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檢查一覽

產後檢查一覽

​媽咪產後大概六至十星期後,需要進行各項檢查,確保產後身體機能沒有異常情況。
檢查項目
  • 血糖及血壓指數
  • 小便是否含有蛋白尿
  • 子宮內膜及收縮情況
  • 子宮頸抹片檢查
  • 傷口癒合情況
  • 惡露排放是否過量
  • 乳房有否發炎
  • 情緒問題(以防有產後抑鬱)
  • 指導避孕方法
 
√ MOM 健康營養小TIPS
哺乳期間確保攝取足夠營養依然重要,因為寶寶腦部還在急速發展中,如果孕媽咪比較怕食魚和魚腥味,可以考慮服用含魚油DHA 的多元營養補充劑,幫助保持人奶營養充足。問問您的醫護人員!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揀「陪月」必讀
有經驗。 現在不少陪月都已讀完課程,具備專業資格,除了看專業資格,孕媽咪更需留意陪月的經驗,參考以往僱主的推薦信。 夾得來。 聘請陪月時必須約出來見面,感覺相處得來才考慮聘用。 預早挑選。 好的陪月員一般較搶手,有些孕媽咪可能早於懷孕3 個月前,便開始物色陪月。   面談時傾甚麼? 湊B 知識 識煲甚麼補身湯水、煮甚麼餸 上下班時間 每天工作時數 每周工作多少天 休息天是否可協調遷就(例如放平日) 公眾假期是否上班(有些陪月會放「紅日」,有些則跟勞工假而不是銀行假)
了解更多
寶寶生長屬正常範圍? 別忽略這些指標,有可能誤判
寶寶生長屬正常範圍? 別忽略這些指標,有可能誤判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肥肥白白健康成長,一但自己家的寶寶比別人長得瘦了、矮了,與同齡寶寶的兒童/ 嬰兒生長曲線有距離,就心急的給寶寶追加營養。但寶寶代謝系統未成熟,過度追加奶量,只會增加寶寶的代謝負擔,而選擇擁有「啱分量、高質量」的奶,則能避免寶寶過多或過少吸收蛋白質,提供適量的蛋白質,令寶寶根據屬於自己的兒童/ 嬰兒生長曲線成長,全護寶寶健康長肉,如何判斷寶寶成長是否正常? 每個寶寶的成長速度是不一樣的,想要了解寶寶的成長狀況可以用「兒童/嬰兒生長曲線」來評估。 「兒童/嬰兒生長曲線」是連續性的,需要保持連續性地給寶寶測量身高、體重和頭圍並連成線,才可看出寶寶是否有跟隨「兒童/嬰兒生長曲線」的走勢成長。兒童/嬰兒生長曲線指標落在2至98百分位數,都屬於正常生長範圍。 如果成長速度太快或太慢的話有可能引致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例如,給寶寶帶來代謝負擔、內分泌系統失衝、以及營養不均衡等,其中,代謝負擔是媽媽們容易忽略的問題。媽媽們應格外留意。   體重曲線過高,增加寶寶代謝負擔 研究顯示,嬰幼兒時期攝取較多的蛋白質較容易增加寶寶的代謝系統負擔,且會導致脂肪積聚,甚至增加寶寶未來肥胖機率1,2。想要寶寶正常發育,那就得留意寶寶的蛋白質吸收問題。優質蛋白黃金比例,減輕代謝負擔 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是比母乳高約3倍3,會增加寶寶未成熟的代謝系統負擔,所以媽媽不要胡亂讓1歲以下寶寶飲用鮮牛奶。媽媽應選用含有適量而優質的蛋白黃金比例的奶更為符合寶寶營養需求。在寶寶早期時,使用「啱分量、高質量」的奶能避免寶寶過多或過少吸收蛋白質,減輕寶寶未成熟的代謝及消化系統負擔,並支持寶寶健康長肉。 寶寶的成長發育離不開營養問題,蛋白質質素及含量對寶寶體格發展有莫大關係,飲食上不僅要營養均衡,更要確保寶寶吸取適量而優質的蛋白,選擇優質蛋白黃金比例的營養更能讓媽媽多一份安心,讓寶寶健康地成長。   請按此參與問卷調查 備註:1. Koletzko, B., et al. (2009). Am J Clin Nutr, 89(Suppl), 1502S-1508S. 2. Luque, V., et al. (2016).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insights, 8(Suppl 1), 4956. 3. Michalesen, K.F. & Greer, F.R. (2014). Am J Clin Nutr, 99 (suppl), 718S-22S.
了解更多
「陪月」與外傭如何分工
陪月員 外傭 為產後媽咪進行全面護理,如烹調湯水、預備有營養的膳食、按摩等 一般家務,如掃地、抹窗、洗衣服 照顧初生寶寶,如餵食、換片、洗澡、掃風等 預備媽咪以外其他家人的三餐膳食 和寶寶到健康院檢查 協助陪月,學習照顧坐月媽咪及寶寶的知識    
了解更多
母乳寶寶維他命D不足風險測試
20秒即知寶寶維他命D不足風險水平 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物。然而,衛生署指嬰兒從母乳中所得的維他命D分量不多;特別當媽媽體內維他命D不足時,他們所得的將更少1-3。 有研究指母乳平均只滿足約5% 0-12個月寶寶每日維他命D所需4*。資料顯示,香港有97%純母乳寶寶維他命D不足2! 立即看看您的寶寶是否有下列維他命D不足風險因素: 研究指,寶寶有愈多維他命D不足的風險因素,就會有層疊性遞增的風險比率,全母乳或混哺寶寶的維他命D不足風險更可高達40倍5^! 所以母乳媽媽想給寶寶更好的營養就要留意上述的風險因素,及早預防。 此外,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餵哺母乳及混哺寶寶每天補充400 IU維他命D6 ■,支持寶寶骨骼成長及免疫力1,7! 想由始守護寶寶骨骼及免疫發展? 雀巢®NANCARE®萃乳全護營養素- 維他命 D, E & DHA滴劑支持寶寶100%每日400 IU維他命D所需,與媽媽一起邁向全營母乳之路。 [優惠1] 立即以$98半價試用+: https://bit.ly/3wkDNlg [優惠2] 全營母乳組合優惠 : https://bit.ly/3qM1TDE 套裝包含: 最多醫護首選** 雀巢® NESTLÉ MOM® 鎖養膠囊(30粒裝)1盒及雀巢®NANCARE®萃乳全護營養素 – 維他命D, E & DHA滴劑2盒 支持母乳媽媽全營免疫力^^,延續全營母乳之路同時支持寶寶維他命D攝取 *以1公升母乳為基數,研究對象為馬來西亞媽媽。^與配方奶寶寶相比。# 0-12 個月每日建議攝取量的百分比。■為避免出現維他命D缺乏,美國兒科學會 (AAP)建議由出生起,純母乳餵哺和混哺的嬰幼兒每日應補充400 IU的維他命D,直至嬰幼兒每天飲用至少1L 的添加了維他命D的配方奶或牛奶。++免疫及營養組合指3種營養素包括維他命D、維他命E和DHA。維他命D有助骨骼和牙齒發展,以及支持免疫力;DHA有助腦眼發展;而維他命E有助支持細胞抗氧化。+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資料來源: 益普索 (Ipsos) 市場調查研究 (於2020年6月至7月在香港進行之市場調查研究,訪問134名香港婦幼科醫護人員。在百分之九十五置信水平下誤差為±8.47%。) ^^需配合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 References​ 1. FHS (HK). (2020). Child Health- Parent information: vitamin 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hs.gov.hk/english/health_info/child/30078.html (Accessed on 25 Jan 2020)2. Chan, K.C.C., et al. (2018). HK Med J, 24(Supp3), S32-35.3. Chang, S.W. & Lee, H.C. (2019). Pediatrics and Neonatology, 60, 237-244.4, Jan Mohamed, H. J., et al. (2014). PloS one, 9(7), e100705.5. Tung, K.T.S., et al. (2021). Nutrients, 13, 1068.6. Wagner, C.L., & Greer, F.R. (2008). Pediatrics, 122(5), 1142-1152.7. EFSA Panel on Dietetic Products, Nutrition and Allergies. (2014). EFSA Journal, 12(2), 3579.8. NIH, US (Updated 2020 Oct). Vitamin D- fact shee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Retrieved from: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VitaminD-HealthProfessional/重要聲明: NESTLÉ® NANCARE® DHA & Vitamin D and E Drops 並非為母乳代用品也不能替代均衡飲食。使用任何營養補充品之前,請諮詢醫護人員意見。請勿超過每日建議分量,並將產品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NESTLÉ® NANCARE® DHA & Vitamin D and E Drops為特殊醫學用途食品 (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適用於母乳餵哺或飲用配方奶粉而維他命D攝取不足的寶寶之飲食管理。  
了解更多
量度體溫及發燒護理
量度體溫方法 方法 正常體溫 發燒 耳探 35.8℃ - 38℃(96.4 ℉ - 100.4 ℉) 38.1℃(100.6 ℉)或以上 腋探 34.7℃ - 37.3℃(94.5 ℉ - 99.1 ℉) 37.4℃(99.3 ℉)或以上 肛探 36.6℃ - 38℃(97.9 ℉ - 100.4 ℉) 38.1℃(100.6 ℉)或以上 發燒護理貼士  1. 定時量度體溫 宜每隔 4 小時替寶寶量度 1 次體溫,觀察寶寶發燒狀況。  2. 遵從醫生指示服藥 按醫生指示每隔 4 至 6 小時服用退燒藥,次數、份量及服用方法必須跟從處方。  3. 補充水份 發燒會令身體的水份流失得更快,須為寶寶補充適當水份。例如母乳含有充足水份,媽咪可以增加母乳餵哺的次數,以補充失去的水份。  4. 穿著適量衣服 穿著太多衣服會令體溫上升,必須替寶寶穿透氣吸汗的衣服,物料以棉質為佳,出汗後要盡快抹乾及更換衣服。  5. 保持空氣流通 可開風扇及打開窗戶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或開冷氣調教溫度至 25℃,給予寶寶舒適乾爽環境。6. 充足休息 發燒會令寶寶疲倦乏力,不宜再讓寶寶去託兒所等地方,讓寶寶留在家中充足休息。  7. 泡暖水浴 暖水浴雖然沒有退燒作用,但泡暖水能令寶寶舒服一點,助寶寶放鬆一下。如果寶寶發燒太熱,也可以暖水濕布替寶寶抹身降溫。  8. 退熱貼 可購買適合寶寶使用的退熱貼,貼在額頭或身體適合部位,以助寶寶身體降溫。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