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生產嘅BB患上呼吸道敏感症風險高3.6倍!

剖腹生產嘅BB患上呼吸道敏感症風險高3.6倍!

自然分娩的BB能通過接觸母體的陰道和皮膚,獲得母親的腸道菌群。而剖腹分娩時會於母體注射抗生素,減少嬰兒接觸有益菌群的機會,令BB定植在腸道的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比較晚,而且數量少1。臨床研究顯示,剖腹兒罹患腹瀉及食物敏感的風險亦比較高。更有數據顯示,經剖腹生產的嬰兒日後患上鼻敏感的風險比自然分娩高出1.23倍2,患上呼吸道敏感的風險更高出3.6倍3。因此,剖腹BB更應注重有益腸道菌群的建立,並及早採取預防敏感措施。
分娩方式對BB的敏感風險有長遠影響
 
自然分娩 剖腹分娩
• BB較健康
• BB接觸母體的產道和皮膚,從而獲得媽媽的益菌
• 特別是未發育完整的早產BB,當他經過產道,體內水份會自然排放,不會積存在肺部
• 媽媽會快些復元
• 沒有手術風險
• 分娩時間相對難以估計,時間上以較難做好預備
• 媽媽要經歷產痛
• BB會較容易腹瀉和患上敏感症
• 有數據顯示,經剖腹生產的BB患上鼻敏感的風險比自然分娩高1.23 倍2,患上呼吸道敏感的風險更高出3.6 倍3
• 剖腹BB應注重有益腸道菌群的建立,並及早採取預防敏感措施
• 媽媽或需要較長復元時間
• 或有一定的手術風險 • 開刀時間可以安排,時間上較易做好預備
• 媽媽不用經歷產痛

給剖腹生產寶寶的防敏建議

經剖腹生產的寶寶敏感風險較高,孕媽媽可如何為寶寶做好防敏準備? 媽媽必須於食物、衣物、玩具及環境各方面多加注意避開致敏原,例如於食物方面選擇能夠防敏的種類,提高免疫力之餘同時親近寶寶的全面營養所需。一齊來參考由香港過敏科醫學會給孕媽媽的預防敏感建議4:

1. 懷孕和餵哺母乳期間,不應在沒有醫生的指示下隨便戒口

2. 用母乳餵哺初生嬰兒至六個月大

3. 按照指引接種疫苗

4. 過敏風險高的嬰幼兒若不用全母乳餵哺,可以選擇水解配方奶粉

5. 幼兒在 4 至 6 個月期間若發展成熟,便可以開始進食半固體食物

6. 避免吸煙或吸入二手煙

7. 控制環境及空氣污染

8. 改善室內空氣質素

9. 保持理想體重及避免肥胖

10. 避免承受過多的心理壓力

11. 慎用抗生素

12. 及早治療過敏症
 
無論寶寶以哪種分娩方式出生,孕媽媽都可為寶寶做好防敏準備。
記住及早選擇防敏,啟夢童年,你有得揀!
 
1. Salam, M. T. & et al. (2006). Annals of Epidemiology, 16(5), 341-346.
2. Bager P. & et al. (2008). Clin Exp Allergy , 38(4), 634-42.
3. Akuete, K. & et al. (2011). Pediatrics, 128(3), e623-30.
4.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Guidelines for Allergy Prevention in Hong Kong 
     http://www.allergy.org.hk/approved_guidelines.html
雀巢心得精華
做好產前敏感風險指數測試
有助寶寶預防敏感


寶寶一旦出現敏感,繼而引發其他敏感症狀的機會較高,而且更往往伴隨成長。預防勝於治療,現在就進行測試,了解寶寶的敏感風險指數及如何減低風險。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孕媽媽水腫腳點算好
多站起來走動 如散步及水中運動,亦能有效紓緩水腫狀況。  不要翹腳 平日坐著的時候,不要翹腳,以免增加腰椎及盤骨的壓力。    睡覺時將腳墊高 晚上睡覺時,可以將腳墊高,水腫情況會得以緩和。
了解更多
孕期水腫、尿頻點算好
水腫 懷孕期急增的雌激素令身體的水分大大增加。由於地心吸力的原故,水分多數會積聚於腳踝,所以有八成的孕婦會出現腳腫的情況。 於生產後,隨着體內的雌激素回復到正常水平,體內的積水很快便會減退。 如果腳腫、手腫或面腫的情況在短期內(如在數天之間)突然出現或變得嚴重,則有可能是妊娠毒血症的其中一種症狀(https://bit.ly/3jBjTdx),必須盡快看醫生。   處理小貼士 穿着舒適的便裝鞋, 尺碼須比未懷孕時稍大。 坐下時,可用矮櫈托高雙腳。 睡覺時亦可用枕頭把雙腳墊高。 切忌服用去水藥,以免令血壓下降,減低胎盤的血量供應,影響胎兒吸取氧分及營養。 尿頻 懷孕期母體內的腎臟血流量是正常的一倍半,加上黃體酮荷爾蒙令輸尿管的平滑肌鬆弛,所以孕婦常會有尿頻的情況。 孕婦的尿道很容易受到感染,若缺乏適當的治療,可引致腎炎及早產。因此,若有尿道炎的症狀如尿頻、小便赤痛或小便有血,便要及早見醫生。 在懷孕後期,子宮愈來愈大,使膀胱的容量減少,很快便會有尿意。   處理小貼士 切記不要為避免尿頻而限制飲水或進食流質食物,因為若身體缺乏水分,只會增加尿道炎的機會。 如有上述尿道炎的症狀,應盡早看醫生。當被證實患上尿道炎,便要服用經由醫生處方的抗生素。 若尿道炎持續或有經常性尿道發炎,表示可能患有先天性尿道或腎臟結構異常,應盡早就醫,作出確實的診斷。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結構性超聲波(18 至22 周)
 18 至 22 周的關鍵性 太早照,胎兒還小,部分器官可能未能看清楚。 太遲照,胎兒發育完整的骨頭或遮擋內臟器官,令檢查較困難。 檢查內容 包括頭骨、顱內結構、唇裂、胸部、腹部、心臟、腎臟、膀胱、外生殖器官和肢體畸形。
了解更多
孕晚期水腫、尿頻點算好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