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寶寶行為及社交能力

發展寶寶行為及社交能力

寶寶由出生起,爸爸媽咪看到孩子每日不斷成長和進步。寶寶在不同階段,行為和社交方面會逐步發展起來。
6 個月起
  • 與爸爸媽咪有穩定而持續的眼神接觸
  • 見到別人對他笑,會以微笑回應
  • 開始會認得熟人和熟悉地方
  • 見到陌生人或在陌生地方會顯得不自在
  • 爸爸媽咪用雙手掩面玩躲貓貓 (Peekaboo),寶寶會有反應
     
6-12 個月
  • 可以坐定定1 至2 分鐘,或玩幾分鐘互動遊戲,開始建立專注力
  • 記憶力開始發展,會尋找掉到地上的東西
  • 開始較多留意身邊的人,會主動溝通和引人注意
  • 有少許焦慮感,見到陌生人或與爸媽分離會變得恐懼
 
12-18 個月
  • 大肌肉活動能力增加,加上好奇心旺盛,主動探索周邊事物,發掘因果關係
  • 主動分享、溝通和引人注意的行為比以前多(例如您餵寶寶吃東西,寶寶也會餵您)
  • 專注力會比以前較強,大約增加1 至2 分鐘,可同時玩兩樣玩具或應付多過一個訊息
 
18-24 個月
  • 開始有主見
  • 會試探爸爸媽咪底線,例如他們吩咐不要做甚麼,反而會刻意做
  • 開始有自己喜好,例如媽咪拿衣服幫寶寶穿上,寶寶或會拒絕,只想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 會願意分享更多,但自己喜愛的東西不會與人分享
  • 情緒會比較豐富,會感到喜悅、傷心、驚慌,甚至會內疚,例如弄壞東西會因恐懼而哭

如何促進寶寶腦部發育,從而提升社交能力?
• 親子多互動
寶寶首24 個月的腦部發育進展,備受先天及後天環境影響,特別是外來刺激,這種刺激大多來自與爸爸媽咪的互動交流。如寶寶透過眼神、表情、聲音、手勢與爸爸媽咪交流,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需要,回應寶寶並互動交流。
 
• 建立良好榜樣
寶寶的腦部發育也從模仿開始,而模仿對象必然是最親近的爸爸媽咪或照顧者。所以家長要建立良好榜樣,讓寶寶培養良好行為和習慣。
 
• 寶寶犯錯,要有耐性
有時寶寶還未分辨到是非時,會做出一些大人認為犯錯的行為,此時爸爸媽咪應予以體諒和包容,別用打鬧方式制止寶寶的行為,應耐心地提供合理後果及解釋這種行為會帶來甚麼後果。
 
• 0-2 歲寶寶遠離電子奶嘴

電子產品對寶寶有強烈而單方面的刺激,除了令寶寶對爸媽的互動交流缺乏興趣、睡眠質素下降外,長大後還會容易上網成癮,影響十分深遠。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注意寶寶的成長
「拯救世界」 他的動作變得更加敏捷,附近的東西都是手到拿來。他甚至會活躍地拍手,或者將手上的小東西傳到另一隻。他懂得木勺跟塑膠容器的質感不同,而且包裝紙扭曲時會弄皺。日常物品變成寶寶手上的有趣玩意,而且提供源源不絕的學習機會!加上價格也很便宜! 「甚麼都放進口裡」  寶寶的身體已經夠強壯,能夠自行進食了 —— 胃口也越來越大。任何物品只要落入他手中,之後都會被他放進口裡。您要小心擺放小零件,不要讓小探險家接觸到,否則他可能會吞下珠寶或手作工具等物件。寶寶必須學會不是甚麼都可以放入口的。必要時您要明確說「不」來教導他。目前,寶寶尚未能夠理解太長的解釋,但他很快就會明白甚麼屬於「不」的類別。如果寶寶因為吞下物品而咳嗽或不能呼吸,讓他俯臥在您的前臂, 伸手輕輕拍打其肩胛骨之間的位置,令他吐出物品。如果物品尚在口裡,您要小心地拔走。如果方法無效,必需立即召救護車。 「唔…真是好吃!」 您有沒有注意到,最近寶寶開始想決定自己吃甚麼?您的小食家已有更成熟的味覺,而且視覺更加清晰,當然也開始見到美食時會垂涎三尺了。見到自己的膳食時笑顏大開的話,代表:這真是好吃!不妨給寶寶吃不同的食物,讓他多探索不同的味道。您的小傢伙越來越好動,因此身體需要更多水份。寶寶由6個月大起,建議給他每日飲用半公升開水(不計母乳或其他飲料),寶寶可以開始飲其他東西了。 健康牙齒要訣 一般奶類或果汁飲品均含碳水化合物,如果孩子含著奶嘴太久會導致蛀牙。因此,您應該好好保管奶瓶,不要讓孩子吸吮太久,即使在睡覺亦然。應在最短時間內餵哺飲料。 尿疹急救良方 過渡至輔食品期間,寶寶的屁股可能會發紅或出疹。因為寶寶所吃的食物有變,所以他的臀部皮膚可能會有過敏反應。因此您要經常更換尿片,不時讓臀部接觸新鮮空氣,這樣有助受損肌膚復元。此外,修護乳霜亦可促進癒合。 他晚上嚷著要我們,怎麼辦? 有些寶寶會呼呼入睡,有些寶寶卻相反。寶寶滿6個月大時,您應鼓勵他嚴格遵守就寢時間。在一天結束前,讓他慢慢平靜下來,擁抱和搖籃曲等睡前小活動亦會有幫助。您無需放聲高歌,寶寶只要聽到您的聲音就會很高興。如果孩子在半夜會醒來,避免使用可能會搖動的東西。給他幾個擁抱,輕聲說話來安撫他吧。 安睡貼士 • 睡前不要玩太過多劇烈的遊戲。 • 寶寶睡前喜歡擁抱和搖籃曲等習慣。 • 很多寶寶都想睡房門打開,聽到您們的聲音會避免他感到孤單。
了解更多
加固全攻略(6-11個月BB適用)
吞嚥期(約 6 個月) 寶寶從未接觸奶以外的食物,初時感到迷惑也是正常,媽咪要讓寶寶慢慢適應 寶寶舌頭仍未懂得前後移動,需時學習吞嚥 媽咪可讓寶寶先試一些已加鐵質的嬰兒米糊,或者把單一蔬果磨成蓉  輕嚼期(約 7 至 8 個月) 寶寶已學會吞嚥,還懂得活動舌頭來搗碎食物 媽咪可餵寶寶一些軟身食物,如豆腐,讓寶寶多練習舌頭 這個階段也能多吃一點蛋白質食物,如雞肉及雞蛋等,幫助吸收豐富營養  咀嚼期(約 9 至 11 個月) 寶寶開始懂得體驗更多質感,會嘗試自行用手放食物入嘴吃,可給寶寶一些大小適中的軟身蔬果或星星餅 寶寶的舌頭可前後、左右,上下移,牙齒也開始咀嚼 媽咪可讓寶寶吃類似香蕉這種硬度的食物 寶寶食量會比之前增加,並從固體食物攝取多於 60% 營養,所以寶寶的鐵質可能會不足夠,媽咪可多放一點菠菜、紅肉等含豐富鐵質的食材   寶寶學習自行進食,媽咪如何做好準備? 替寶寶穿上防污質料衣物 將寶寶的安全坐椅套上防污質料的椅套 於寶寶進食範圍的地上鋪上報紙 媽咪放鬆心情,鼓勵寶寶 預備兩隻匙羹,一隻讓寶寶自己食,一隻由媽咪餵食
了解更多
坐正正看更美世界
動動嘴巴學進食  懂得控制舌頭,並開始協調臉頰肌肉和嘴唇,寶寶的進食技能又邁進了一大步。之前寶寶的舌頭只能夠把食物往外推,現在它終於發揮到更大功用:就是把米糊和嬰兒食品從口腔前部往後推以便吞嚥。如果您見到寶寶用舌頭把食物推到相反方向,甚至推出口外,也無需太過驚訝。   寶寶的咽喉反射能力已經成熟,能夠把米糊和嬰兒食物推至咽喉後部,更有效地控制食物在口腔的流動。這個時候,每當他看見匙羹,就自然懂得張開嘴巴,期待滋味食物的來臨。
了解更多
寶寶飲食與防敏
不同的初生嬰兒配方奶    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為主的配方奶的主要作用 乳清蛋白為主的嬰兒配方奶 牛奶蛋白加入乳清蛋白,能確保乳清蛋白/酪蛋白比例≥1和氨基酸含量能更接近成熟母乳。   酪蛋白為主的配方奶 乳清蛋白/酪蛋白比例是<1。酪蛋白通常比乳清蛋白需要更多時間消化,從而產生飽腹感。  pHF水解蛋白配方的主要作用   pHF水解蛋白配方以牛奶為本,它所含的牛奶通常經過特別處理﹐其蛋白質鏈則會被分解為較短的鏈。 pHF水解蛋白配方的蛋白質會採用酵素(一種用作分裂蛋白質的酵素)有目的地在牛奶蛋白的致敏原進行切割,把普通牛奶大分子牛奶蛋白的致敏成份降低,給寶寶多一層保護。 這類配方奶有助減少潛在致敏原引起的症狀,例如濕疹、鼻炎1,對父母本身有敏感症狀的嬰兒尤其有效,至於沒有家族敏感史的嬰兒亦有機會患上敏感症,故可能受惠。 嬰兒配方的新元素: 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種存在於大腸的活菌,對人體帶來健康益處。  在腸道繁殖的細菌類型與日常飲食有關。母乳本身含有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餵哺母乳能增強它們在腸道的繁殖。 加入益生菌(雙歧桿菌)的配方奶有效減少與抗生素有關的腹瀉問題及維持免疫功能2。   益生菌的繁殖及作用: 分娩前,初生嬰兒的腸道是無菌的,細菌會在分娩過程中繁殖,嬰兒的周圍環境和餵哺方式亦有影響。   嬰兒配方奶的益生菌: 嬰兒配方和嬰兒米糊亦有機會加入益生菌。最常見的菌株是乳雙歧桿菌,經研究證實它能增加大腸的雙歧桿菌含量3。 加入益生菌的配方奶可減少嬰兒在醫院內腹瀉的情況和與抗生素有關的腹瀉2。在嬰兒配方奶和米糊中加入益生菌有多個重要考慮,包括:這些益生菌必須是安全及對嬰兒有效,並須符合法例要求。 上述益生菌的好處只是針對足月嬰兒,對早產兒的效用仍尚待研究。嬰兒配方的新元素:   益菌生 A.益菌生是不能被消化,並會選擇性地刺激一種或有限品種的結腸細菌增生及/或活動,從而改善人體的健康。 B.換言之,它可視作益生菌的食物,用以促進腸道菌群的健康生長和繁殖。 C.母乳含有益菌生,某些水果和蔬菜亦含益菌生。   抗氧化劑 A.嬰兒配方奶含有多種抗氧化劑,例如β-胡蘿蔔素、維他命 E 和硒,有助保護人體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 B.其他維他命和礦物質對於健康成長和發展也很重要,能起抗氧化作用。1 Von Berg,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111:533-40 2 Rial D. Rolfe. The role of Probiotic Cultures in the Control of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3 J Ballongue, JP Grill, P Baratte-Euloge, Action sur la flore intestinale de laits fermentes au Bifidobacterium
了解更多
開始玩遊戲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