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至 2 歲接種疫苗時間表

 0 至 2 歲接種疫苗時間表

以下列表提供有關於政府醫院/母嬰健康院或私家診所提供的疫苗以作參考。部分疫苗政府並未提供,如乙型流感嗜血桿菌,而部分疫苗政府會分為兩針,但私家診所會混為一支混合針。媽媽可自行決定會否為寶寶到私家診所增打一些政府沒包的疫苗,以及打混合針以減少寶寶承受的皮肉之苦,並而增強寶寶防疫力
注射防疫針計劃
 
  政府醫院/ 母嬰健康院 私家診所
初生 • 卡介苗
• 乙型肝炎疫苗(第 1 針)
(會在寶寶出世時在所屬醫院注射)
1 個月 乙型肝炎疫苗(第 2 針)
6 星期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1 針)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13(第 1 針)
2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1 針)
 
4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2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2 針)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2 針)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第 2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2 針)
6 個月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3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3 針)
• 乙型肝炎疫苗(第 3 針)
• 六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3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3 針)
1 歲 •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第 4 針)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1 針)
• 水痘疫苗(第 1 針)
• 肺炎鏈球菌疫苗13(第 4 針)
• 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1 針)
• (甲型肝炎疫苗)(第 1 針)
1 歲半 • 四合一: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 4 針) • 五合一: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白喉、破傷風、無細菌胞型百日咳,滅活小兒痳痺混合(第 4 針)
• 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 2 針)
• (甲型肝炎疫苗)(第 2 針)
2歲   •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ACWY)
註:()括號內的疫苗為較不普遍,家長可自行選擇是否為兒童接種
在私家打3 針「六合一」,那麼乙肝疫苗會接種了4次,比起公立多了一次,這沒問題嗎?

世界衞生組織(WHO)有建議這個做法,即打齊3 針「六合一」,乙肝變相會接種 4 次,我也會這樣建議家長,尤其如果媽咪是乙肝帶菌者。而有些醫生可能會在第四個月的針改為「五合一」,即不包括乙肝,即乙肝與政府安排一樣只接種 3 次,這也是可以的,也是世衞的建議。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母嬰健康院登記
甚麼是黃疸? 是寶寶出生後一個月內眼白及皮膚發黃的現象,主因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 膽紅素是由身體內紅血球經正常分解後而產生,初生寶寶因肝臟未發展成熟,未能快速處理膽紅素,所以便堆積在身體入面,形成黃疸。 大部分情況下,會在一至兩星期內逐漸消退,但如果未有消退,膽紅素急升,則有可能進入腦細胞,導致失聰、弱智、痙攣,甚至死亡。 寶寶出生後3 至5 天,體內膽紅素才會升至最高狀態,如果寶寶一兩天便已出院,便應聯絡母嬰健康院跟進。 曬太陽可以退黃疸? 曬太陽不是最適當方法,有需要時,宜與醫生跟進治療。
了解更多
BB一到夜晚喊唔停,是什麼原因呢?
BB一到夜晚喊唔停,是什麼原因呢? 對於媽媽們來說, “吵百蘿”實在難以招架。像剛飲完奶不久、換完尿片、體溫正常、周邊無干擾物,但一直在哭?並且經常在傍晚開始哭到半夜...腸道問題是“吵百蘿”成因?辨別腸道健康,幫助寶寶緩解 “吵百蘿”也就是“百日哭”,是指小寶寶的陣發性不安及焦躁並且嚎哭不止,每天會有幾個小時在哭鬧,往往持續3-4個月後,便會漸漸停止。雖然目前沒有結論來解釋“吵百蘿”,但有許多研究認為吵百蘿的同時伴有肚子不舒服的情況,如腸道脹氣,腸絞痛等。LR益生菌,呵護寶寶腸道 LR益生菌是媽媽天然分泌中的益生菌之一1,2,3,據多項國際研究證實,LR益生菌有助支持寶寶腸道健康4。能有助寶寶增加鬆軟便便5,舒緩肚子的不適。研究顯示,LR益生菌還能減短寶寶哭鬧時間達一半以上6。 腸胃是寶寶的健康起點,含有LR益生菌的奶可幫助寶寶的腸胃盡早構建出健康的消化系統,減少腸道不適,為寶寶未來綻放更多可能打下基礎,讓寶寶暢享每一份快樂。在此向媽媽們分享6大安撫寶寶“吵百蘿”寶寶的小貼士 把寶寶抱在胸前輕搖他,讓他聽到媽媽的心跳聲; 播放一些輕鬆柔和的音樂,讓寶寶感到放鬆; 用毛巾緊緊包著寶寶,增加寶寶安全感; 可以嘗試垂直地抱寶寶,讓他伏在媽媽的肩膀和胸膛上,輕輕地搖他或抱著他踱步; 讓寶寶吸吮奶嘴。不過餵人奶的媽媽要滿月後才可以讓寶寶吸吮奶嘴,避免嬰兒混淆乳頭; 和寶寶坐車兜風、散步。 (媽媽們切忌同時採取不同方法安撫寶寶,每次只用一種方法,去慢慢摸索出一個能使寶寶安靜下來的方法) 備註: Soto, A., et al. (2014).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59(1), 78-88. Ding, M., et al. (2019).. Food & Function, 10(2), 554–564. Li, S.-W., et al. (2017)..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8. Mu, Q., et al. (2018).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9, 757-773. Papagaroufalis, K., et al. (2014).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Insights, 7,19-27. Indrio, F., et al. (2014). JAMA Pediatric, 168 (3), 228-233.  
了解更多
BB瞓幾多先夠?
    睡眠時間 日間睡眠 特點 初生至 3 個月 每天 15 小時或以上 3 至 4 次 • 睡眠習慣較不規律,晝夜不分 • 每次小睡時間較短,約 2 至 3 小時 • 嘗試為寶寶建立一些睡前常規,讓寶寶習慣每次完成一些固定活動後便開始入睡 3 至6 個月 每天14 至15 小時 2 至3 次 • 生活習慣漸見規律,晚上睡眠時間約佔整天的三分之二 • 每次睡眠時間與日間醒來的時段較長 6 個月以上 每天13 至14 小時 2 次 • 約一半寶寶在晚上能睡 6 小時或以上 • 每次小睡之間有 3 至 4 小時清醒 • 9 個月大後開始隨自己意願睡覺 • 2 歲後大部分只有一次午睡 有什麼方法可以使嬰兒更易安睡? 舒適的環境 維持室內溫度適中及空氣流通。 適量衣服或被單,可將手放於嬰兒頸背部位來測試溫度,如感到溫暖而沒有汗濕,便是寶寶感到舒適的溫度。被單最好用棉質,避免嬰兒敏感不適。 父母可用柔軟的嬰兒被把嬰兒包裹起來,使他更有安全感。切記不要包得太緊,令他感到過熱,或令雙腿活動受限制,因這可能會影響髖關節發育,要露出嬰兒的頭部及面部,確保寶寶呼吸道暢順。 幫助寶寶分辨日夜 室內光線要有明顯分別。日間光線要充足,晚間睡前把室內光線調暗,讓嬰兒知道睡覺時間到了。 有些嬰兒半夜醒來,會因害怕太黑暗的環境而哭起來。你可亮著一盞小夜燈伴著他。 日與夜的活動亦應有所分別。日間嬰兒清醒時,盡量多與他玩及說話,一來可善用親子時間,給他足夠的關注,二來亦可減低寶寶因無聊而在日間多睡了。 待寶寶累了,例如:看見嬰兒眼皮垂下、把頭或面在你身上擦或打呵欠時,就要讓他休息。 避免小睡時間多於四小時。 晚間的活動節奏應放緩,避免嬰兒過度興奮。   建立睡前常規 在睡前20至45分鐘,關掉電視和其他電子熒幕產品,安排一些親子活動,而活動應是輕鬆和舒緩的,例如洗澡、說故事、靜態的遊戲、唱催眠曲、聽輕音樂等等。這些活動必須是平靜、不會使孩子興奮活躍而他又喜愛的。讓他習慣每完成一些固定的活動後,便到睡覺的時間。 配合嬰兒的特性或生活習慣來建立合適的睡前常規。最重要的是必須吃飽、掃風、換上乾淨的尿片及有入睡的準備。 把清醒但已帶睡意的寶寶放上嬰兒床,讓他學習自行入睡。你可道晚安後離開,讓他自己漸漸進入夢鄉。 寶寶不肯睡,怎麼辦? 睡覺多少亦會因應寶寶脾性不同而因人而異。我們要盡量給予寶寶有一個容易入睡的環境,除了溫度要適中,衣物及被單要適量,最重要就是讓寶寶學懂分辨白天與晚上。日間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光線要充足,睡覺或者晚上時就要將燈光調暗。有些寶寶睡醒了因怕黑而哭,你可以開一盞小燈。其實日間寶寶睡醒時,盡量多些陪他玩耍和聊天,讓他不會因為無聊而睡覺太多,令晚上不能睡覺。另外,讓寶寶有睡意,如眼皮垂下、將頭或面在你身上擦或打呵欠時,才讓他睡覺,這樣,晚上就容易睡得好了。   寶寶睡著了,但是一放下他就醒過來,一定要抱著他才肯睡,怎麼辦? 寶寶喜歡在舒服的環境睡覺。如果開始的時候,寶寶習慣了被人抱著睡覺,當你一放下他時,他要離開你舒服的懷抱就會不喜歡了。要改變他這個不良習慣,可以嘗試替他建立睡覺的常規,在晚間餵他吃奶、掃風、換片,就可以放下他到小床,與他聊天或者唱催眠曲,讓他平靜下來,寶寶倦時便會慢慢睡著。這樣是讓他將日常一些活動和睡覺聯繫起來。當每次做完這些活動後,盡可能在寶寶開始有睡意時就將他放在小床,讓他自己睡覺。  
了解更多
身體各部位護理
眼睛   將用熟水沾濕了的紗巾包裹手指,輕柔地從眼頭抹向眼角,將眼垢抹走 可利用紗巾的正反兩面,分別清潔左眼和右眼   耳朵   將紗巾用熟水沾濕,抹淨可見部位的污垢,包括耳珠和耳背 用棉花球清潔微細部位,切勿將棉花球伸入耳孔清潔,以免弄傷耳膜   鼻孔   用棉花球輕柔地在鼻孔部位轉動,清除內部較大污垢 切勿將棉花球伸進鼻孔太深,以免弄傷鼻腔內膜和血管   肚臍   洗澡後應消毒肚臍。將棉花棒沾上 2、3 滴消毒酒精,在肚臍和臍帶連接的部位進行消毒 如臍帶已脫落及保持乾爽潔淨,則無須消毒   指甲   如要剪指甲,最好待寶寶入睡後,抱著寶寶固定四肢位置 不宜剪得太深,剪至見到「白邊」便可 剪好後可用磨指甲器替寶寶磨滑指甲   臀部   勤加清潔臀部及更換尿片,以減低接觸刺激物如尿液、便便等的機會,避免引發皮膚敏感如尿布疹。亦可塗上Pat Pat 膏,保持皮膚濕潤,預防敏感   皮膚   沖涼後為寶寶抹上防敏潤膚膏,可減低寶寶皮膚乾燥及患上濕疹風險 寶寶乳頭長了小白點,到底是甚麼? 無論男寶寶或女寶寶,乳房都有可能會出現小白點,那是乳線分泌,家長們不用擔心,亦不用處理,一些日子後身體會自然吸收。不要嘗試把小白點弄出來,以免弄傷寶寶,甚至造成細菌感染。    寶寶手指甲尖,常刮傷面部怎麼辦? 初生寶寶手指甲不容易剪,家長可以替寶寶戴上小手套保護;但當寶寶長大至兩三個月時,需要用小手與外界接觸,刺激腦部,家長需要頻密地替寶寶剪指甲及磨指甲,須選用適合寶寶的磨指甲用具,以免磨損寶寶皮膚。家長們亦可以用橄欖油替寶寶搓揉指甲,令指甲變軟,不容易刮傷皮膚。   如何紓緩寶寶便便不暢通? 每天沖涼前或後,可用按摩油替寶寶順時針輕輕搓揉肚仔數分鐘,可幫助寶寶腸臟蠕動,減低寶寶腸胃不適或便便不暢機會。
了解更多
出生登記及領出世紙
登記步驟: 1. 先了解寶寶出生的醫院所在的出生登記處是哪一間(醫院一般會提供) 2. 預約:可網上預約或電話預約 3. 帶同正本文件前往登記:父母的香港身份證或有效旅行證件,以及結婚證書   寶寶要領身份證嗎? 11 歲以下的小朋友一般毋須領取身份證,但如果想帶寶寶外遊,便要替寶寶辦理香港特區護照,而辦理護照需要有身份證,所以護照和身份證一般會一併辦理。如果會帶寶寶返內地,也可預先申請回鄉證。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