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檢查及護理項目一覽

產後檢查及護理項目一覽

媽媽需於產後進行各項檢查,確保身體機能正常,開心快樂地與寶寶一起成長!
 
哺乳期的額外營養需求

哺乳期間需要攝入額外的熱量,約500卡路里,亦需增加攝入蛋白質、葉酸、碘、鋅、維他命A和奧美加-3脂肪酸,以確保乳汁的營養素含量。所以餵哺母乳的媽媽並不須吃「兩人分量」,應選擇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務求充分滿足寶寶發育所需的營養,同時亦避免攝入過多熱量以致體重過度增加。可了解更多哺乳期間小貼士。
上奶湯水

不少媽媽都希望以母乳餵哺寶寶,但如果奶量不足,媽媽可以怎麼辦? 爭取適當的休息、保持心情輕鬆、補充足夠水份等當然有幫助。而飲食方面,媽媽不妨參考以下上奶湯水食譜,有助媽媽增加奶量。

花生黃豆豬蹄湯

材料:豬蹄1隻,花生50克,黃豆50克,果皮1塊,鹽(適量)

步驟:
  1. 預先將花生和黄豆至少浸泡3小時。
  2. 把豬蹄清洗乾淨,飛水備用。
  3. 凍水放入果皮、花生和黃豆。
  4. 煲滾後加入豬蹄,以大火煲滾15分鐘後,轉中火煲2小時。
  5. 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花生和黃豆有助乳汁能暢順地流通,蛋白質豐富的豬蹄可剌激乳汁的分泌。

青木瓜鯽魚湯

材料:青木瓜1個,鯽魚1條,瘦肉200克,去核紅棗6粒,薑4片,鹽(適量)

步驟:
  1. 青木瓜去皮去核,然後切大塊。
  2. 把鯽魚清洗乾淨後略煎。
  3. 瘦肉飛水備用。
  4. 凍水放入紅棗和薑片。
  5. 煲滾後加入青木瓜、鯽魚和瘦肉,以大火煲滾15分鐘後,轉中火煲1.5小時。
  6. 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青木瓜和魚都有助製造乳汁,增加奶量,是哺乳媽媽之選。
簡易修身運動

產後運動與產前運動同等重要。產後適量運動可加速體態恢復,促進血液循環,有助增進食慾,更可以保持活力和自信心,令媽媽心境開朗,照顧寶寶自然更順心。運動時間無須過長,每天二至三次,而每次每種運動約做十次。保持呼吸暢順,循序漸進,量力而為。

腰腹運動
 
  • 仰臥、屈膝,雙腳微微分開
  • 呼氣及收緊腹部,將盆骨後轉及腰部壓平貼着牀

盆骨底肌肉運動
 
  • 仰臥著、坐著或站立著並將雙膝微微分開
  • 先放鬆大腿、臀部和腹部肌肉
  • 集中注意力去一起運用3部分的盆骨底肌肉,即尿道、陰道和肛門肌肉
  • 慢慢收縮和向上提升這組肌肉,就像忍尿和忍放屁般。應有一種「向內及向上收緊」的感覺

會陰肌肉運動 (強化會陰肌肉,以防止小便失禁)
 
  • 仰臥
  • 屈膝
  • 腳板並排,膝部分開約一呎
  • 收緊陰道、尿道及肛門口的肌肉,像忍大小二便般
  • 此運動亦適合坐着/站立時進行

心理健康

由於荷爾蒙的變化、角色的轉變、照顧嬰兒的挑戰和家庭的問題,媽媽在分娩後的一段時期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可能會較高。若媽媽出現產後抑鬱,配偶亦有較大機會受情緒困擾。因此,媽媽的產後情緒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預防產後抑鬱
 
  • 在懷孕前有充分的準備,作出適當的家庭和財務安排。
  • 對為人父母抱切合實際的期望,有助適應產後的生活。
  • 學習更多有關懷孕、分娩和照顧嬰兒的知識,例如參加母嬰健康院的共享育兒樂研習班及產後支援小組,或參加由其他機構舉辦的相關講座及工作坊。
  • 與其他父母溝通和分享經驗,建立支援網絡。
  • 與伴侶及其他家庭成員建立良好的溝通,促進了解,互相支持。
  • 確保有充足的休息,例如可以托人在產後幫忙料理家務和照顧嬰兒等。
  • 抽時間進行休閒活動,例如散步或聯絡朋友。
  • 保持健康飲食。不吸煙及避免飲用含酒精的飲品。
 
媽媽產後保持身心健康對媽媽自己同寶寶都有正面影響,家人的支持亦非常重要,一齊來迎接寶寶降臨的喜悅吧!
 
以上內容參考及節錄自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詳情請瀏覽:
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lass_life/woman/woman_pwwp.html
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lass_life/child/child_otm_nutrition.html

 
雀巢心得精華
哺乳期間攝取足夠營養依然非常重要,因為寶寶腦部還在急速發展當中,如果孕媽咪比較怕食魚和魚腥味,可以考慮服用含魚油DHA 的多元營養補充劑,幫助保持人奶營養充足。雀巢® NESTLÉ® MOM 鎖養膠囊每粒含200毫克DHA,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孕媽媽及哺乳媽媽每日的攝取量。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0 至 2 歲接種疫苗時間表
注射防疫針計劃     政府醫院/ 母嬰健康院 私家診所 初生 • 卡介苗 • 乙型肝炎疫苗(第 1 針) (會在寶寶出世時在所屬醫院注射) 1 個月 乙型肝炎疫苗(第 2 針) 6 星期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1 針)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13(第 1 針) 2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1 針)   4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2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2 針)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2 針)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第 2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2 針) 6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3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3 針) • 乙型肝炎疫苗(第 3 針)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3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3 針) 1 歲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4 針)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1 針) • 水痘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13(第 4 針) • 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1 針) • (甲型肝炎疫苗)(第 1 針) 1 歲半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4 針) • 五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4 針) • 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2 針) • (甲型肝炎疫苗)(第 2 針) 2歲   •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ACWY) 註:()括號內的疫苗為較不普遍,家長可自行選擇是否為兒童接種 在私家打3 針「六合一」,那麼乙肝疫苗會接種了4次,比起公立多了一次,這沒問題嗎? 世界衞生組織(WHO)有建議這個做法,即打齊3 針「六合一」,乙肝變相會接種 4 次,我也會這樣建議家長,尤其如果媽咪是乙肝帶菌者。而有些醫生可能會在第四個月的針改為「五合一」,即不包括乙肝,即乙肝與政府安排一樣只接種 3 次,這也是可以的,也是世衞的建議。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了解更多
產後檢查一覽
檢查項目 血糖及血壓指數 小便是否含有蛋白尿 子宮內膜及收縮情況 子宮頸抹片檢查 傷口癒合情況 惡露排放是否過量 乳房有否發炎 情緒問題(以防有產後抑鬱) 指導避孕方法   √ MOM 健康營養小TIPS 哺乳期間確保攝取足夠營養依然重要,因為寶寶腦部還在急速發展中,如果孕媽咪比較怕食魚和魚腥味,可以考慮服用含魚油DHA 的多元營養補充劑,幫助保持人奶營養充足。問問您的醫護人員!
了解更多
BB瞓幾多先夠?
    睡眠時間 日間睡眠 特點 初生至 3 個月 每天 15 小時或以上 3 至 4 次 • 睡眠習慣較不規律,晝夜不分 • 每次小睡時間較短,約 2 至 3 小時 • 嘗試為寶寶建立一些睡前常規,讓寶寶習慣每次完成一些固定活動後便開始入睡 3 至6 個月 每天14 至15 小時 2 至3 次 • 生活習慣漸見規律,晚上睡眠時間約佔整天的三分之二 • 每次睡眠時間與日間醒來的時段較長 6 個月以上 每天13 至14 小時 2 次 • 約一半寶寶在晚上能睡 6 小時或以上 • 每次小睡之間有 3 至 4 小時清醒 • 9 個月大後開始隨自己意願睡覺 • 2 歲後大部分只有一次午睡 有什麼方法可以使嬰兒更易安睡? 舒適的環境 維持室內溫度適中及空氣流通。 適量衣服或被單,可將手放於嬰兒頸背部位來測試溫度,如感到溫暖而沒有汗濕,便是寶寶感到舒適的溫度。被單最好用棉質,避免嬰兒敏感不適。 父母可用柔軟的嬰兒被把嬰兒包裹起來,使他更有安全感。切記不要包得太緊,令他感到過熱,或令雙腿活動受限制,因這可能會影響髖關節發育,要露出嬰兒的頭部及面部,確保寶寶呼吸道暢順。 幫助寶寶分辨日夜 室內光線要有明顯分別。日間光線要充足,晚間睡前把室內光線調暗,讓嬰兒知道睡覺時間到了。 有些嬰兒半夜醒來,會因害怕太黑暗的環境而哭起來。你可亮著一盞小夜燈伴著他。 日與夜的活動亦應有所分別。日間嬰兒清醒時,盡量多與他玩及說話,一來可善用親子時間,給他足夠的關注,二來亦可減低寶寶因無聊而在日間多睡了。 待寶寶累了,例如:看見嬰兒眼皮垂下、把頭或面在你身上擦或打呵欠時,就要讓他休息。 避免小睡時間多於四小時。 晚間的活動節奏應放緩,避免嬰兒過度興奮。   建立睡前常規 在睡前20至45分鐘,關掉電視和其他電子熒幕產品,安排一些親子活動,而活動應是輕鬆和舒緩的,例如洗澡、說故事、靜態的遊戲、唱催眠曲、聽輕音樂等等。這些活動必須是平靜、不會使孩子興奮活躍而他又喜愛的。讓他習慣每完成一些固定的活動後,便到睡覺的時間。 配合嬰兒的特性或生活習慣來建立合適的睡前常規。最重要的是必須吃飽、掃風、換上乾淨的尿片及有入睡的準備。 把清醒但已帶睡意的寶寶放上嬰兒床,讓他學習自行入睡。你可道晚安後離開,讓他自己漸漸進入夢鄉。 寶寶不肯睡,怎麼辦? 睡覺多少亦會因應寶寶脾性不同而因人而異。我們要盡量給予寶寶有一個容易入睡的環境,除了溫度要適中,衣物及被單要適量,最重要就是讓寶寶學懂分辨白天與晚上。日間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光線要充足,睡覺或者晚上時就要將燈光調暗。有些寶寶睡醒了因怕黑而哭,你可以開一盞小燈。其實日間寶寶睡醒時,盡量多些陪他玩耍和聊天,讓他不會因為無聊而睡覺太多,令晚上不能睡覺。另外,讓寶寶有睡意,如眼皮垂下、將頭或面在你身上擦或打呵欠時,才讓他睡覺,這樣,晚上就容易睡得好了。   寶寶睡著了,但是一放下他就醒過來,一定要抱著他才肯睡,怎麼辦? 寶寶喜歡在舒服的環境睡覺。如果開始的時候,寶寶習慣了被人抱著睡覺,當你一放下他時,他要離開你舒服的懷抱就會不喜歡了。要改變他這個不良習慣,可以嘗試替他建立睡覺的常規,在晚間餵他吃奶、掃風、換片,就可以放下他到小床,與他聊天或者唱催眠曲,讓他平靜下來,寶寶倦時便會慢慢睡著。這樣是讓他將日常一些活動和睡覺聯繫起來。當每次做完這些活動後,盡可能在寶寶開始有睡意時就將他放在小床,讓他自己睡覺。  
了解更多
溫習一下坐月Dos & Donts
Dos  爭取時間休息:跟寶寶作息,爭取最多休息時間,讓身體復元 外出穿外套、長褲,戴帽:若要帶寶寶到健康院,要保護身體,免吹風 用暖熟水洗手:促進血液循環 用薑及暖熟水沖涼:去風 食得健康:緊記適時補身 保持心情愉快:寶寶也會愉快起來 保持和伴侶溝通:記得老公是陪您走一輩子的人 Dont's 拿重物:以免拉扯分娩傷口 吹風:產後身體虛弱,以免「入風」引起頭痛或關節痛 碰冷水:以免令手腳痳痺不適 食生冷及不健康食物:以免容易生病 情緒低落:有甚麼事情都可以和家人好好商量,積極解決問題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