫包/穀麥包 (建議進食分量:一片) 全穀物類含豐富維生素B、纖維素、鐵質。喜歡香甜口味的話,可加入香蕉、士多啤梨、藍莓等作三文治餡料。你亦可選擇高蛋白質的餡料, 如低脂芝士和雞蛋。芝士含豐富鈣質,雞蛋含有多種寶寶發育所需的營養素,如碘質、鐵質、維生素D等。   低糖早餐穀物片 (建議進食分量:1/2碗) 早餐穀物片大多添加了葉酸、鐵質、鈣質及各種維生素,準媽媽應選擇低糖分的產品。部分以全穀物製作的產品會有更多纖維素。準媽媽可以選配低脂牛奶、加鈣豆奶或低脂乳酪伴吃。   各式新鮮水果 (建議進食分量:1個(大小如女士拳頭) 或1/2碗) 水果含有豐富纖維素,幫助紓緩便秘。橙黃色的水果,如哈密瓜、芒果、木瓜等含豐富的胡蘿蔔素和茄紅素 ; 奇異果、士多啤梨、柑橘類水果, 如橙、沙田柚等含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身體吸收鐵質。水果含豐富鉀質,能穩定血壓。   原味焗果仁 (建議進食分量:1滿湯匙) 果仁含有豐富鐵質、鈣質、鋅質、維生素E、蛋白質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果仁香脆可口,用來代替餅乾、薯片最好不過,但要注意控制進食的分量。   豆腐花 (建議進食分量:一碗) 傳統方法製作的豆腐花以石膏粉凝固,含有豐富鈣質。你可加入少量水果伴吃,增加甜味,避免加入大量糖。   烚蛋 (建議進食分量:一隻) 雞蛋含豐富蛋白質、鐵質、碘質、維生素A及D。吃烚蛋比炒或煎蛋更少脂肪,可減少攝取額外熱量。   烚枝豆/毛豆(建議進食分量:6-8湯匙) 除枝豆及毛豆外,湯水內的乾豆,如眉豆、扁豆都含有豐富蛋白質、鐵質、葉酸及纖維素。   低脂或脫脂奶及代替品 (建議進食分量:1杯) 牛奶含豐富鈣質、蛋白質、碘質及維生素B2、B12,能令骨骼牙齒堅固。假若準媽咪未能飲用牛奶,可以選吃低脂芝士、低脂乳酪或加鈣低糖豆奶,補充鈣質。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Babymoon必備Checklist
計劃乘搭飛機或外遊時須考慮的問題 是次外遊的必要性 旅遊保險是否承保有關懷孕期間的併發症 旅遊保險是否承保旅遊期間初生或早產嬰兒的深切治留院費用 是否已經與妳的婦產科醫生商討有關醫療問題 如外遊期間遇到任何意外令行程延誤,準媽咪是否已作好準備 什麼時候適合外遊 懷孕初期,準媽咪可能會經歷嘔吐的情況,甚至有小產的風險。懷孕後期外遊,妳會容易感到疲倦或不適。一般航空公司都不會接納懷孕後期的孕婦乘搭飛機,飛行前應先查詢航空公司及保險公司有關的條款。 一般來說,懷孕中期外遊可能較為輕鬆。懷孕越接近後期,隨時分娩的機會越大。在飛行途中或外遊期間遇到早產或發現其他懷孕期併發症,很多時未必能夠找到適當的醫療服務去處理問題。另外,準媽咪應該避免在等候化驗報告時外遊,以免延誤接受治療的時機。 飛行途中會有什麼風險或問題?   (一) 深靜脈血栓形成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在腿部或盆骨形成的血凝塊。懷孕期間至生產後6周內遇到以上問題的風險較高。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較高的孕婦   肥胖 多胎妊娠 遺傳性血栓疾病 家族史中擁有深靜脈血栓形成者 某些疾病會增加深靜脈血栓風險   (二) 鼻塞或耳朵不適 飛行期間引致鼻塞的機會大大提高。氣壓的轉變加上鼻塞,會令耳朵感到不適。   (三) 暈浪症 飛行期間,孕婦可能出現暈浪症狀。   飛行期間的注意事項 選坐通道兩旁的座位,方便定時在飛機內走動 每30分鐘在座位上進行伸展運動 穿着鬆身衣服及寬鬆的鞋履登機 多喝開水,避免飲用含酒精及咖啡因飲品 適度調整安全帶,繫於腹部之下 假如旅程需四小時或以上,可穿着漸壓式彈性襪   在什麼情況下不宜飛行   有早產的跡象 嚴重貧血 近期有陰道出血的情況 近期曾有骨折情況或進行腹部手術 嚴重健康問題 被醫生勸喻不宜飛行   計劃旅遊時應注意及考慮事項 小心選擇旅遊地點 不應前往有傳染病持續傳播的地區(如寨卡病毒、登革熱等),並與醫生商討是否需要注射有關疫苗或準備相關藥物。孕婦亦應留意當地婦產科的醫療設施,預防萬一。   注意傳病媒介疾病及食物安全和衞生。   必須攜帶你所服食的藥物、醫療記錄及旅遊保險文件。 懷孕期間可以浸溫泉嗎? 不可以,懷孕期間不適宜使用桑拿、溫泉及蒸氣浴。由於荷爾蒙的改變,孕婦一般會感到身體較暖及容易暈眩,若果此時在浸溫泉或焗桑拿,若未必能及時排汗,會導致體溫上升,血液流向會集中於皮膚表面作降溫,導致腦部缺血,容易暈倒。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