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首三個月快速成長

寶寶首三個月快速成長

寶寶一歲前成長發展非常迅速,一個健全寶寶的體重通常在六個月大時會增加一倍,一歲時增至三倍,三歲時更會增至近四倍,因此記錄寶寶的身高和體重極其重要。
奇妙的大腦
 
有趣的是,在兩歲之前,寶寶大腦的體積已達成人腦部的八成。首數月寶寶的大腦會發展出很多複雜系統,並一直沿用至長大。要妥善建立這些路徑,他需要充足的營養,否則大腦未必能全面發展。鋅、鐵、碘、維他命B、膽鹼、 DHA奧美加3脂肪酸等對大腦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首數月,寶寶的大腦會透過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攝取上述營養。
不斷成長的小肚子

 
首數月寶寶製造的消化酵素很有限,所以他只能消化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質,而母乳在比例上含有更多乳清蛋白,較易讓嬰兒消化及吸收。隨年月成長,他的消化道會逐漸成熟,慢慢開始進食和消化不同食物。

母乳對於寶寶發展中的消化系統較為溫和,因為新生寶寶的消化系統在首六個月仍正在不斷成長,對於母乳以外的蛋白質源會非常敏感。而且,母乳比普通牛奶配方奶粉有更多乳清蛋白,通常較易被寶寶發育中的消化系統所消化和耐受。
 
直至六個月大之前,寶寶只會從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中攝取身體所需營養,所以您無需為他的進程太過著急。但需留意普通牛奶蛋白配方奶粉含有較大蛋白分子,較難消化及有可能引致寶寶患敏感症。
 
哺乳期能力
  • 新生寶寶的腦部、消化系統和五感在出生後會迅速成長。
  • 營養對健康腦部的發展非常重要,寶寶尤其需要攝取 DHA、鐵質等主要成分。
  • 直至六個月大之前,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已能滿足寶寶消化系統的發育需要。
雀巢心得精華
份量不宜多
寶寶出生第一個星期,應按寶寶需要逐少餵哺並留意寶寶肚餓的信號。餵哺過多嬰兒配方奶粉或母乳,容易令寶寶嘔吐!現在是時候開始認識寶寶的餓飽跡象。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產後檢查及護理項目一覽
哺乳期的額外營養需求 哺乳期間需要攝入額外的熱量,約500卡路里,亦需增加攝入蛋白質、葉酸、碘、鋅、維他命A和奧美加-3脂肪酸,以確保乳汁的營養素含量。所以餵哺母乳的媽媽並不須吃「兩人分量」,應選擇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務求充分滿足寶寶發育所需的營養,同時亦避免攝入過多熱量以致體重過度增加。可了解更多哺乳期間小貼士。 上奶湯水 不少媽媽都希望以母乳餵哺寶寶,但如果奶量不足,媽媽可以怎麼辦? 爭取適當的休息、保持心情輕鬆、補充足夠水份等當然有幫助。而飲食方面,媽媽不妨參考以下上奶湯水食譜,有助媽媽增加奶量。花生黃豆豬蹄湯 材料:豬蹄1隻,花生50克,黃豆50克,果皮1塊,鹽(適量) 步驟: 預先將花生和黄豆至少浸泡3小時。 把豬蹄清洗乾淨,飛水備用。 凍水放入果皮、花生和黃豆。 煲滾後加入豬蹄,以大火煲滾15分鐘後,轉中火煲2小時。 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花生和黃豆有助乳汁能暢順地流通,蛋白質豐富的豬蹄可剌激乳汁的分泌。青木瓜鯽魚湯 材料:青木瓜1個,鯽魚1條,瘦肉200克,去核紅棗6粒,薑4片,鹽(適量) 步驟: 青木瓜去皮去核,然後切大塊。 把鯽魚清洗乾淨後略煎。 瘦肉飛水備用。 凍水放入紅棗和薑片。 煲滾後加入青木瓜、鯽魚和瘦肉,以大火煲滾15分鐘後,轉中火煲1.5小時。 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青木瓜和魚都有助製造乳汁,增加奶量,是哺乳媽媽之選。 簡易修身運動 產後運動與產前運動同等重要。產後適量運動可加速體態恢復,促進血液循環,有助增進食慾,更可以保持活力和自信心,令媽媽心境開朗,照顧寶寶自然更順心。運動時間無須過長,每天二至三次,而每次每種運動約做十次。保持呼吸暢順,循序漸進,量力而為。腰腹運動   仰臥、屈膝,雙腳微微分開 呼氣及收緊腹部,將盆骨後轉及腰部壓平貼着牀 盆骨底肌肉運動   仰臥著、坐著或站立著並將雙膝微微分開 先放鬆大腿、臀部和腹部肌肉 集中注意力去一起運用3部分的盆骨底肌肉,即尿道、陰道和肛門肌肉 慢慢收縮和向上提升這組肌肉,就像忍尿和忍放屁般。應有一種「向內及向上收緊」的感覺 會陰肌肉運動 (強化會陰肌肉,以防止小便失禁)   仰臥 屈膝 腳板並排,膝部分開約一呎 收緊陰道、尿道及肛門口的肌肉,像忍大小二便般 此運動亦適合坐着/站立時進行 心理健康 由於荷爾蒙的變化、角色的轉變、照顧嬰兒的挑戰和家庭的問題,媽媽在分娩後的一段時期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可能會較高。若媽媽出現產後抑鬱,配偶亦有較大機會受情緒困擾。因此,媽媽的產後情緒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預防產後抑鬱   在懷孕前有充分的準備,作出適當的家庭和財務安排。 對為人父母抱切合實際的期望,有助適應產後的生活。 學習更多有關懷孕、分娩和照顧嬰兒的知識,例如參加母嬰健康院的共享育兒樂研習班及產後支援小組,或參加由其他機構舉辦的相關講座及工作坊。 與其他父母溝通和分享經驗,建立支援網絡。 與伴侶及其他家庭成員建立良好的溝通,促進了解,互相支持。 確保有充足的休息,例如可以托人在產後幫忙料理家務和照顧嬰兒等。 抽時間進行休閒活動,例如散步或聯絡朋友。 保持健康飲食。不吸煙及避免飲用含酒精的飲品。   媽媽產後保持身心健康對媽媽自己同寶寶都有正面影響,家人的支持亦非常重要,一齊來迎接寶寶降臨的喜悅吧!  以上內容參考及節錄自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詳情請瀏覽: 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lass_life/woman/woman_pwwp.html 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lass_life/child/child_otm_nutrition.html  
了解更多
寶寶的成長進度達標嗎?
    0 至3 個月 4 至6 個月 大肌肉 • 滿3 個月時,趴下來時,可提起頭部和胸部 • 學會翻身 • 約6 個月大,會學坐 • 趴下或躺卧時,會踢腳 視覺 • 視力較弱,只依稀看到形狀 • 目光會追著有興趣的東西移動 • 喜歡色彩繽紛的圖畫 • 遠距離(1 至2 米外),也能認出熟悉的人 手眼協調 • 偶爾能拿起物件放進嘴裡 • 可緊握物件 • 會將手仔放入口。 • 會抓住有興趣的東西,放入口中探索 語言 • 會發出「呀」、「嗚」等聲音 • 看到有趣的東西,會「咔咔」地笑 • 聽到爸媽或熟人說話,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聲音方向 • 開始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社交 • 透過眼神和反應交流 • 被逗樂會笑 • 會對別人展露微笑 • 開始懂得認人 滿三個月的嬰兒可以有以下各方面的能力 活動 會更流暢和自如地擺動身體及四肢。 間中會用力伸直雙腳或踢腿。 俯臥(即趴著)時能抬起頭,還會用前臂支撐身體,挺起胸膛。 扶寶寶坐起來時,他會抬起頭,而且頭兒不會晃來晃去。 會放鬆及張開手掌。 能張開手抓住放近手邊的搖鈴。 會把手放到嘴邊吸吮。 能把雙手放在面前把弄。 會用力擺動身體和雙手,嘗試觸摸懸垂的物件。   視覺 張望四周的環境。 會定神注視人的臉孔,尤其是媽媽的臉孔。 能從較遠(數呎或一至兩米外)認出熟悉的人,視線更會隨熟悉的人而移動。 視線和頭部會追隨物件而左右轉動。 會注視和把玩自己的小手。   聽覺及語言能力  頭部會隨聲音(如媽媽的聲音)的方向轉動。 會聆聽音樂。 聽至熟悉的聲音會笑,聽到媽媽的聲音會笑得更高興。 開始模仿或發出某些聲音,如「咕咕」聲和「呀呀」聲。   社交溝通技巧   會以微笑與人溝通,尤其愛對熟悉的人笑。 模仿媽媽的表情。 會用哭鬧、發出咕咕聲、不同的表情和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 喜歡別人和他嬉戲,停止嬉戲時或會哭鬧。 促進寶寶的發展 這時候寶寶需要你經常安撫才會有安全感,這樣可培養他對你的信任,從而建立他的自信,使他能夠逐步離開你的懷抱去學習和探索,發展成一個獨立、有自信的人。你可以做的: 對寶寶的需要作出反應。 摟他、抱他。 和寶寶說話,唱歌給他聽。 讓寶寶從不同角度及位置探索四周環境。逗他玩時不一定要仰臥在床上,可以讓寶寶俯臥。這樣不但可強化他頸部的肌肉,還可讓他更容易地觀察四周。不過,當寶寶俯臥時,記緊要有成人看顧。當寶寶能支撐自己的頭部,抱他的時候可以讓他面向外邊,看看四周的景物。   你可以選擇的玩具: 搖鈴,讓寶寶握住搖動。 色彩奪目和會發聲的懸垂玩具。 把不易破的玩具鏡子掛在寶寶的床邊,讓他看看、摸摸。 能播放悠揚音樂的音樂盒、錄音帶、光碟等。   你的寶寶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發展速度。以上資料只作為嬰孩在發展上轉變的參考。即使寶寶在某方面的發展進度與上文不同,只是表示他可能在這些方面需要多點關注,父母亦不必過份擔心。 如有以下情況, 應請教醫護人員寶寶已三個月大,可是卻: 身體軟弱無力或者僵硬。 很少動,俯臥(即趴着)連抬頭一會兒也不能。 總是握緊拳頭,放搖鈴到他手裡也不會抓住。 不會注視自己雙手。 視線不會隨眼前的物件移動。 對響亮的聲音沒有反應。 不會發出聲音。 聽見你的聲音或看見你的臉也不會笑。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了解更多
「陪月」與外傭如何分工
陪月員 外傭 為產後媽咪進行全面護理,如烹調湯水、預備有營養的膳食、按摩等 一般家務,如掃地、抹窗、洗衣服 照顧初生寶寶,如餵食、換片、洗澡、掃風等 預備媽咪以外其他家人的三餐膳食 和寶寶到健康院檢查 協助陪月,學習照顧坐月媽咪及寶寶的知識    
了解更多
「坐月」7大宜忌
「坐月」checklist   薑 媽咪坐月時需要用薑水沖涼及洗頭,以驅寒去風,可以先買一些出院後數天可用,之後可請陪月員或家人代為購買。   大沖涼盆 盛載薑水洗滌之用。   炒米茶 媽咪生產後一般以炒米茶代清水飲用,炒米有補氣作用,可以先預備炒米、南棗、果皮、圓肉、無花果及通草等按媽咪喜好口味的材料備用。   薑醋 薑醋能暖胃驅寒和活血祛瘀。除了「坐月」媽咪可食之外,也可預備一些讓親朋戚友們過了「12 朝」來探望時給大家吃。   餵哺用品 奶泵、乳墊、餵奶Bra、餵奶衫、餵奶巾、餵奶枕、羊脂乳頭膏(餵哺後可塗在乳頭滋潤)。   營養補充劑 例如可繼續服用多種維他命丸和DHA。媽咪生產後需要補充營養,而且也可令乳汁營養更豐富。   補品 例如花膠、高麗參、海參及鹿茸等,視乎媽咪的不同需要而自行決定。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