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至 2 歲接種疫苗時間表

 0 至 2 歲接種疫苗時間表

以下列表提供有關於政府醫院/母嬰健康院或私家診所提供的疫苗以作參考。部分疫苗政府並未提供,如乙型流感嗜血桿菌,而部分疫苗政府會分為兩針,但私家診所會混為一支混合針。媽媽可自行決定會否為寶寶到私家診所增打一些政府沒包的疫苗,以及打混合針以減少寶寶承受的皮肉之苦,並而增強寶寶防疫力
注射防疫針計劃
 
  政府醫院/ 母嬰健康院 私家診所
初生 • 卡介苗
• 乙型肝炎疫苗(第 1 針)
(會在寶寶出世時在所屬醫院注射)
1 個月 乙型肝炎疫苗(第 2 針)
6 星期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1 針)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13(第 1 針)
2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1 針)
 
4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2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2 針)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2 針)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第 2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2 針)
6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3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3 針)
• 乙型肝炎疫苗(第 3 針)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3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3 針)
1 歲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4 針)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1 針)
• 水痘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13(第 4 針)
• 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1 針)
• (甲型肝炎疫苗)(第 1 針)
1 歲半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4 針) • 五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4 針)
• 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2 針)
• (甲型肝炎疫苗)(第 2 針)
2歲   •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ACWY)
註:()括號內的疫苗為較不普遍,家長可自行選擇是否為兒童接種
在私家打3 針「六合一」,那麼乙肝疫苗會接種了4次,比起公立多了一次,這沒問題嗎?

世界衞生組織(WHO)有建議這個做法,即打齊3 針「六合一」,乙肝變相會接種 4 次,我也會這樣建議家長,尤其如果媽咪是乙肝帶菌者。而有些醫生可能會在第四個月的針改為「五合一」,即不包括乙肝,即乙肝與政府安排一樣只接種 3 次,這也是可以的,也是世衞的建議。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BB皮膚常見問題大全
1. 異位性皮膚炎/ 小兒濕疹 徵狀:3 大特徵為乾燥、痕癢及皮膚紅 • 嚴重時皮膚出現細小水泡,水泡穿破後會結成痂 • 十分痕癢,搔癢後的皮膚會變得厚硬和粗糙(慢性濕疹) • 好發於面頰、手肘(及手肘皮膚摺位)、膝蓋(後摺位)和身軀成因: • 主因未明,相信與遺傳有關,但不會傳染 • 家族成員可能患有鼻敏感和哮喘等敏感性病,或對某些物品有敏感反應,如清潔劑、花粉、塵埃或食物等預防及護理: • 衣物 - 選擇全棉衣服,如冬天必須穿羊毛衣保暖,可先為寶寶穿上棉質內衣後,才穿上羊毛外衣 - 新買的衣物先洗一次,以洗掉新衣服的化學物質 • 家居 - 塵蟎是主要致敏原,選擇織布密度較高的床單和包單,以免積聚塵蟎 - 當吸塵時,帶寶寶遠離正在清潔的範圍,以免寶寶吸入揚起的塵埃 - 盡量別讓寶寶接觸毛公仔,因為毛公仔的毛質容易積聚塵蟎,如真的購買了毛公仔,可在每天陽光最充沛的時段,拿出毛公仔曬一會兒,可減少塵蟎積聚 - 同住家人別吸煙,以免令空氣污濁 - 不宜過度消毒家居,如太頻密消毒家居,反而增加寶寶對食物或環境的敏感反應,容易引發敏感症狀 • 日常護理 - 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或泡澡太久也會令皮膚更乾燥。建議可使用沐浴油泡澡,水溫宜在攝氏37 度 - 經常潤膚保持皮膚濕潤,減少痕癢治療: - 醫生會按個別情況給予藥物治療,如處方含有類固醇或抗生素的藥膏 2. 嬰兒粟米疹 徵狀: • 如針尖般大小的白色或黃色小丘疹 • 多出現於寶寶的額頭、面頰和鼻子成因: • 皮脂腺未完全發育相關護理: • 出生後2 至3 周會漸漸消散,毋須特別治療 3. 熱痱 徵狀: • 細小凸出的紅疹 • 多出現於頸、背部和心口成因: • 過熱流汗,汗積聚在皮膚上引起護理: • 替寶寶清潔皮膚,保持皮膚乾爽 • 穿適量衣服 4. 尿布疹 徵狀: • 起初為紅斑,後來出現細小凸起的紅疹 • 多出現在穿著尿片的地方,如臀部、下腹、大腿、外陰及會陰成因: • 因尿液及便便刺激皮膚引起護理: • 多些換片,保持寶寶皮膚乾爽 • 換片時宜用暖水沾濕棉花清潔,避免用濕紙巾刺激寶寶皮膚 • 換片後可塗上Pat Pat 膏,保護寶寶皮膚 • 不要使用爽身粉,以免其與尿液混合阻塞毛孔,令情況惡化
了解更多
「陪月」與外傭如何分工
陪月員 外傭 為產後媽咪進行全面護理,如烹調湯水、預備有營養的膳食、按摩等 一般家務,如掃地、抹窗、洗衣服 照顧初生寶寶,如餵食、換片、洗澡、掃風等 預備媽咪以外其他家人的三餐膳食 和寶寶到健康院檢查 協助陪月,學習照顧坐月媽咪及寶寶的知識    
了解更多
身體各部位護理
眼睛   將用熟水沾濕了的紗巾包裹手指,輕柔地從眼頭抹向眼角,將眼垢抹走 可利用紗巾的正反兩面,分別清潔左眼和右眼   耳朵   將紗巾用熟水沾濕,抹淨可見部位的污垢,包括耳珠和耳背 用棉花球清潔微細部位,切勿將棉花球伸入耳孔清潔,以免弄傷耳膜   鼻孔   用棉花球輕柔地在鼻孔部位轉動,清除內部較大污垢 切勿將棉花球伸進鼻孔太深,以免弄傷鼻腔內膜和血管   肚臍   洗澡後應消毒肚臍。將棉花棒沾上 2、3 滴消毒酒精,在肚臍和臍帶連接的部位進行消毒 如臍帶已脫落及保持乾爽潔淨,則無須消毒   指甲   如要剪指甲,最好待寶寶入睡後,抱著寶寶固定四肢位置 不宜剪得太深,剪至見到「白邊」便可 剪好後可用磨指甲器替寶寶磨滑指甲   臀部   勤加清潔臀部及更換尿片,以減低接觸刺激物如尿液、便便等的機會,避免引發皮膚敏感如尿布疹。亦可塗上Pat Pat 膏,保持皮膚濕潤,預防敏感   皮膚   沖涼後為寶寶抹上防敏潤膚膏,可減低寶寶皮膚乾燥及患上濕疹風險 寶寶乳頭長了小白點,到底是甚麼? 無論男寶寶或女寶寶,乳房都有可能會出現小白點,那是乳線分泌,家長們不用擔心,亦不用處理,一些日子後身體會自然吸收。不要嘗試把小白點弄出來,以免弄傷寶寶,甚至造成細菌感染。    寶寶手指甲尖,常刮傷面部怎麼辦? 初生寶寶手指甲不容易剪,家長可以替寶寶戴上小手套保護;但當寶寶長大至兩三個月時,需要用小手與外界接觸,刺激腦部,家長需要頻密地替寶寶剪指甲及磨指甲,須選用適合寶寶的磨指甲用具,以免磨損寶寶皮膚。家長們亦可以用橄欖油替寶寶搓揉指甲,令指甲變軟,不容易刮傷皮膚。   如何紓緩寶寶便便不暢通? 每天沖涼前或後,可用按摩油替寶寶順時針輕輕搓揉肚仔數分鐘,可幫助寶寶腸臟蠕動,減低寶寶腸胃不適或便便不暢機會。
了解更多
寶寶飽餓知多少
掌握何時餵哺   與換尿片等其他需要相比,辨識寶寶的肚餓訊號相對容易。雖然並非所有寶寶的反應都一樣,但下列指引可助您了解他們的飲食需要。 肚餓的跡象   哭鬧或表現不滿。 把手指或拳頭放入嘴巴,或吸吮手指。 觸碰他的下巴或嘴唇時,他會張大嘴巴和搜索乳頭。 蠕動或揮動手腳。 動手動腳、舔東西、咂嘴或發出細小聲音。 掌握寶寶何時吃飽    即使只是嬰兒,您的寶寶也有辨識吃飽的能力。除非寶寶體重下降(分娩後立即出現此情況屬正常)或您感覺到他出現其他問題,否則寶寶最清楚自己的需要。 吃飽的跡象   開始吃奶後,不時停下來,又或每次只吸吮數下。 如餵哺母乳,寶寶會不時鬆開媽媽的乳頭。 放慢吃奶速度或已安然入睡。 吐出或不理會媽媽的乳頭。 餵哺時表現煩躁或容易分心。
了解更多
寶寶首三個月快速成長
奇妙的大腦   有趣的是,在兩歲之前,寶寶大腦的體積已達成人腦部的八成。首數月寶寶的大腦會發展出很多複雜系統,並一直沿用至長大。要妥善建立這些路徑,他需要充足的營養,否則大腦未必能全面發展。鋅、鐵、碘、維他命B、膽鹼、 DHA奧美加3脂肪酸等對大腦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首數月,寶寶的大腦會透過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攝取上述營養。 不斷成長的小肚子   首數月寶寶製造的消化酵素很有限,所以他只能消化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質,而母乳在比例上含有更多乳清蛋白,較易讓嬰兒消化及吸收。隨年月成長,他的消化道會逐漸成熟,慢慢開始進食和消化不同食物。 母乳對於寶寶發展中的消化系統較為溫和,因為新生寶寶的消化系統在首六個月仍正在不斷成長,對於母乳以外的蛋白質源會非常敏感。而且,母乳比普通牛奶配方奶粉有更多乳清蛋白,通常較易被寶寶發育中的消化系統所消化和耐受。   直至六個月大之前,寶寶只會從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中攝取身體所需營養,所以您無需為他的進程太過著急。但需留意普通牛奶蛋白配方奶粉含有較大蛋白分子,較難消化及有可能引致寶寶患敏感症。   登記尊享試用優惠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