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點收身?幾時可以做番運動?

產後點收身?幾時可以做番運動?

產後運動應注意事項
 
  • 產後運動與產前運動同等重要,運動時間無須過長,每天二至三次,而每次每種運動約做十次
  • 保持呼吸暢順,循序漸進,量力而為
  • 物理治療師會因着產婦身體狀況,調整運動方法
 
產後運動的目的
 
  • 強化會陰肌肉,以防止小便失禁
  • 防治腰背痛
  • 加速體態恢復
  • 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食慾
  • 保持活力和自信心,令心境開朗

生產後,何時可以開始產後運動?
 
正常生產後,可以在第二天起牀走動及進行產後運動。手術分娩的母親,要先徵詢物理治療師或醫生的意見後,才可開始進行。

產後運動類別

會陰肌肉運動

  • 仰臥
  • 屈膝
  • 腳板並排,膝部分開約一呎
  • 收緊陰道、尿道及肛門口的肌肉,像忍大小二便般
此運動亦適合坐着/站立時進行
 

腰腹運動 (一)

  • 仰臥、屈膝,雙腳微微分開
  • 呼氣及收緊腹部,將盆骨後轉及腰部壓平貼着牀
     

腰腹運動 (二)

  • 仰臥
  • 將雙膝屈起緊貼,收緊腹部,腰部壓平貼着牀,然後慢慢轉動腰部;使右膝的外側盡量靠貼牀
  • 返回中間休息
  • 重複向左邊轉動
     

腰腹運動 (三)

  • 屈膝仰臥
  • 收緊臀部及腰背肌肉
  • 將臀部撐高至腰背平直,稍停,慢慢放下臀部
     

腰腹運動 (四)

  • 雙手及膝蓋貼在地板上
  • 收緊腹肌,將背部向上拱,然後慢慢放平背部
     

腰腹運動 (五)

  • 仰臥,屈膝,雙腳合併
  • 收緊腹部,將盆骨後轉及腰部壓平貼着牀
  • 抬起頭及肩部至肩部剛離牀,雙手及膝,稍停,慢慢躺下
     

腰腹運動 (六)

  • 仰臥,屈膝,雙腳合併,收緊腹部,將盆骨後轉及腰部壓平貼着牀
  • 抬起頭及肩膊,使右肩對着左膝方向,用雙手觸摸左膝外側,稍停,慢慢返回原位
  • 重複向右邊

日常注意事項
 
  1. 腰部護理要點
    切記提東西或抱嬰兒時要屈膝,利用大腿力,保持腰背挺直,然後伸直膝關節,把物件或嬰兒提起
     
  2. 正確起牀方法
    側臥,雙腳放出牀邊,同時雙手支持上身起牀
     
  3. 正確站立姿勢
    背要直,腹部收緊
     
  4. 正確坐立姿勢
    腰部挺直,雙腳平放在地面
     
  5. 足夠休息及適當運動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溫習一下坐月Dos & Donts
Dos  爭取時間休息:跟寶寶作息,爭取最多休息時間,讓身體復元 外出穿外套、長褲,戴帽:若要帶寶寶到健康院,要保護身體,免吹風 用暖熟水洗手:促進血液循環 用薑及暖熟水沖涼:去風 食得健康:緊記適時補身 保持心情愉快:寶寶也會愉快起來 保持和伴侶溝通:記得老公是陪您走一輩子的人 Dont's 拿重物:以免拉扯分娩傷口 吹風:產後身體虛弱,以免「入風」引起頭痛或關節痛 碰冷水:以免令手腳痳痺不適 食生冷及不健康食物:以免容易生病 情緒低落:有甚麼事情都可以和家人好好商量,積極解決問題
了解更多
BB一到夜晚喊唔停,是什麼原因呢?
BB一到夜晚喊唔停,是什麼原因呢? 對於媽媽們來說, “吵百蘿”實在難以招架。像剛飲完奶不久、換完尿片、體溫正常、周邊無干擾物,但一直在哭?並且經常在傍晚開始哭到半夜...腸道問題是“吵百蘿”成因?辨別腸道健康,幫助寶寶緩解 “吵百蘿”也就是“百日哭”,是指小寶寶的陣發性不安及焦躁並且嚎哭不止,每天會有幾個小時在哭鬧,往往持續3-4個月後,便會漸漸停止。雖然目前沒有結論來解釋“吵百蘿”,但有許多研究認為吵百蘿的同時伴有肚子不舒服的情況,如腸道脹氣,腸絞痛等。LR益生菌,呵護寶寶腸道 LR益生菌是媽媽天然分泌中的益生菌之一1,2,3,據多項國際研究證實,LR益生菌有助支持寶寶腸道健康4。能有助寶寶增加鬆軟便便5,舒緩肚子的不適。研究顯示,LR益生菌還能減短寶寶哭鬧時間達一半以上6。 腸胃是寶寶的健康起點,含有LR益生菌的奶可幫助寶寶的腸胃盡早構建出健康的消化系統,減少腸道不適,為寶寶未來綻放更多可能打下基礎,讓寶寶暢享每一份快樂。在此向媽媽們分享6大安撫寶寶“吵百蘿”寶寶的小貼士 把寶寶抱在胸前輕搖他,讓他聽到媽媽的心跳聲; 播放一些輕鬆柔和的音樂,讓寶寶感到放鬆; 用毛巾緊緊包著寶寶,增加寶寶安全感; 可以嘗試垂直地抱寶寶,讓他伏在媽媽的肩膀和胸膛上,輕輕地搖他或抱著他踱步; 讓寶寶吸吮奶嘴。不過餵人奶的媽媽要滿月後才可以讓寶寶吸吮奶嘴,避免嬰兒混淆乳頭; 和寶寶坐車兜風、散步。 (媽媽們切忌同時採取不同方法安撫寶寶,每次只用一種方法,去慢慢摸索出一個能使寶寶安靜下來的方法) 備註: Soto, A., et al. (2014).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59(1), 78-88. Ding, M., et al. (2019).. Food & Function, 10(2), 554–564. Li, S.-W., et al. (2017)..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8. Mu, Q., et al. (2018).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9, 757-773. Papagaroufalis, K., et al. (2014).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Insights, 7,19-27. Indrio, F., et al. (2014). JAMA Pediatric, 168 (3), 228-233.  
了解更多
洗澡及換片程序
洗澡程序 Step 1 先放冷水再加熱水,水位高度大概 5 至 8 厘米。用手肘或溫度計試水溫,以攝氏 37 至 38℃為宜。Step 2 將嬰兒沐浴露加到水中。Step 3 用沾了熟水的紗巾,依次清潔眼睛、額頭、面頰和口部。Step 4 用少許嬰兒肥皂清潔頭部,用旋轉動作由前面洗到後面,小心勿讓水和泡沫流入寶寶耳朵和眼睛,徹底清潔後用毛巾印乾頭部。Step 5 為寶寶脫衣服後, 一手托著頭和頸部, 另一手托著臀部, 然後將寶寶身體放入水中, 讓水位浸至肩膀。Step 6 清潔皺摺位, 例如頸、腋下、手肘內側、大髀、膝蓋後部摺位。Step 7 輕輕打開手仔,清潔小手掌和小手指,然後清潔小腳掌和小腳趾。Step 8 一手托著寶寶頸部,另一手托著腋下,然後翻轉身體。放在腋下的手把寶寶上半身輕輕托起,以免面部浸入水中。Step 9 翻轉寶寶後,一手托穩身體,另一手則清潔寶寶的背部及臀部。Step 10 托著寶寶頭頸,同時提起雙腳,將寶寶放在預先攤開的毛巾上,輕輕用毛巾抹乾身體,特別是皺摺位。然後穿上尿片,塗上潤膚膏,再穿衣服。
了解更多
寶寶首三個月快速成長
奇妙的大腦   有趣的是,在兩歲之前,寶寶大腦的體積已達成人腦部的八成。首數月寶寶的大腦會發展出很多複雜系統,並一直沿用至長大。要妥善建立這些路徑,他需要充足的營養,否則大腦未必能全面發展。鋅、鐵、碘、維他命B、膽鹼、 DHA奧美加3脂肪酸等對大腦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首數月,寶寶的大腦會透過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攝取上述營養。 不斷成長的小肚子   首數月寶寶製造的消化酵素很有限,所以他只能消化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質,而母乳在比例上含有更多乳清蛋白,較易讓嬰兒消化及吸收。隨年月成長,他的消化道會逐漸成熟,慢慢開始進食和消化不同食物。 母乳對於寶寶發展中的消化系統較為溫和,因為新生寶寶的消化系統在首六個月仍正在不斷成長,對於母乳以外的蛋白質源會非常敏感。而且,母乳比普通牛奶配方奶粉有更多乳清蛋白,通常較易被寶寶發育中的消化系統所消化和耐受。   直至六個月大之前,寶寶只會從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中攝取身體所需營養,所以您無需為他的進程太過著急。但需留意普通牛奶蛋白配方奶粉含有較大蛋白分子,較難消化及有可能引致寶寶患敏感症。   登記尊享試用優惠
了解更多
如何分辨寶寶是「飽」是「餓」? - 6個月BB奶量
如何分辨寶寶是「飽」是「餓」?
初生數天,胃部容量小,BB 正常吃奶量小,每次小睡 2 至 3 小時便醒來吃奶。 之後數星期,約 3 至 4 小時要吃奶,每次大概 60 至 90 毫升。有時會頻密索食,可按他們需要餵哺。  1 至 2 個月,吃奶會較有規律。2 至 6 個月期間,BB吃的奶量會多一點,因一些寶寶識分晝夜,在晚上可連續睡 5 至 6 小時,至清晨才吃奶。 1) 寶寶餓了的訊號   舔嘴唇 頭轉向兩邊並張嘴覓食 吸吮小手或拳頭 若太餓或會煩躁、哭鬧   2) 寶寶飽了的訊號   合上嘴巴 吸吮慢下來或不再吸吮 放開或頂出乳頭 推開乳房 轉開頭 拗起背 放鬆甚至睡著  我的寶寶比其他同齡寶寶吃得少? 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他們會按生長所需調節吃奶量,有時吃得特別多,之後幾天可能又吃得少一點,只要寶寶表現活潑,生長正常,便不用擔心,家長不需過份執著每餐要寶寶吃特定份量,不用勉強寶寶把奶吃完。 媽媽反而要留意寶寶是否吸收到「啱分量、高質量」營養,支持寶寶健康長肉! 立即了解更多高質優量萃乳營養: https://bit.ly/3kk6Fbh   如寶寶經常吸吮手指,爸爸媽咪要常清潔寶寶的手,確保手指清潔。
了解更多
0 至 2 歲接種疫苗時間表
注射防疫針計劃     政府醫院/ 母嬰健康院 私家診所 初生 • 卡介苗 • 乙型肝炎疫苗(第 1 針) (會在寶寶出世時在所屬醫院注射) 1 個月 乙型肝炎疫苗(第 2 針) 6 星期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1 針)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13(第 1 針) 2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1 針)   4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2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2 針)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2 針)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第 2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2 針) 6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3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3 針) • 乙型肝炎疫苗(第 3 針)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3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3 針) 1 歲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4 針)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1 針) • 水痘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13(第 4 針) • 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1 針) • (甲型肝炎疫苗)(第 1 針) 1 歲半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4 針) • 五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4 針) • 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2 針) • (甲型肝炎疫苗)(第 2 針) 2歲   •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ACWY) 註:()括號內的疫苗為較不普遍,家長可自行選擇是否為兒童接種 在私家打3 針「六合一」,那麼乙肝疫苗會接種了4次,比起公立多了一次,這沒問題嗎? 世界衞生組織(WHO)有建議這個做法,即打齊3 針「六合一」,乙肝變相會接種 4 次,我也會這樣建議家長,尤其如果媽咪是乙肝帶菌者。而有些醫生可能會在第四個月的針改為「五合一」,即不包括乙肝,即乙肝與政府安排一樣只接種 3 次,這也是可以的,也是世衞的建議。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