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寶寶的成長

注意寶寶的成長

踏入世界:寶寶很樂於用嘴巴探索一切,但他們的小手仍然很活躍。您的寶寶拿到甚麼都會仔細探索。

一勺給媽媽,一勺給爸爸,有時還要給圍涎呢!您的寶寶仍然很喜歡用勺子進食——現在他的消化器官已經成熟,小小的胃部能夠消化大部分食物了。 
「拯救世界」

他的動作變得更加敏捷,附近的東西都是手到拿來。他甚至會活躍地拍手,或者將手上的小東西傳到另一隻。他懂得木勺跟塑膠容器的質感不同,而且包裝紙扭曲時會弄皺。日常物品變成寶寶手上的有趣玩意,而且提供源源不絕的學習機會!加上價格也很便宜!
「甚麼都放進口裡」 

寶寶的身體已經夠強壯,能夠自行進食了 —— 胃口也越來越大。任何物品只要落入他手中,之後都會被他放進口裡。您要小心擺放小零件,不要讓小探險家接觸到,否則他可能會吞下珠寶或手作工具等物件。寶寶必須學會不是甚麼都可以放入口的。必要時您要明確說「不」來教導他。目前,寶寶尚未能夠理解太長的解釋,但他很快就會明白甚麼屬於「不」的類別。如果寶寶因為吞下物品而咳嗽或不能呼吸,讓他俯臥在您的前臂, 伸手輕輕拍打其肩胛骨之間的位置,令他吐出物品。如果物品尚在口裡,您要小心地拔走。如果方法無效,必需立即召救護車。
「唔…真是好吃!」

您有沒有注意到,最近寶寶開始想決定自己吃甚麼?您的小食家已有更成熟的味覺,而且視覺更加清晰,當然也開始見到美食時會垂涎三尺了。見到自己的膳食時笑顏大開的話,代表:這真是好吃!不妨給寶寶吃不同的食物,讓他多探索不同的味道。您的小傢伙越來越好動,因此身體需要更多水份。寶寶由6個月大起,建議給他每日飲用半公升開水(不計母乳或其他飲料),寶寶可以開始飲其他東西了。
健康牙齒要訣

一般奶類或果汁飲品均含碳水化合物,如果孩子含著奶嘴太久會導致蛀牙。因此,您應該好好保管奶瓶,不要讓孩子吸吮太久,即使在睡覺亦然。應在最短時間內餵哺飲料。
尿疹急救良方

過渡至輔食品期間,寶寶的屁股可能會發紅或出疹。因為寶寶所吃的食物有變,所以他的臀部皮膚可能會有過敏反應。因此您要經常更換尿片,不時讓臀部接觸新鮮空氣,這樣有助受損肌膚復元。此外,修護乳霜亦可促進癒合。
他晚上嚷著要我們,怎麼辦?

有些寶寶會呼呼入睡,有些寶寶卻相反。寶寶滿6個月大時,您應鼓勵他嚴格遵守就寢時間。在一天結束前,讓他慢慢平靜下來,擁抱和搖籃曲等睡前小活動亦會有幫助。您無需放聲高歌,寶寶只要聽到您的聲音就會很高興。如果孩子在半夜會醒來,避免使用可能會搖動的東西。給他幾個擁抱,輕聲說話來安撫他吧。
安睡貼士

• 睡前不要玩太過多劇烈的遊戲。
• 寶寶睡前喜歡擁抱和搖籃曲等習慣。
• 很多寶寶都想睡房門打開,聽到您們的聲音會避免他感到孤單。
扶坐期能力
  • 寶寶消化器官已經成熟,能夠消化奶以外的食物
  • 小心擺放小零件,不要讓寶寶接觸到,否則可能會吞下珠寶或手作工具等物件
  • 因為吞下物品而咳嗽或不能呼吸,讓他俯臥在您的前臂, 伸手輕輕拍打其肩胛骨之間的位置,令他吐出物品
  • 由4個半月大,建議給他每日飲用半公升開水(不計母乳或其他飲料)
  • 孩子含著奶嘴太久會導致蛀牙
  • 過渡至輔食品期間,寶寶的屁股可能會發紅或出疹,經常更換尿片,不時讓臀部接觸新鮮空氣,這樣有助受損肌膚復元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BLW VS 傳統餵食! 究竟邊樣好?
近年有些家長會考慮以嬰兒主導的斷奶方式(Baby Led Weaning, BLW)給寶寶引入固體食物,即一開始便將食物切成長條給寶寶拿着啜或吃,這與先餵米糊、粥仔的傳統做法大相徑庭。 BLW方法的理念是以嬰兒為本的照顧方式,但在應用上,家長亦要考慮寶寶營養所需和進食時的安全。營養方面,六個月後嬰兒對鐵質的需求急增40倍^,肉類(包括肝臟) 、魚、蛋的鐵質較易被吸收,深綠色蔬菜、乾豆亦含鐵質。不過有些六個月大的寶寶未會伸手取食物放入口中,只靠BLW難以令他們進食含鐵質食物,因此將這些食物調成糊狀,再用匙羹餵他們可能會較為合適。 六個月大寶寶開始轉食固體時,進食添加鐵質的米糊會較容易吸收充足鐵質。採用BLW的家長,可把調開了的米糊塗在麫包、多士上,給他們啜和吃。家長要耐心地觀察他們咀嚼和吞嚥的過程,適當時候輔助一下,用匙羹餵亦是合宜的。九個月大之後,當寶寶會用食物沾點醬汁,便可提供較稠的米糊、各式豆蓉,讓他們沾在食物上同吃。傳統做法寶寶食米糊後轉食有肉有菜的粥仔,BLW的寶寶每餐亦應有肉、蔬菜和能量豐富的食物。BLW家長備餐方案 (1) 每餐須有一種鐵質豐富的食物、一種能量豐富的食物及一種水果或蔬菜; (2) 避免硬和脆身的食物,以防鯁噎; (3) 給寶寶的食物要像牛油果般腍身,以寶寶能用舌頭和硬顎壓爛為準(可用手指捏爛作測試)。 這些務實的要訣,值得採用BLW的家長跟從。下表列出一些例子:鐵質豐富的食物,包括: 牛肉、豬肉、雞肉、魚、羊肉、肝臟、添加鐵的嬰兒米糊(塗在麵包上)、焗豆、扁豆、鷹嘴豆泥、鷹嘴豆能量豐富的食物,包括: 肉類、魚類、奶製品(芝士、乳酪)、穀物類食品;水果:牛油果和香蕉;蔬菜:南瓜、馬鈴薯和番薯避免提供容易令寶寶噎到的食物,包括: 富彈性的食物如肉丸、果凍(蒟蒻)、香腸、燒賣 黏口的食物如湯丸、棉花糖 細小的食物:如糖果、整粒果仁、花生、乾果(如葡萄乾、小紅莓)、豌豆、粟米 脆口和質感較硬的食物:未煮的蔬菜(例如胡蘿蔔、芹菜、沙律菜葉) 容易在口腔化成一堆碎片的食物:米餅、薯片、粟米片   小心處理以下食物以防寶寶噎到 烹調寶寶的食物要謹慎,應細心挑去當中的骨頭。 細小圓形的水果或食物如葡萄、櫻桃、藍莓等漿果,不宜直接給剛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嬰兒拿著吃。當他們能夠嚼爛食物,亦須將這些食物先切成小塊。 蘋果等硬身的水果,亦須待嬰兒能夠嚼爛食物,才切成薄片讓他們嘗試吃。   無論採用BLW還是用匙羹餵寶寶吃固體食物,家長都應以寶寶的需要為本,配合他們的進食能力和對食物的接受程度,靈活地為寶寶提供不同種類和質感的營養食物。「寶寶自己揸住食定餵佢好?」家長無須硬要為寶寶二擇其一。餵他們吃和提供質感適合的「手指食物」給他們自己吃是可以並存的。同時,讓寶寶與家人一同進餐,接觸各種食物,學習用餐具,幫助他們逐漸過渡至進食家常飯菜。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US. (2019). Fact sheet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 - Iron. Retrieved from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Iron-HealthProfessional/. 資料來源: 衛生署網頁
了解更多
學坐寶寶的變化
「看看我多厲害」 輕輕轉身 —— 或者他已經做到了。嬰兒慢慢學會了在俯臥時翻過來 。如果您的小傢伙已踏入這個階段,為他換衣服時就要特別小心,以免他從更衣檯跌下來。您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會進步驚人,看到比他高的物件時,他已經能夠伸手抓住。最重要的是,您的寶寶很想融入這個世界,真的。玩具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們有助測試寶寶的能力,因此寶寶的玩具必須容易抓住,而且可以安心放入口中。羊毛或木等不同的材料會強化寶寶的觸覺。布娃娃或毛公仔亦特別受寶寶歡迎 —— 尤其是祖父母或朋友送的禮物。 「我的第一勺」  您的小傢伙已經學會怎樣獨處。他只需少少扶助就可以坐起來 ——最好是坐上媽媽的腿上。甚麼東西他都放進口裡仔細品嚐。這意味著寶寶能夠使用勺子了。此時可以開始餵他吃固體食物:現在他開始越來越活躍,需要更多的熱量而且胃口大開。母乳和嬰兒食品不再足夠支持其肌肉和骨骼的發展,寶寶需要更多的熱量、蛋白質、鐵質、鈣質和維他命。 有規律的習慣 寶寶已經幾個月大,慢慢習慣了日常規律和特殊的活動了。他晚上的睡眠時間越來越長。設定就寢時間有助孩子進入深層睡眠。您可以每天與伴侶一起哄孩子睡覺,或者建立這個習慣,例如洗澡時玩一會、睡前唱首歌或讀故事。吃飯、換尿片和護理寶寶時亦可以加入這些活動。 很多媽媽都受背痛煎熬,以下是對抗痛症的方法: 為寶寶更衣或洗澡時,身體要處於一個舒適的姿勢。您可以將澡盆調高,更衣檯亦應處於舒適的高度。您的寶寶越來越重,`您不可以時時抱住他。他還喜歡在毯子上玩呢。如果您想抱住他久一點,可以用揹帶或嬰兒車。抱寶寶入嬰兒車或從地面抱起他時要注意您的姿勢。建議您單膝跪在地上,不時彎背。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甚麼都帶出街呢?很多媽媽總是攜帶很多裝備以防不時之需,但就連到花園走走或去探望家人都帶太多行裝了。卸下裝備吧,您不是一頭騾子呢!
了解更多
1 歲寶寶踏入「大口咀嚼期」
當寶寶約 1 歲至 1 歲半時,踏入大口咀嚼期,這個時期的寶寶,飲食有以下特徵:   寶寶舌頭活動自如,可咀嚼一些軟身的肉,不過寶寶未有大牙,食物以軟身及淡味為宜 想讓寶寶享受自行進食的樂趣,可加入全穀麥牙仔餅/ 星星餅,幫助寶寶訓練小手指和學習自行進食 可用焗或炒的方法來烹調固體食物,也可加少許油,讓寶寶試不同口感,藉以練習咀嚼 在寶寶學習自行進食的過程中,難免會弄髒桌子和衣服,媽咪只要準備充足,便可安心地讓寶寶自由地進食   以下提供一些固體食物建議供參考:   1 歲以上 五穀類 較稠及有顆粒的嬰兒糊仔/ 飯/ 麵條/ 餅乾   蔬菜 寶寶可循序漸進地吃餐桌上的食物
了解更多
餵食技巧
寶寶的食具 匙羹嘴的尖端要柔軟 匙羹大小要切合寶寶一口食物的分量(不要太深) 長直柄的匙羹:易於拿起 安全的物料:無毒和不易碎 餵寶寶吃糊狀食物的步驟 做好餐前預備,讓寶寶坐好 讓寶寶看見匙羹上的食物 當寶寶張嘴後,把匙羹平放入他口內 寶寶合上嘴後,以水平方向取出匙羹,不要把食物倒入他的口內 家長注意事項 若寶寶的舌頭總是頂着匙羹、不會吞嚥食物或把食物吐出來,這表示他還未能吃固體食物,你可以一星期後再嘗試。 開始吃固體食物時,嘴角可能會漏出食物,待寶寶熟練咀嚼吞嚥後,情況便會有所改善。 進食糊狀食物的進程 剛開始時每天一次,給一兩茶匙的食物糊,然後餵奶,若寶寶願意吃,你可以多餵些,但須謹記現階段寶寶仍以吃奶為主 待寶寶適應後,便可逐漸增加分量及次數 如何帶領寶寶由糊狀食物邁進固體食物的階段 增加餵食固體食物的次數,每天兩至三次,同時增加分量 提昇食物的稠度,由稀糊調至稠糊,適應後便嘗試泥蓉狀食物 逐一加入各種新食物,可將新食物加入已經嘗試的食物中,讓寶寶嘗試新口味和質感 讓寶寶嘗試固體食物的最佳時機 餵奶前30 分鐘,或寶寶開始表現肚餓時,可讓他嘗試吃固體食物 寶寶清醒和情緒安定時才願進食 在日間給寶寶嘗試,可易於觀察他進食的反應 不要在寶寶太肚餓的時候嘗試吃固體食物,寶寶會不耐煩或哭啼 加入新食物的技巧 食物要煮得熟透 每次只嘗試一種新食物 以半至一小茶匙開始,漸漸增加分量,連續試兩至四天 細心觀察寶寶有否出現食物過敏的徵狀。如無過敏反應,便可繼續嘗試另一種新食物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