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2歲的飲食須知

1至2歲的飲食須知

1 至2 歲寶寶開始習慣進食固體食物,想寶寶吃得健康有營,留意以下小貼士:
注意蛋白質份量
過量蛋白質會對腎臟負擔過重,也可能增加寶寶日後過重機會。食物致敏原主要來自蛋白質,一下子進食過多份量,如寶寶對該蛋白質敏感,有機會引起敏感反應。媽咪在餵寶寶時,可先給寶寶吃一茶匙試看反應。相反,逐少讓寶寶接觸較高致敏性的蛋白質有助鍛鍊免疫力。
 
原味或淡味為宜
由於寶寶腎臟機能未及成年人發展成熟,如果進食與成年人一樣的味道,或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不宜在寶寶食物添加調味料,讓寶寶品嚐食物原味便可。若要加調味料,只用手指頭黏數顆食鹽的份量便已足夠。
 
規律進餐時間
定時進食,避免餐與餐時間隔太長或太短,令寶寶太餓或太飽,影響每餐食慾。
 
維持均衡飲食

讓寶寶慢慢嘗試各種食物,令飲食模式逐漸趨向似成年人的飲食習慣,持續保持營養均衡。
 
依寶寶食量調整份量
寶寶的食慾和食量會偶爾改變,如寶寶吃不下,不應強迫寶寶進食,特別是最初引入固體食物時,吃的份量會比較少。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開始玩遊戲
了解更多
輔食的好開始
讀懂寶寶可以開始餵輔食的3個信號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6個月就可以開始餵輔食了,如果有了下面的表現,也表示可以給寶寶餵輔食。 1. 寶寶的頸能夠靈活轉動 2. 爸爸媽媽只需稍微扶著寶寶,他就能坐穩 3. 看到大人吃東西,寶寶也表現出很想吃的樣子,把吃的東西給他看就會張嘴。 注意:在正式給寶寶餵輔食前,媽媽可以嘗試用勺子給寶寶餵母乳,讓寶寶開始習慣用勺餵食。 適合寶寶的輔食 第一種輔食食物推薦:嬰兒米粉(即糊仔)。因為米粉易吸收且很安全,不容易引起過敏,,所以推薦寶寶食用嬰兒米粉。每天吃一至兩勺,等寶寶完全習慣後,再逐漸增加稠度,厚一點兒,並且可與已嘗試過的其他食品慢慢混合,如胡蘿蔔泥、蛋黃等食物。 嘗試給寶寶餵輔食 可以把市面有售的嬰兒米粉和母乳放在碗裡面進行衝調攪拌,但請不要使用牛奶。因為2歲以內的寶寶不能喝鮮牛奶;也不要用鮮牛奶沖調米粉,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鮮牛奶的成分與配方奶、母乳都不同,太早給寶寶喝鮮牛奶會使腎臟負荷太大,同時鮮牛奶中的鐵質不易被吸收。所以如果要沖調米粉,建議還是以母乳或配方奶為好。 米粉也可以自己在家製作。把米煮熟成飯,加適量的奶,放入攪拌機裡攪打成稀糊狀的米糊。另外,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而言,糖分、鹽分的攝入量是需要爸媽嚴格把關的,這些調味料都會加重寶寶的消化和肝臟、腎臟的負擔。不要用自己的口味來推測寶寶的喜好,害怕米粉或者是配方奶沒味道而自作主張地加入糖或煉乳,這其實是不對的。寶寶的味覺與成人的味覺不相同,成人認為淡而無味,對寶寶而言仍是可口的。 米粉準備好了以後,將寶寶維持坐姿或是讓寶寶坐在嬰兒椅上,以免寶寶噎著了。用勺子來餵寶寶,當寶寶把頭轉開或是哭起來的話,那就表示他尚未準備好要進食輔食。可以過兩天再做相同的嘗試。 寶寶可能會把食物含在嘴裡,或是反覆地用舌頭去感覺他口中的食物。爸媽們不要著急,這也是寶寶學習活動的一部分,您只要和寶寶一起感受其中的樂趣就好了。 如果發現添加米粉之後寶寶的大便乾燥、便秘,可以讓寶寶多補充些水分,或者調整米粉與水的比例,以讓米粉更稀薄些,也可以在米粉中添加蘋果泥、香蕉泥幫助寶寶消化。
了解更多
餵食技巧
寶寶的食具 匙羹嘴的尖端要柔軟 匙羹大小要切合寶寶一口食物的分量(不要太深) 長直柄的匙羹:易於拿起 安全的物料:無毒和不易碎 餵寶寶吃糊狀食物的步驟 做好餐前預備,讓寶寶坐好 讓寶寶看見匙羹上的食物 當寶寶張嘴後,把匙羹平放入他口內 寶寶合上嘴後,以水平方向取出匙羹,不要把食物倒入他的口內 家長注意事項 若寶寶的舌頭總是頂着匙羹、不會吞嚥食物或把食物吐出來,這表示他還未能吃固體食物,你可以一星期後再嘗試。 開始吃固體食物時,嘴角可能會漏出食物,待寶寶熟練咀嚼吞嚥後,情況便會有所改善。 進食糊狀食物的進程 剛開始時每天一次,給一兩茶匙的食物糊,然後餵奶,若寶寶願意吃,你可以多餵些,但須謹記現階段寶寶仍以吃奶為主 待寶寶適應後,便可逐漸增加分量及次數 如何帶領寶寶由糊狀食物邁進固體食物的階段 增加餵食固體食物的次數,每天兩至三次,同時增加分量 提昇食物的稠度,由稀糊調至稠糊,適應後便嘗試泥蓉狀食物 逐一加入各種新食物,可將新食物加入已經嘗試的食物中,讓寶寶嘗試新口味和質感 讓寶寶嘗試固體食物的最佳時機 餵奶前30 分鐘,或寶寶開始表現肚餓時,可讓他嘗試吃固體食物 寶寶清醒和情緒安定時才願進食 在日間給寶寶嘗試,可易於觀察他進食的反應 不要在寶寶太肚餓的時候嘗試吃固體食物,寶寶會不耐煩或哭啼 加入新食物的技巧 食物要煮得熟透 每次只嘗試一種新食物 以半至一小茶匙開始,漸漸增加分量,連續試兩至四天 細心觀察寶寶有否出現食物過敏的徵狀。如無過敏反應,便可繼續嘗試另一種新食物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別給寶寶過量蛋白質!隨時變「過胖寶寶」?
別給寶寶過量蛋白質!隨時變「過胖寶寶」?    由受孕成胎到寶寶兩歲剛學行階段的首 1,000 天,是奠定寶寶代謝基礎、支持健康成長的黃金期。想寶寶贏在健康起跑線?當然媽媽在這階段定會聚焦於寶寶的飲奶習慣或加固情況等,但原來吸收優質蛋白質這一環亦是必不可少。 不過要知道早期蛋白質攝取過量未必對寶寶健康成長是最好,可能更會因此而超重令體格過胖,甚至變成過胖寶寶! 小心過剩蛋白質成脂肪 「米芝蓮」寶寶不是健康指標! 蛋白質在寶寶代謝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對其早期生長、脂肪代謝與積存有莫大關係。有研究顯示,於早期餵食蛋白質較高的奶,寶寶於六歲時肥胖機會高達 2.43倍4,由於不同成分與營養比例的奶所含的蛋白質亦有所不同,因此初生寶寶若攝入過量蛋白質對其未發展成熟的器官並不理想,有機會增加代謝負擔,影響代謝成長,較高機會變得過胖 1-4 。 另外,坊間亦有人認為「小時候長得胖,長大後才有本錢快高長大」。其實這說法並沒有科學根據。由於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有很多種,而脂肪則只能為身體提供熱量,過多的脂肪卻未能提供其他身體所需的營養,也不會有益於體格成長,因此以上說法並不可信。 想寶寶維持健康體重及體脂比例,就要讓寶寶攝取到優質蛋白質!從而讓他們健康長肉而不過胖,未來超重的風險也會相對降低。 「啱分量、高質量」—— 避免體格過胖,攝取「黃金比例」的蛋白質 寶寶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需要的蛋白質分量都有所不同,普通牛奶的蛋白質比起媽媽天然授乳分泌高出約 3 倍5,6。一歲以下的寶寶不應飲用普通牛奶,攝取過量蛋白質對未成熟的器官造成負擔,增加寶寶日後過重的風險並增加其他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1-3! 另外,香港衛生署亦不建議媽媽過早給未足四個月大的寶寶添加副食7,過早加入固體食物亦會令寶寶減少吃奶, 影響營養攝取及生長6。 媽媽要特別留意寶寶所吸收蛋白質的含量與質量,讓寶寶攝取「黃金比例」的蛋白質,含有「啱分量、高質量」的優質萃乳蛋白,媽媽就可以減少擔心超重等的健康風險會出現在寶寶身上。 隨著嬰幼兒營養科技不斷創新和進步,市面上已有些食品能讓寶寶攝取到「啱分量、高質量」黃金比例的蛋白質,延續媽媽守護 ,吸收充足的優質營養, 有助維持健康體重#。 讓寶寶正確吸收攝取優質萃乳蛋白,奠定未來代謝成長力! 代謝基礎打得好,體格發展就少份擔心啦!1. Koletzko, B., et al. (200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9(Suppl), 1502S-1508S. 2. Luque, V., et al. (2016).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insights, 8(Suppl 1), 49–56. 3. Koletzko, B., et al. (200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9(6), 1836–1845. 4. Weber M, et al. (2014). Am J Clinc Nutr,99, 1041-1051. 5. Martin, C. R., et al. (2016). Nutrients, 8(5), 279. 6. Michalesen, K.F. & Greer, F.R. (2014). Am J Clin Nutr, 99 (suppl), 718S-22S. 7. Department of Health: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14727.pdf #需配合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 重要聲明: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出生的首六個月全以母乳餵哺,雀巢公司對此全力支持,而且支持在醫護人員的建議下在約六個月引入副食品的同時持續餵哺母乳至兩歲或以上。要建立及維持有足夠的奶量的最好方式是持續餵哺並在懷孕及哺乳期間保持營養均衡。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引入奶瓶餵養或過早引入副食品可對哺乳造成負面影響。一旦媽媽選擇放棄母乳餵哺的決定將難以逆轉。
了解更多
一步步學習進食
分享用餐樂趣 寶寶認為用餐是有趣好玩的事情,所以他很渴望參與。可是,他必需先學懂控制舌頭移動口腔內的食物。對於剛學習進食的寶寶而言,這絕非易事。 寶寶的學習流程:   控制頭部和頸部以確保食物安全流入咽喉。 協調舌頭的活動,把食物從口腔的前部推至後部以便吞嚥。 嘗試新食物。  學習進食是很艱難,所以應保持耐性,您將看見他一步步提升進食技能。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