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24 至28 周)

妊娠糖尿病(24 至28 周)

妊娠糖尿病對媽咪和胎兒健康會造成嚴重影響,例如高血壓或早產,所以孕媽咪每次進行身體檢查時,都必須驗尿,看看小便裡的糖分情況。
小便裡有糖分就等於有妊娠糖尿病嗎?
不是的。孕媽咪身體受荷爾蒙影響,小便可能會有少許糖分,需經醫生評估後,看看是否需要抽血檢查確認。
 
高危一族
  • 直系親屬有糖尿病
  • 超過35 歲
  • 過胖
  • 過往曾有妊娠糖尿病
  • 曾生過4 公斤或以上的寶寶
 
政府會為高危一族進行妊娠糖尿檢測,俗稱「飲糖水」,會在第 24 至 28 周進行。孕媽咪需於測試前一晚 12 時之後,到翌日早上進行測試(飲糖水)的兩小時後抽取血液的這段時間禁食。而非高危人士,如也想進行測試,或需自行到私家診所檢測。
 
患上妊娠糖尿怎麼辦?
  • 須適當控制飲食
  • 少數需藥物治療
  • 定期與醫護人員跟進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服用中西藥宜忌
5 類忌服用中藥   活血祛瘀破氣類 桃仁、紅花、三棱、莪朮、澤蘭、虻蟲、乳香、沒藥等 • 「活血」令血液循環加速,迫血下流,而促胎外出 • 「迫血隨氣行」,氣亂則無力固胎 滑利攻下類 滑石、甘遂、大戟、芫花、薏苡等 • 此類藥物多具通利小便、瀉下通腑的作用,有傷陰耗氣之弊。陰傷則胎失所養,氣耗則胎失固攝,胎兒下墜 大辛大熱類 附子、肉桂、川烏、草烏等 • 這些藥物辛熱而燥,辛熱走竄迫血妄行,燥能傷津,對胎兒不利,且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芳香滲透類 如麝香、草果、丁香、降香等 • 多辛溫香燥,有疏通氣機的作用。氣行則血行,以致迫胎外出 有毒之品 如水銀、朱砂之類 • 有直接傷胎、腐胎的作用,嚴禁使用 然而在某些必須使用的情況下,一些忌用的中藥仍可以適當使用,但是劑量一定要控制得宜。孕婦如有用藥方面問題應請教註冊中醫師,以策安全。
了解更多
Allergy Prevention milk powder
市面上有奶粉標榜「可預防敏感」,醫生你點睇?
想為寶寶預防敏感,方法有很多,而全母乳餵哺是最佳的選擇。根據香港過敏科醫學會的防敏建議,其中提到過敏風險高的嬰幼兒,若不能全母乳餵哺,可以選擇水解配方奶粉1。媽咪要留意市面上的配方奶粉主要分普通牛奶蛋白、水解蛋白、豆奶及羊奶等4 大種類,而只有水解蛋白配方才有臨床研究証明可以預防敏感。如果媽媽有需要,可以向醫生詢問有臨床實證的pHF-W或eHF-C 配方奶粉,水解技術可降低牛奶蛋白致敏性,減低寶寶患有敏感的機會。 譚一翔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   Chan, W. M., Chan, K. C., Lee, T. H., Leung, T. F., & Tam, Y. C. (2015). Guidelines for Allergy prevention in Hong Ko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kmj.org/abstracts/v22n3/279.htm
了解更多
陀B瞓覺都有技巧
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每晚定時上床睡覺及起床 每晚有充足睡眠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每晚睡覺時,關燈及用被蓋著肚子,讓寶寶感受黑暗,知道「是時候睡覺了」 晚餐時間應設在睡前兩、三小時,不宜吃過飽,並避免吃宵夜,以免影響睡眠質素
了解更多
剖腹生產嘅BB患上呼吸道敏感症風險高3.6倍!
分娩方式對BB的敏感風險有長遠影響   自然分娩 剖腹分娩 • BB較健康 • BB接觸母體的產道和皮膚,從而獲得媽媽的益菌 • 特別是未發育完整的早產BB,當他經過產道,體內水份會自然排放,不會積存在肺部 • 媽媽會快些復元 • 沒有手術風險 • 分娩時間相對難以估計,時間上以較難做好預備 • 媽媽要經歷產痛 • BB會較容易腹瀉和患上敏感症 • 有數據顯示,經剖腹生產的BB患上鼻敏感的風險比自然分娩高1.23 倍2,患上呼吸道敏感的風險更高出3.6 倍3 • 剖腹BB應注重有益腸道菌群的建立,並及早採取預防敏感措施 • 媽媽或需要較長復元時間 • 或有一定的手術風險 • 開刀時間可以安排,時間上較易做好預備 • 媽媽不用經歷產痛 給剖腹生產寶寶的防敏建議 經剖腹生產的寶寶敏感風險較高,孕媽媽可如何為寶寶做好防敏準備? 媽媽必須於食物、衣物、玩具及環境各方面多加注意避開致敏原,例如於食物方面選擇能夠防敏的種類,提高免疫力之餘同時親近寶寶的全面營養所需。一齊來參考由香港過敏科醫學會給孕媽媽的預防敏感建議4: 1. 懷孕和餵哺母乳期間,不應在沒有醫生的指示下隨便戒口 2. 用母乳餵哺初生嬰兒至六個月大 3. 按照指引接種疫苗 4. 過敏風險高的嬰幼兒若不用全母乳餵哺,可以選擇水解配方奶粉 5. 幼兒在 4 至 6 個月期間若發展成熟,便可以開始進食半固體食物 6. 避免吸煙或吸入二手煙 7. 控制環境及空氣污染 8. 改善室內空氣質素 9. 保持理想體重及避免肥胖 10. 避免承受過多的心理壓力 11. 慎用抗生素 12. 及早治療過敏症   無論寶寶以哪種分娩方式出生,孕媽媽都可為寶寶做好防敏準備。 記住及早選擇防敏,啟夢童年,你有得揀!  1. Salam, M. T. & et al. (2006). Annals of Epidemiology, 16(5), 341-346. 2. Bager P. & et al. (2008). Clin Exp Allergy , 38(4), 634-42. 3. Akuete, K. & et al. (2011). Pediatrics, 128(3), e623-30. 4.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Guidelines for Allergy Prevention in Hong Kong       http://www.allergy.org.hk/approved_guidelines.html
了解更多
新生BB必備物資checklist!
預備寶寶用品 寶寶衣物 選用全棉質的衣物可避免皮膚過敏。 如需保暖,羊毛內衣應穿在棉質內衣及外衣中間。 宜選用簡單款式的衣服,避免領位、袖口及腳位過緊。 可穿襪子和戴帽作保暖,嬰兒無須穿着鞋子。 預備數條大毛巾,可於洗澡後用以抹乾身體及睡覺時用來包裹嬰兒。 布片及防漏透氣的尿片褲或紙尿片。   嬰兒牀   選購嬰兒牀時,要注意安全標準: 牀欄的欄柱間距,應少於6厘米 牀褥尺碼須與牀配合,兩者之間不應留有空隙 牀欄高度距離牀褥最少60厘米 油漆要不含鉛和不易脫落 牀的質料要平滑、無裂痕或尖刺 嬰兒無須用枕頭 嬰兒牀上不應擺放雜物和玩具,避免引致嬰兒窒息。 留下嬰兒在牀上時,切記把牀欄拉上和鎖好才離開。  嬰兒手推車 必須穩固、不易翻倒、具備良好鎖定車轆性能及有安全帶設備。 不要把物件掛在嬰兒車把手上,以免車向後翻倒,造成意外。 嬰兒在手推車內應時刻扣上安全帶。 切忌將嬰兒單獨留在車內。   嬰兒汽車安全座椅 要符合規格,安裝正確。 嬰兒在汽車座椅內應時刻扣上安全帶。   揹帶 有助舒緩嬰兒的啼哭。 使用前揹式的揹帶,亦能增加嬰兒與照顧者的接觸,讓溝通更互動。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一般嬰兒揹帶只適用於三個月或以上的嬰兒。 如要㩗帶較小的嬰兒,家長可以手抱、選用初生嬰兒手提籃或嬰兒手推車。 寶寶護理 常見嬰兒餵哺問題 吐奶是不影響嬰兒健康的常見現象。當嬰兒啼哭或吃奶太急時,便會把較多的空氣吞進胃裏。吃奶後,積聚在胃內的空氣排出時,奶便隨着一起吐出來。 要減少吐奶,可增加掃風次數。 掃風後把嬰兒抱直或將牀頭部分牀褥調高。 勿讓嬰兒太餓才餵哺或吃得太飽。 若寶寶出現打嗝情況,可以替嬰兒掃風,並讓寶寶吸吮乳房多一會或吸吮少許暖水,打嗝情況便會自然停止。 若寶寶出現嘔吐情況,嬰兒會較用氣力將奶噴出,嘔出的奶量會比吐奶多,應請教醫生。   排泄 新生嬰兒在出生後一兩天的大便呈深綠色,稱為胎糞。 若寶寶出現大便頻密、糞便呈水狀、無渣滓、帶黏液或血絲應盡快見醫生,寶寶可能患有腹瀉。 若寶寶出現大便困難,糞便乾硬,寶寶可能出現便秘。便秘原因可能是奶粉和水分的調校分量比例不正確,亦有可能因天氣炎熱、穿衣太多或多汗而導致身體水分流失,出現便秘。   清潔 洗面 寶寶皮膚較為敏感,只需用清水清潔面部便可。 首先用涼開水浸濕棉花球,擠出多餘水分, 然後輕抹寶寶的眼睛,須由內向外側抹去,每粒棉花球只用一次。 若要清潔寶寶的鼻,用濕棉花球輕抹鼻孔周邊就可以了。 清潔寶寶的耳朶時,亦只需清潔耳背和外耳周圍,千萬不要把任何物品放進寶寶的鼻孔或耳道內,因這樣可能會弄傷他們。 最後你可輕抹其餘部位包括下顎和頸部,請留意摺位。 嬰兒頸部肌肉柔軟,護理時要用手掌或前臂承托其頸和頭部。   清潔臍帶 嬰兒的臍帶一般會在出生後五至十天乾脫,但部分嬰兒的臍帶可能需要長達三星期或更長的時間才會脫落。 家長要保持嬰兒的臍帶清潔及乾爽。 用沾濕了涼開水的棉花棒輕柔地清潔臍帶底部,勿用力過度,以免臍帶受損或出血。 請勿用任何敷料包紮肚臍或塗任何藥物。 預防尿布疹         每次換尿片時用清水洗淨並保持臀部乾爽,可以塗上薄薄一層潤膚膏,有效預防尿布疹。如出現紅疹,更換尿片後應將嬰兒臀部盡量暴露於空氣中(約10至15分鐘),有助皮膚痊癒。家居環境 保持空氣流通,溫度適中,環境清潔及避免使用地氈。新生嬰兒黃疸 出生三數天後皮膚有發黃現象,通常一至兩周後,會自然消退。若嬰兒體內膽紅素不斷上升,便需要接受治療。嬰兒出生後,應盡早到母嬰健康院或家庭醫生作身體檢查,以策安全。嬰兒猝死症 嬰兒猝死症是指初生至一歲的嬰兒在睡眠時突然死亡,死因不明。這情況在香港甚為罕見,但媽媽也需要留意以下注意事項。 睡覺時將寶寶的頭部和雙手露於被外。 保持仰臥姿勢。 避免寶寶吸入二手煙,二手煙會增加罹患嬰兒猝死症的風險。   預防感染 保持家居環境清潔,避免到空氣混濁及人多的地方。照顧嬰兒前後均需要洗手,每天替嬰兒沐浴和護理臍帶。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