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增幅正常指數

體重增幅正常指數

懷孕期間,孕媽咪需要適量增磅,確保自己及寶寶健康。首先來了解一下自己的體重屬於哪類型。
步驟1:
計算懷孕前的體重指標 (BMI)
BMI=懷孕前體重 (kg)÷ 身高 x 身高 (m)
 
步驟2:
得出懷孕前體重指標後,看看自己屬於以下哪個類別,以掌握自己懷孕期應該增磅多少。
BMI<19 過輕型
增磅範圍:13-16.7 kg
懷孕前您的體重過輕,懷孕期間或要增加較多體重,但切勿因此而恣意飲食,應攝取均衡營養,確保您和寶寶也能保持健康。
 
BMI=19-23.5 標準型
增磅範圍:11-16.4 kg
雖然您懷孕前體重標準,亦要注意懷孕後的體重增幅,每個月勿超過2 kg,否則會令血壓上升,導致嚴重水腫。
 
BMI>23.5 過重型
增磅範圍:7.1-14.4 kg
由於您懷孕前已經過重,懷孕期間不宜增磅過多,加上體型肥胖的孕媽咪較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壓,可向醫生或註冊營養師尋求專業意見,以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
增磅愈多愈好
不是的,如果增磅過多,孕媽咪容易引致妊娠糖尿或高血壓,以及分娩困難。而寶寶也容易出現新生兒低血糖症、巨嬰症,到寶寶成年時容易肥胖及高血壓等。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剖腹生產嘅BB患上呼吸道敏感症風險高3.6倍!
分娩方式對BB的敏感風險有長遠影響   自然分娩 剖腹分娩 • BB較健康 • BB接觸母體的產道和皮膚,從而獲得媽媽的益菌 • 特別是未發育完整的早產BB,當他經過產道,體內水份會自然排放,不會積存在肺部 • 媽媽會快些復元 • 沒有手術風險 • 分娩時間相對難以估計,時間上以較難做好預備 • 媽媽要經歷產痛 • BB會較容易腹瀉和患上敏感症 • 有數據顯示,經剖腹生產的BB患上鼻敏感的風險比自然分娩高1.23 倍2,患上呼吸道敏感的風險更高出3.6 倍3 • 剖腹BB應注重有益腸道菌群的建立,並及早採取預防敏感措施 • 媽媽或需要較長復元時間 • 或有一定的手術風險 • 開刀時間可以安排,時間上較易做好預備 • 媽媽不用經歷產痛 給剖腹生產寶寶的防敏建議 經剖腹生產的寶寶敏感風險較高,孕媽媽可如何為寶寶做好防敏準備? 媽媽必須於食物、衣物、玩具及環境各方面多加注意避開致敏原,例如於食物方面選擇能夠防敏的種類,提高免疫力之餘同時親近寶寶的全面營養所需。一齊來參考由香港過敏科醫學會給孕媽媽的預防敏感建議4: 1. 懷孕和餵哺母乳期間,不應在沒有醫生的指示下隨便戒口 2. 用母乳餵哺初生嬰兒至六個月大 3. 按照指引接種疫苗 4. 過敏風險高的嬰幼兒若不用全母乳餵哺,可以選擇水解配方奶粉 5. 幼兒在 4 至 6 個月期間若發展成熟,便可以開始進食半固體食物 6. 避免吸煙或吸入二手煙 7. 控制環境及空氣污染 8. 改善室內空氣質素 9. 保持理想體重及避免肥胖 10. 避免承受過多的心理壓力 11. 慎用抗生素 12. 及早治療過敏症   無論寶寶以哪種分娩方式出生,孕媽媽都可為寶寶做好防敏準備。 記住及早選擇防敏,啟夢童年,你有得揀!  1. Salam, M. T. & et al. (2006). Annals of Epidemiology, 16(5), 341-346. 2. Bager P. & et al. (2008). Clin Exp Allergy , 38(4), 634-42. 3. Akuete, K. & et al. (2011). Pediatrics, 128(3), e623-30. 4.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Guidelines for Allergy Prevention in Hong Kong       http://www.allergy.org.hk/approved_guidelines.html
了解更多
妊娠毒血症
高危一族 肥胖 高齡 懷有雙胞胎或多胎 這次懷孕與上胎隔了十年 有近親懷孕時曾患此症 以往懷孕時曾患此症 本身有糖尿病、血壓高或紅斑狼瘡的病歷 病徵 水腫 血壓上升 有蛋白尿 嚴重頭痛 視力模糊或有閃光 上腹痛 嘔吐
了解更多
Babymoon必備Checklist
計劃乘搭飛機或外遊時須考慮的問題 是次外遊的必要性 旅遊保險是否承保有關懷孕期間的併發症 旅遊保險是否承保旅遊期間初生或早產嬰兒的深切治留院費用 是否已經與妳的婦產科醫生商討有關醫療問題 如外遊期間遇到任何意外令行程延誤,準媽咪是否已作好準備 什麼時候適合外遊 懷孕初期,準媽咪可能會經歷嘔吐的情況,甚至有小產的風險。懷孕後期外遊,妳會容易感到疲倦或不適。一般航空公司都不會接納懷孕後期的孕婦乘搭飛機,飛行前應先查詢航空公司及保險公司有關的條款。 一般來說,懷孕中期外遊可能較為輕鬆。懷孕越接近後期,隨時分娩的機會越大。在飛行途中或外遊期間遇到早產或發現其他懷孕期併發症,很多時未必能夠找到適當的醫療服務去處理問題。另外,準媽咪應該避免在等候化驗報告時外遊,以免延誤接受治療的時機。 飛行途中會有什麼風險或問題?   (一) 深靜脈血栓形成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在腿部或盆骨形成的血凝塊。懷孕期間至生產後6周內遇到以上問題的風險較高。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較高的孕婦   肥胖 多胎妊娠 遺傳性血栓疾病 家族史中擁有深靜脈血栓形成者 某些疾病會增加深靜脈血栓風險   (二) 鼻塞或耳朵不適 飛行期間引致鼻塞的機會大大提高。氣壓的轉變加上鼻塞,會令耳朵感到不適。   (三) 暈浪症 飛行期間,孕婦可能出現暈浪症狀。   飛行期間的注意事項 選坐通道兩旁的座位,方便定時在飛機內走動 每30分鐘在座位上進行伸展運動 穿着鬆身衣服及寬鬆的鞋履登機 多喝開水,避免飲用含酒精及咖啡因飲品 適度調整安全帶,繫於腹部之下 假如旅程需四小時或以上,可穿着漸壓式彈性襪   在什麼情況下不宜飛行   有早產的跡象 嚴重貧血 近期有陰道出血的情況 近期曾有骨折情況或進行腹部手術 嚴重健康問題 被醫生勸喻不宜飛行   計劃旅遊時應注意及考慮事項 小心選擇旅遊地點 不應前往有傳染病持續傳播的地區(如寨卡病毒、登革熱等),並與醫生商討是否需要注射有關疫苗或準備相關藥物。孕婦亦應留意當地婦產科的醫療設施,預防萬一。   注意傳病媒介疾病及食物安全和衞生。   必須攜帶你所服食的藥物、醫療記錄及旅遊保險文件。 懷孕期間可以浸溫泉嗎? 不可以,懷孕期間不適宜使用桑拿、溫泉及蒸氣浴。由於荷爾蒙的改變,孕婦一般會感到身體較暖及容易暈眩,若果此時在浸溫泉或焗桑拿,若未必能及時排汗,會導致體溫上升,血液流向會集中於皮膚表面作降溫,導致腦部缺血,容易暈倒。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要買對「有機BB食品」,先看懂「認證標籤」
什麼是「有機」產品? 簡單來說,有機產品即是利用有機方法生產或加工處理的產品,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而有機方法一般是指: 不用人工合成物料 注重保持產品的天然成份 不用基因改造的種子或種植物料及肥料 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  識睇一定睇「認證標籤」,不是聲稱「有機」就是有機 「有機」認證標籤是一個用來核實產品是否符合「有機」標準的系統。有機認證服務一般都是由獨立的第三者認證機構提供,即並非生產者(第一者)或消費者(第二者),以確保認證是公平及公正的。有機認證如同市場上的「Q嘜」標誌一樣,產品的整個生產程序必須符合認證機構所制訂的有機標準,方可獲授權使用認證標誌在市場上銷售。是消費者信心的來源。 雖然香港現行法例未有規管「有機」食品,但媽媽仍可透過聲稱有機產品上的認證標籤去購買經其他國家訂認證系統核實的食品。當中歐盟、日本和美國亦是較有商譽的認證系統,至於相信那一個國家的標準,就要媽媽自己決定喇。常見「有機認證」標籤及標準包括: 1. IFOAM       是領導世界有機農業運動的國際組織,全球有多於 32 家以上認證機構加入到 IFOAM 的認可項目中。IFOAM 的認可是對購買者提供的一個保障,確保產品在符合全球公認的有機生產、加工標準下生產出來。IFOAM與歐盟EU及美國USDA一樣,負責訂立有機認證標準。   2. NASAA    首個獲IFOAM認可的澳洲有機認證機構。NASAA是澳洲一套完善嚴謹的有機農作物生產品質監控系統。獲認證的產品,必須出自以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手法經營運作的農場。目的為保障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福利。涵蓋範圍包括農業土地使用,種植方法,肥料使用、農場管理等等,目的為確保生產過程必須顧及地土長久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     3. USDA   非基因工程,農產品的生產和處理過程中沒有受到電離輻射。不含任何合成物質。有機產品生產過程禁止摻雜合成代替品,基因改造物、輻射線照射。 4. 日本 JAS  ●日本官方的有機認證系統,所有有機產品必須經過此項認證。 ●驗證對象包括農戶、商戶、包裝商、進口商。 ●只要經過驗證,就可以於產品包裝上貼上 JAS 驗證標籤。   5. 歐盟有機認證 Eco-Cert     ●歐洲最有代表性和權威的認證系統。 ●不可包含人工色素、香料、人造脂肪、油、矽酮、石油等產品。 ●只允許不多於 0.5% 的指定防腐劑。 ●不可使用輻射照射法為產品或原料消毒。 「有機」認證所考慮的因素 有機食物與一般食物的分別,主要在於其生產、加工及處理方法。例如:化學性風險 有機耕作避免使用化學性除害劑和獸藥,可減少有機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殘餘量。 有機耕作避免使用殺真菌劑,可能會導致霉菌在農作物生長,繼而產生霉菌毒素。不過,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使用殺真菌劑可減少霉菌在農作物中產生霉菌毒素的情況。 微生物性風險 在有機耕作時使用未經適當處理的肥料,可能令食品和附近水源受到致病菌污染。但現時的證據不足以顯示在致病菌傳播的風險上,有機耕作會高於一般耕作。   如果媽媽想知道更多,可以到政府的食物安全中心或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網頁了解。  
了解更多
自然分娩Vs 剖腹分娩
分娩方式對寶寶的敏感風險有長遠影響   自然分娩 剖腹分娩 • 寶寶接觸母體的產道和皮膚,獲得媽咪的益菌 • 特別是未發育完整的早產寶寶,當他經過產道,體內水份會自然排放,不會積存在肺部 • 傷口會快些復元 • 沒有手術風險 • 分娩時間難以估計,時間上較難做好預備 • 要經歷產痛 • 寶寶較容易腹瀉和敏感 • 有數據顯示,經剖腹生產的寶寶患上鼻敏感的風險比自然分娩高1.23 倍,患上呼吸道敏感的風險更高出3.6 倍 • 剖腹寶寶應注重有益腸道菌群的建立,並及早採取預防敏感措施 •傷口或需較多時間復元 • 有一定的手術風險 • 開刀時間可以安排,時間上較容易做好預備 • 不用經歷產痛   甚麼情況醫生會建議「開刀」? 胎兒體積過大 胎兒體積過小(由於胎盤功能不健全,導致胎兒營養及氧氣供應量不足,變得體弱,無法承受自然分娩的擠壓。) 到第37 周,胎兒頭部仍未移到盆腔(可能孕媽咪盆腔不夠大) 孕媽咪體型比較矮小,加上胎兒體積比較大 胎水過少   剖腹寶寶敏感風險較高,孕媽咪如何替寶寶做好防敏功夫? 根據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最新的預防敏感建議,孕媽咪可留意以下幾點: 懷著寶寶時不用刻意戒口 保持輕鬆愉快心情 不要吸煙及不要接觸二手煙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控制體重,以防過胖 接種建議的防疫針 審慎使用抗生素 首 6 個月餵母乳,若不能餵母乳可選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4 至 6 個月起可按寶寶生長進度引進固體食物孕媽咪亦可利用嬰兒敏感風險指數測試(ARI)查看寶寶是否有其他敏感風險因素,為預防敏感做好準備。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