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一到夜晚喊唔停,是什麼原因呢?

對於媽媽們來說, “吵百蘿”實在難以招架。像剛飲完奶不久、換完尿片、體溫正常、周邊無干擾物,但一直在哭?並且經常在傍晚開始哭到半夜...


腸道問題是“吵百蘿”成因?辨別腸道健康,幫助寶寶緩解
“吵百蘿”也就是“百日哭”,是指小寶寶的陣發性不安及焦躁並且嚎哭不止,每天會有幾個小時在哭鬧,往往持續3-4個月後,便會漸漸停止。雖然目前沒有結論來解釋“吵百蘿”,但有許多研究認為吵百蘿的同時伴有肚子不舒服的情況,如腸道脹氣,腸絞痛等。



LR益生菌,呵護寶寶腸道
LR益生菌是媽媽天然分泌中的益生菌之一1,2,3,據多項國際研究證實,LR益生菌有助支持寶寶腸道健康4。能有助寶寶增加鬆軟便便5,舒緩肚子的不適。研究顯示,LR益生菌還能減短寶寶哭鬧時間達一半以上6



腸胃是寶寶的健康起點,含有LR益生菌的奶可幫助寶寶的腸胃盡早構建出健康的消化系統,減少腸道不適,為寶寶未來綻放更多可能打下基礎,讓寶寶暢享每一份快樂。



在此向媽媽們分享6大安撫寶寶“吵百蘿”寶寶的小貼士
  1. 把寶寶抱在胸前輕搖他,讓他聽到媽媽的心跳聲;
  2. 播放一些輕鬆柔和的音樂,讓寶寶感到放鬆;
  3. 用毛巾緊緊包著寶寶,增加寶寶安全感;
  4. 可以嘗試垂直地抱寶寶,讓他伏在媽媽的肩膀和胸膛上,輕輕地搖他或抱著他踱步;
  5. 讓寶寶吸吮奶嘴。不過餵人奶的媽媽要滿月後才可以讓寶寶吸吮奶嘴,避免嬰兒混淆乳頭;
  6. 和寶寶坐車兜風、散步。
(媽媽們切忌同時採取不同方法安撫寶寶,每次只用一種方法,去慢慢摸索出一個能使寶寶安靜下來的方法)


備註:
  1. Soto, A., et al. (2014).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59(1), 78-88.
  2. Ding, M., et al. (2019).. Food & Function, 10(2), 554–564.
  3. Li, S.-W., et al. (2017)..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8.
  4. Mu, Q., et al. (2018).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9, 757-773.
  5. Papagaroufalis, K., et al. (2014).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Insights, 7,19-27.
  6. Indrio, F., et al. (2014). JAMA Pediatric, 168 (3), 228-233.

 
產後點收身? 幾時可以做番運動?
產後運動應注意事項   產後運動與產前運動同等重要,運動時間無須過長,每天二至三次,而每次每種運動約做十次 保持呼吸暢順,循序漸進,量力而為 物理治療師會因着產婦身體狀況,調整運動方法   產後運動的目的   強化會陰肌肉,以防止小便失禁 防治腰背痛 加速體態恢復 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食慾 保持活力和自信心,令心境開朗 生產後,何時可以開始產後運動?   正常生產後,可以在第二天起牀走動及進行產後運動。手術分娩的母親,要先徵詢物理治療師或醫生的意見後,才可開始進行。 產後運動類別 會陰肌肉運動 仰臥 屈膝 腳板並排,膝部分開約一呎 收緊陰道、尿道及肛門口的肌肉,像忍大小二便般 此運動亦適合坐着/站立時進行   腰腹運動 (一) 仰臥、屈膝,雙腳微微分開 呼氣及收緊腹部,將盆骨後轉及腰部壓平貼着牀   腰腹運動 (二) 仰臥 將雙膝屈起緊貼,收緊腹部,腰部壓平貼着牀,然後慢慢轉動腰部;使右膝的外側盡量靠貼牀 返回中間休息 重複向左邊轉動   腰腹運動 (三) 屈膝仰臥 收緊臀部及腰背肌肉 將臀部撐高至腰背平直,稍停,慢慢放下臀部   腰腹運動 (四) 雙手及膝蓋貼在地板上 收緊腹肌,將背部向上拱,然後慢慢放平背部   腰腹運動 (五) 仰臥,屈膝,雙腳合併 收緊腹部,將盆骨後轉及腰部壓平貼着牀 抬起頭及肩部至肩部剛離牀,雙手及膝,稍停,慢慢躺下   腰腹運動 (六) 仰臥,屈膝,雙腳合併,收緊腹部,將盆骨後轉及腰部壓平貼着牀 抬起頭及肩膊,使右肩對着左膝方向,用雙手觸摸左膝外側,稍停,慢慢返回原位 重複向右邊 日常注意事項   腰部護理要點 切記提東西或抱嬰兒時要屈膝,利用大腿力,保持腰背挺直,然後伸直膝關節,把物件或嬰兒提起   正確起牀方法 側臥,雙腳放出牀邊,同時雙手支持上身起牀   正確站立姿勢 背要直,腹部收緊   正確坐立姿勢 腰部挺直,雙腳平放在地面   足夠休息及適當運動 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了解更多
母乳寶寶維他命D不足風險測試
20秒即知寶寶維他命D不足風險水平 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物。然而,衛生署指嬰兒從母乳中所得的維他命D分量不多;特別當媽媽體內維他命D不足時,他們所得的將更少1-3。 有研究指母乳平均只滿足約5% 0-12個月寶寶每日維他命D所需4*。資料顯示,香港有97%純母乳寶寶維他命D不足2! 立即看看您的寶寶是否有下列維他命D不足風險因素: 研究指,寶寶有愈多維他命D不足的風險因素,就會有層疊性遞增的風險比率,全母乳或混哺寶寶的維他命D不足風險更可高達40倍5^! 所以母乳媽媽想給寶寶更好的營養就要留意上述的風險因素,及早預防。 此外,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餵哺母乳及混哺寶寶每天補充400 IU維他命D6 ■,支持寶寶骨骼成長及免疫力1,7! 想由始守護寶寶骨骼及免疫發展? 雀巢®NANCARE®萃乳全護營養素- 維他命 D, E & DHA滴劑支持寶寶100%每日400 IU維他命D所需,與媽媽一起邁向全營母乳之路。 [優惠1] 立即以$98半價試用+: https://bit.ly/3wkDNlg [優惠2] 全營母乳組合優惠 : https://bit.ly/3qM1TDE 套裝包含: 最多醫護首選** 雀巢® NESTLÉ MOM® 鎖養膠囊(30粒裝)1盒及雀巢®NANCARE®萃乳全護營養素 – 維他命D, E & DHA滴劑2盒 支持母乳媽媽全營免疫力^^,延續全營母乳之路同時支持寶寶維他命D攝取 *以1公升母乳為基數,研究對象為馬來西亞媽媽。^與配方奶寶寶相比。# 0-12 個月每日建議攝取量的百分比。■為避免出現維他命D缺乏,美國兒科學會 (AAP)建議由出生起,純母乳餵哺和混哺的嬰幼兒每日應補充400 IU的維他命D,直至嬰幼兒每天飲用至少1L 的添加了維他命D的配方奶或牛奶。++免疫及營養組合指3種營養素包括維他命D、維他命E和DHA。維他命D有助骨骼和牙齒發展,以及支持免疫力;DHA有助腦眼發展;而維他命E有助支持細胞抗氧化。+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資料來源: 益普索 (Ipsos) 市場調查研究 (於2020年6月至7月在香港進行之市場調查研究,訪問134名香港婦幼科醫護人員。在百分之九十五置信水平下誤差為±8.47%。) ^^需配合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 References​ 1. FHS (HK). (2020). Child Health- Parent information: vitamin 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hs.gov.hk/english/health_info/child/30078.html (Accessed on 25 Jan 2020)2. Chan, K.C.C., et al. (2018). HK Med J, 24(Supp3), S32-35.3. Chang, S.W. & Lee, H.C. (2019). Pediatrics and Neonatology, 60, 237-244.4, Jan Mohamed, H. J., et al. (2014). PloS one, 9(7), e100705.5. Tung, K.T.S., et al. (2021). Nutrients, 13, 1068.6. Wagner, C.L., & Greer, F.R. (2008). Pediatrics, 122(5), 1142-1152.7. EFSA Panel on Dietetic Products, Nutrition and Allergies. (2014). EFSA Journal, 12(2), 3579.8. NIH, US (Updated 2020 Oct). Vitamin D- fact shee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Retrieved from: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VitaminD-HealthProfessional/重要聲明: NESTLÉ® NANCARE® DHA & Vitamin D and E Drops 並非為母乳代用品也不能替代均衡飲食。使用任何營養補充品之前,請諮詢醫護人員意見。請勿超過每日建議分量,並將產品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NESTLÉ® NANCARE® DHA & Vitamin D and E Drops為特殊醫學用途食品 (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適用於母乳餵哺或飲用配方奶粉而維他命D攝取不足的寶寶之飲食管理。  
了解更多
寶寶首三個月快速成長
奇妙的大腦   有趣的是,在兩歲之前,寶寶大腦的體積已達成人腦部的八成。首數月寶寶的大腦會發展出很多複雜系統,並一直沿用至長大。要妥善建立這些路徑,他需要充足的營養,否則大腦未必能全面發展。鋅、鐵、碘、維他命B、膽鹼、 DHA奧美加3脂肪酸等對大腦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首數月,寶寶的大腦會透過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攝取上述營養。 不斷成長的小肚子   首數月寶寶製造的消化酵素很有限,所以他只能消化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質,而母乳在比例上含有更多乳清蛋白,較易讓嬰兒消化及吸收。隨年月成長,他的消化道會逐漸成熟,慢慢開始進食和消化不同食物。 母乳對於寶寶發展中的消化系統較為溫和,因為新生寶寶的消化系統在首六個月仍正在不斷成長,對於母乳以外的蛋白質源會非常敏感。而且,母乳比普通牛奶配方奶粉有更多乳清蛋白,通常較易被寶寶發育中的消化系統所消化和耐受。   直至六個月大之前,寶寶只會從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中攝取身體所需營養,所以您無需為他的進程太過著急。但需留意普通牛奶蛋白配方奶粉含有較大蛋白分子,較難消化及有可能引致寶寶患敏感症。   登記尊享試用優惠
了解更多
湊B壓力爆煲點算好?
丈夫多分擔 多向過來人傾訴 多到戶外散步 產後避免有太多太大的轉變,例如轉職或搬遷,以免要適應的事情太多 足夠休息和睡眠 把家務適當分配,抽點私人時間調節情緒 必要時約見社工或輔導員等專業人士傾談
了解更多
寶寶飽餓知多少
掌握何時餵哺   與換尿片等其他需要相比,辨識寶寶的肚餓訊號相對容易。雖然並非所有寶寶的反應都一樣,但下列指引可助您了解他們的飲食需要。 肚餓的跡象   哭鬧或表現不滿。 把手指或拳頭放入嘴巴,或吸吮手指。 觸碰他的下巴或嘴唇時,他會張大嘴巴和搜索乳頭。 蠕動或揮動手腳。 動手動腳、舔東西、咂嘴或發出細小聲音。 掌握寶寶何時吃飽    即使只是嬰兒,您的寶寶也有辨識吃飽的能力。除非寶寶體重下降(分娩後立即出現此情況屬正常)或您感覺到他出現其他問題,否則寶寶最清楚自己的需要。 吃飽的跡象   開始吃奶後,不時停下來,又或每次只吸吮數下。 如餵哺母乳,寶寶會不時鬆開媽媽的乳頭。 放慢吃奶速度或已安然入睡。 吐出或不理會媽媽的乳頭。 餵哺時表現煩躁或容易分心。
了解更多
母嬰健康院登記
甚麼是黃疸? 是寶寶出生後一個月內眼白及皮膚發黃的現象,主因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 膽紅素是由身體內紅血球經正常分解後而產生,初生寶寶因肝臟未發展成熟,未能快速處理膽紅素,所以便堆積在身體入面,形成黃疸。 大部分情況下,會在一至兩星期內逐漸消退,但如果未有消退,膽紅素急升,則有可能進入腦細胞,導致失聰、弱智、痙攣,甚至死亡。 寶寶出生後3 至5 天,體內膽紅素才會升至最高狀態,如果寶寶一兩天便已出院,便應聯絡母嬰健康院跟進。 曬太陽可以退黃疸? 曬太陽不是最適當方法,有需要時,宜與醫生跟進治療。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