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bb奶量小貼士|分辨「飽」或「餓」|雀巢防敏媽媽會

知道6個月bb奶量嗎?其實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他們會按生長所需調節吃奶量。雀巢防敏媽媽會贈你奶量小貼士,教你分辨寶寶是「飽」是「餓」,及教您辨認啱分量、高質量營養指標!

6個月bb奶量應該喝多少適宜?溫馨提醒您這些方面要注意

寶寶吃奶量一直都備受家長們的關注,吃多吃少了都不好,良好健康的飲食和習慣對寶寶健康生長有利。許多家長們對6個月的寶寶吃奶量有較大的疑惑,此時已經能適當增加輔食了,6個月bb奶量奶量多少為宜?雀巢防敏媽媽會建議,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來判斷。

6個月bb奶量是多少

因每個寶寶實際發育不一樣,奶量也會跟著調整,一般6個月的寶寶每天吃三次奶,部分寶寶食欲好,可能會增加到4次甚至5次,每次奶量在200 mL左右,全天的奶量在700 mL-800 mL也是正常,因為6個月的寶寶也開始逐漸添加輔食,輔食的量多量少也決定了奶量的多少。

如何把握6個月bb奶量

寶寶喝奶基本都有一個差不多的奶量,並不是寶寶喝得越多越好。以下3個情況,讓你瞭解6個月的寶寶奶量要如何調整。

1. 6個月寶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那麼單次奶量在200 mL左右即可,但每個寶寶體質不同,若是寶寶食慾好,可按照寶寶的吃奶情況調整奶量,6個月bb奶量增加一點也沒關係。

2.寶寶輔食添加成功,但吃得不多,奶量可增加一點,一天奶量在700-800 mL左右穩定保持。可是如果輔食添加不成功,奶量要再調整,從800-1000 mL左右都有,這個奶量還需看寶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不應盲從,家長自行判斷。

2個方法讓6個月bb吃得更健康

6個月bb奶量是幾百mL,量不少,吃得健康才會讓寶寶的身體發育更好。面對六個月身體發育的寶寶,飲食方面也要慎重對待,6個月bb奶量怎麼吃才健康?

1.母乳+少量輔食餵養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適當添加一些米糊,熟爛的粥和麵條之類,每天都喂寶寶一些處理好的肉泥、菜泥,水果泥,魚肉之類,食物以軟爛的為主,也可以適當給寶寶添加一些湯汁。

2.輔食添加的事項

6個月bb奶量有增加,輔食也有增加,不過寶寶還小,腸胃消化能力不是很強,食物不可餵得過多,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多,一天吃一點,或者幾天再吃輔食也行,寶寶不會感到太餓就好。

6個月bb奶量是多少,就要看寶寶的輔食添加是否成功,輔食量多少來決定,而以上所提及的奶量僅供參考,具體還是以寶寶的實際情況沖調合適的奶量。此外,還提醒家長們注意選購有高質優量長肉蛋白的奶粉,減低寶寶代謝負擔,這樣才對寶寶成長更有利。

Recommended reading

6個月bb奶量小貼士|分辨「飽」或「餓」|雀巢防敏媽媽會

知道6個月bb奶量嗎?其實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他們會按生長所需調節吃奶量。雀巢防敏媽媽會贈你奶量小貼士,教你分辨寶寶是「飽」是「餓」,及教您辨認啱分量、高質量營養指標!

如何分辨寶寶是「飽」是「餓」? 

如何分辨寶寶是「飽」是「餓」? - 6個月BB奶量

如何分辨寶寶是「飽」是「餓」? 

我的BB 奶量正常嗎? 6個月BB正常奶量是多少? 相信BB奶量(尤其是0-6個月寶寶)是不少媽媽擔心的議題!與其相比同齡BB奶量,額意增加或減少BB奶量,更重要是因應每個寶寶需求去調節BB 奶量!每位BB奶量都會略有不同,媽媽可觀察寶寶發出「餓了」或「飽了」的訊號,為BB提供「啱分量、高質量」營養更重要!以下吃奶量只供參考,家長們不要過份執著依從。

初生數天,胃部容量小,BB 正常吃奶量小,每次小睡 2 至 3 小時便醒來吃奶。

之後數星期,約 3 至 4 小時要吃奶,每次大概 60 至 90 毫升。有時會頻密索食,可按他們需要餵哺。

 1 至 2 個月,吃奶會較有規律。2 至 6 個月期間,BB吃的奶量會多一點,因一些寶寶識分晝夜,在晚上可連續睡 5 至 6 小時,至清晨才吃奶。

1) 寶寶餓了的訊號
 
  • 舔嘴唇

  • 頭轉向兩邊並張嘴覓食

  • 吸吮小手或拳頭

  • 若太餓或會煩躁、哭鬧

 
2) 寶寶飽了的訊號
 
  • 合上嘴巴

  • 吸吮慢下來或不再吸吮

  • 放開或頂出乳頭

  • 推開乳房

  • 轉開頭

  • 拗起背

  • 放鬆甚至睡著 


  • 我的寶寶比其他同齡寶寶吃得少?

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他們會按生長所需調節吃奶量,有時吃得特別多,之後幾天可能又吃得少一點,只要寶寶表現活潑,生長正常,便不用擔心,家長不需過份執著每餐要寶寶吃特定份量,不用勉強寶寶把奶吃完。
媽媽反而要留意寶寶是否吸收到「啱分量、高質量」營養,支持寶寶健康長肉! 立即了解更多高質優量萃乳營養: https://bit.ly/3kk6Fbh
 

  • 如寶寶經常吸吮手指,爸爸媽咪要常清潔寶寶的手,確保手指清潔。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可申請首1000天產品體驗,更可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BB皮膚常見問題大全
1. 異位性皮膚炎/ 小兒濕疹 徵狀:3 大特徵為乾燥、痕癢及皮膚紅 • 嚴重時皮膚出現細小水泡,水泡穿破後會結成痂 • 十分痕癢,搔癢後的皮膚會變得厚硬和粗糙(慢性濕疹) • 好發於面頰、手肘(及手肘皮膚摺位)、膝蓋(後摺位)和身軀成因: • 主因未明,相信與遺傳有關,但不會傳染 • 家族成員可能患有鼻敏感和哮喘等敏感性病,或對某些物品有敏感反應,如清潔劑、花粉、塵埃或食物等預防及護理: • 衣物 - 選擇全棉衣服,如冬天必須穿羊毛衣保暖,可先為寶寶穿上棉質內衣後,才穿上羊毛外衣 - 新買的衣物先洗一次,以洗掉新衣服的化學物質 • 家居 - 塵蟎是主要致敏原,選擇織布密度較高的床單和包單,以免積聚塵蟎 - 當吸塵時,帶寶寶遠離正在清潔的範圍,以免寶寶吸入揚起的塵埃 - 盡量別讓寶寶接觸毛公仔,因為毛公仔的毛質容易積聚塵蟎,如真的購買了毛公仔,可在每天陽光最充沛的時段,拿出毛公仔曬一會兒,可減少塵蟎積聚 - 同住家人別吸煙,以免令空氣污濁 - 不宜過度消毒家居,如太頻密消毒家居,反而增加寶寶對食物或環境的敏感反應,容易引發敏感症狀 • 日常護理 - 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或泡澡太久也會令皮膚更乾燥。建議可使用沐浴油泡澡,水溫宜在攝氏37 度 - 經常潤膚保持皮膚濕潤,減少痕癢治療: - 醫生會按個別情況給予藥物治療,如處方含有類固醇或抗生素的藥膏 2. 嬰兒粟米疹 徵狀: • 如針尖般大小的白色或黃色小丘疹 • 多出現於寶寶的額頭、面頰和鼻子成因: • 皮脂腺未完全發育相關護理: • 出生後2 至3 周會漸漸消散,毋須特別治療 3. 熱痱 徵狀: • 細小凸出的紅疹 • 多出現於頸、背部和心口成因: • 過熱流汗,汗積聚在皮膚上引起護理: • 替寶寶清潔皮膚,保持皮膚乾爽 • 穿適量衣服 4. 尿布疹 徵狀: • 起初為紅斑,後來出現細小凸起的紅疹 • 多出現在穿著尿片的地方,如臀部、下腹、大腿、外陰及會陰成因: • 因尿液及便便刺激皮膚引起護理: • 多些換片,保持寶寶皮膚乾爽 • 換片時宜用暖水沾濕棉花清潔,避免用濕紙巾刺激寶寶皮膚 • 換片後可塗上Pat Pat 膏,保護寶寶皮膚 • 不要使用爽身粉,以免其與尿液混合阻塞毛孔,令情況惡化
了解更多
母嬰健康院登記
甚麼是黃疸? 是寶寶出生後一個月內眼白及皮膚發黃的現象,主因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 膽紅素是由身體內紅血球經正常分解後而產生,初生寶寶因肝臟未發展成熟,未能快速處理膽紅素,所以便堆積在身體入面,形成黃疸。 大部分情況下,會在一至兩星期內逐漸消退,但如果未有消退,膽紅素急升,則有可能進入腦細胞,導致失聰、弱智、痙攣,甚至死亡。 寶寶出生後3 至5 天,體內膽紅素才會升至最高狀態,如果寶寶一兩天便已出院,便應聯絡母嬰健康院跟進。 曬太陽可以退黃疸? 曬太陽不是最適當方法,有需要時,宜與醫生跟進治療。
了解更多
湊B壓力爆煲點算好?
丈夫多分擔 多向過來人傾訴 多到戶外散步 產後避免有太多太大的轉變,例如轉職或搬遷,以免要適應的事情太多 足夠休息和睡眠 把家務適當分配,抽點私人時間調節情緒 必要時約見社工或輔導員等專業人士傾談
了解更多
洗澡及換片程序
洗澡程序 Step 1 先放冷水再加熱水,水位高度大概 5 至 8 厘米。用手肘或溫度計試水溫,以攝氏 37 至 38℃為宜。Step 2 將嬰兒沐浴露加到水中。Step 3 用沾了熟水的紗巾,依次清潔眼睛、額頭、面頰和口部。Step 4 用少許嬰兒肥皂清潔頭部,用旋轉動作由前面洗到後面,小心勿讓水和泡沫流入寶寶耳朵和眼睛,徹底清潔後用毛巾印乾頭部。Step 5 為寶寶脫衣服後, 一手托著頭和頸部, 另一手托著臀部, 然後將寶寶身體放入水中, 讓水位浸至肩膀。Step 6 清潔皺摺位, 例如頸、腋下、手肘內側、大髀、膝蓋後部摺位。Step 7 輕輕打開手仔,清潔小手掌和小手指,然後清潔小腳掌和小腳趾。Step 8 一手托著寶寶頸部,另一手托著腋下,然後翻轉身體。放在腋下的手把寶寶上半身輕輕托起,以免面部浸入水中。Step 9 翻轉寶寶後,一手托穩身體,另一手則清潔寶寶的背部及臀部。Step 10 托著寶寶頭頸,同時提起雙腳,將寶寶放在預先攤開的毛巾上,輕輕用毛巾抹乾身體,特別是皺摺位。然後穿上尿片,塗上潤膚膏,再穿衣服。
了解更多
簡易運動助修身
強化運動(針對4 組肌肉) 1. 腹橫肌(由腰椎伸延至前腹肌肉) Step 1 仰臥屈膝 Step 2 慢慢把肚臍縮入及縮緊腹部,保持胸腔放鬆 Step 3 保持收緊及回復呼吸5 秒後放鬆,重複30 次為1 組,每日3 組注意:保持呼吸,肌肉要慢慢收緊及放鬆  2. 腹直肌(腹部六塊肌肉) Step 1 仰臥屈膝,腰部壓平貼地 Step 2 收緊腹部臀部肌肉,彎起上身至手可觸及膝蓋約45 度,不須整個上身坐起 Step 3 維持3 至5 秒後,慢慢降下上身放鬆。一般可重複10 次為1 組,每日3 組   注意:彎起上身時腰背要保持平直,放鬆頸部懷孕時腹部肌肉被長期拉扯,一些孕媽咪產後或出現「腹直肌分離」, 勤做腹部鍛鍊運動,可令肌肉回復正常狀態。  3. 盆底會陰肌肉 Step 1 仰臥、坐著或站立著,將雙膝微微分開 Step 2 放鬆大腿、臀部和腹部肌肉 Step 3 集中注意力,運用3 部分的盆骨底肌肉,即尿道、陰道和肛門肌肉 Step 4 慢慢收縮和向上提升這組肌肉,就像忍尿和忍放屁般。有一種「向內及向上收緊」的感覺,盡可能將肌肉收縮,維持5 秒,然後慢慢放鬆,重複20 至30 次  4. 臀部肌肉 Step 1 臉向下,雙手雙膝作支撐,距離分別為肩膊及盆骨寬度 Step 2 將左腿向後伸直提起,維持5 秒,重複10 次為1 組,做3 組。然後右腿重複以上動作。 按周數適切進行產後運動 產後周數 帶氧運動 強化運動 0-3 - 步行 - 每周1 至2 次,每次最少20 分鐘 - 腹橫肌及盤底肌肉(每天進行2 次) 3-8 - 步行,游泳(如惡露已清) - 輕量阻力的帶氧運動,如急步行、原地踏步等 - 每周2 至3 次,每次20 至30 分鐘 - 腹橫肌及盤底肌肉(每天進行2 至3 次) - 開始輕量腹直肌及臀部肌肉強化鍛鍊 (每天進行1 至2 次) 8-12 - 持續進行固有的帶氧運動 - 適量增加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 每周3 次,每次20 至30 分鐘 - 腹橫肌及盤底肌肉(每天進行3 次) - 持續腹直肌及臀部肌肉強化鍛鍊 (每天進行2 次) - 如進度理想,可適量增加阻力及重複次數 12-16 - 可進階到中至高強度帶氧運動,如跑步、球類運動 - 持續各腹部及臀部肌肉強化運動 >16 - 已可回復以往運動量 - 可維持各種帶氧運動 - 腹直肌分離情況應已回復正常及沒有任何產後痛楚 - 建議繼續維持各腹部及臀部肌肉強化運動 產後體重點先算理想? 產後1 個月,理想的體重增幅是比懷孕前多出5% 至10%。如果媽咪在懷孕期體重增加20 kg 或以上,修身便需要花更多時間,保持恆常運動,身體會逐漸回復到產前狀態。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