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皮膚常見問題大全

BB皮膚常見問題大全

初生寶寶抵抗力弱,會遇上一些常見的皮膚問題,大多數只要小心正確護理,很快便會痊癒。
1. 異位性皮膚炎/ 小兒濕疹
徵狀:3 大特徵為乾燥、痕癢及皮膚紅
• 嚴重時皮膚出現細小水泡,水泡穿破後會結成痂
• 十分痕癢,搔癢後的皮膚會變得厚硬和粗糙(慢性濕疹)
• 好發於面頰、手肘(及手肘皮膚摺位)、膝蓋(後摺位)和身軀

成因:
• 主因未明,相信與遺傳有關,但不會傳染
• 家族成員可能患有鼻敏感和哮喘等敏感性病,或對某些物品有敏感反應,如清潔劑、花粉、塵埃或食物等

預防及護理:
• 衣物
- 選擇全棉衣服,如冬天必須穿羊毛衣保暖,可先為寶寶穿上棉質內衣後,才穿上羊毛外衣
- 新買的衣物先洗一次,以洗掉新衣服的化學物質

• 家居
- 塵蟎是主要致敏原,選擇織布密度較高的床單和包單,以免積聚塵蟎
- 當吸塵時,帶寶寶遠離正在清潔的範圍,以免寶寶吸入揚起的塵埃
- 盡量別讓寶寶接觸毛公仔,因為毛公仔的毛質容易積聚塵蟎,如真的購買了毛公仔,可在每天陽光最充沛的時段,拿出毛公仔曬一會兒,可減少塵蟎積聚
- 同住家人別吸煙,以免令空氣污濁
- 不宜過度消毒家居,如太頻密消毒家居,反而增加寶寶對食物或環境的敏感反應,容易引發敏感症狀

• 日常護理
- 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或泡澡太久也會令皮膚更乾燥。建議可使用沐浴油泡澡,水溫宜在攝氏37 度
- 經常潤膚保持皮膚濕潤,減少痕癢

治療:
- 醫生會按個別情況給予藥物治療,如處方含有類固醇或抗生素的藥膏
2. 嬰兒粟米疹
徵狀:
• 如針尖般大小的白色或黃色小丘疹
• 多出現於寶寶的額頭、面頰和鼻子

成因:
• 皮脂腺未完全發育相關

護理:
• 出生後2 至3 周會漸漸消散,毋須特別治療
3. 熱痱
徵狀:
• 細小凸出的紅疹
• 多出現於頸、背部和心口

成因:
• 過熱流汗,汗積聚在皮膚上引起

護理:
• 替寶寶清潔皮膚,保持皮膚乾爽
• 穿適量衣服
4. 尿布疹
徵狀:
• 起初為紅斑,後來出現細小凸起的紅疹
• 多出現在穿著尿片的地方,如臀部、下腹、大腿、外陰及會陰

成因:
• 因尿液及便便刺激皮膚引起

護理:
• 多些換片,保持寶寶皮膚乾爽
• 換片時宜用暖水沾濕棉花清潔,避免用濕紙巾刺激寶寶皮膚
• 換片後可塗上Pat Pat 膏,保護寶寶皮膚
• 不要使用爽身粉,以免其與尿液混合阻塞毛孔,令情況惡化
雀巢心得精華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寶寶的成長進度達標嗎?
    0 至3 個月 4 至6 個月 大肌肉 • 滿3 個月時,趴下來時,可提起頭部和胸部 • 學會翻身 • 約6 個月大,會學坐 • 趴下或躺卧時,會踢腳 視覺 • 視力較弱,只依稀看到形狀 • 目光會追著有興趣的東西移動 • 喜歡色彩繽紛的圖畫 • 遠距離(1 至2 米外),也能認出熟悉的人 手眼協調 • 偶爾能拿起物件放進嘴裡 • 可緊握物件 • 會將手仔放入口。 • 會抓住有興趣的東西,放入口中探索 語言 • 會發出「呀」、「嗚」等聲音 • 看到有趣的東西,會「咔咔」地笑 • 聽到爸媽或熟人說話,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聲音方向 • 開始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社交 • 透過眼神和反應交流 • 被逗樂會笑 • 會對別人展露微笑 • 開始懂得認人 滿三個月的嬰兒可以有以下各方面的能力 活動 會更流暢和自如地擺動身體及四肢。 間中會用力伸直雙腳或踢腿。 俯臥(即趴著)時能抬起頭,還會用前臂支撐身體,挺起胸膛。 扶寶寶坐起來時,他會抬起頭,而且頭兒不會晃來晃去。 會放鬆及張開手掌。 能張開手抓住放近手邊的搖鈴。 會把手放到嘴邊吸吮。 能把雙手放在面前把弄。 會用力擺動身體和雙手,嘗試觸摸懸垂的物件。   視覺 張望四周的環境。 會定神注視人的臉孔,尤其是媽媽的臉孔。 能從較遠(數呎或一至兩米外)認出熟悉的人,視線更會隨熟悉的人而移動。 視線和頭部會追隨物件而左右轉動。 會注視和把玩自己的小手。   聽覺及語言能力  頭部會隨聲音(如媽媽的聲音)的方向轉動。 會聆聽音樂。 聽至熟悉的聲音會笑,聽到媽媽的聲音會笑得更高興。 開始模仿或發出某些聲音,如「咕咕」聲和「呀呀」聲。   社交溝通技巧   會以微笑與人溝通,尤其愛對熟悉的人笑。 模仿媽媽的表情。 會用哭鬧、發出咕咕聲、不同的表情和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 喜歡別人和他嬉戲,停止嬉戲時或會哭鬧。 促進寶寶的發展 這時候寶寶需要你經常安撫才會有安全感,這樣可培養他對你的信任,從而建立他的自信,使他能夠逐步離開你的懷抱去學習和探索,發展成一個獨立、有自信的人。你可以做的: 對寶寶的需要作出反應。 摟他、抱他。 和寶寶說話,唱歌給他聽。 讓寶寶從不同角度及位置探索四周環境。逗他玩時不一定要仰臥在床上,可以讓寶寶俯臥。這樣不但可強化他頸部的肌肉,還可讓他更容易地觀察四周。不過,當寶寶俯臥時,記緊要有成人看顧。當寶寶能支撐自己的頭部,抱他的時候可以讓他面向外邊,看看四周的景物。   你可以選擇的玩具: 搖鈴,讓寶寶握住搖動。 色彩奪目和會發聲的懸垂玩具。 把不易破的玩具鏡子掛在寶寶的床邊,讓他看看、摸摸。 能播放悠揚音樂的音樂盒、錄音帶、光碟等。   你的寶寶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發展速度。以上資料只作為嬰孩在發展上轉變的參考。即使寶寶在某方面的發展進度與上文不同,只是表示他可能在這些方面需要多點關注,父母亦不必過份擔心。 如有以下情況, 應請教醫護人員寶寶已三個月大,可是卻: 身體軟弱無力或者僵硬。 很少動,俯臥(即趴着)連抬頭一會兒也不能。 總是握緊拳頭,放搖鈴到他手裡也不會抓住。 不會注視自己雙手。 視線不會隨眼前的物件移動。 對響亮的聲音沒有反應。 不會發出聲音。 聽見你的聲音或看見你的臉也不會笑。 想知道更多各育兒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及應對方法,歡迎加入雀巢防敏媽媽會,免費獲取更多懷孕及育兒小錦囊!
了解更多
寶寶生長屬正常範圍? 別忽略這些指標,有可能誤判
寶寶生長屬正常範圍? 別忽略這些指標,有可能誤判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肥肥白白健康成長,一但自己家的寶寶比別人長得瘦了、矮了,與同齡寶寶的兒童/ 嬰兒生長曲線有距離,就心急的給寶寶追加營養。但寶寶代謝系統未成熟,過度追加奶量,只會增加寶寶的代謝負擔,而選擇擁有「啱分量、高質量」的奶,則能避免寶寶過多或過少吸收蛋白質,提供適量的蛋白質,令寶寶根據屬於自己的兒童/ 嬰兒生長曲線成長,全護寶寶健康長肉,如何判斷寶寶成長是否正常? 每個寶寶的成長速度是不一樣的,想要了解寶寶的成長狀況可以用「兒童/嬰兒生長曲線」來評估。 「兒童/嬰兒生長曲線」是連續性的,需要保持連續性地給寶寶測量身高、體重和頭圍並連成線,才可看出寶寶是否有跟隨「兒童/嬰兒生長曲線」的走勢成長。兒童/嬰兒生長曲線指標落在2至98百分位數,都屬於正常生長範圍。 如果成長速度太快或太慢的話有可能引致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例如,給寶寶帶來代謝負擔、內分泌系統失衝、以及營養不均衡等,其中,代謝負擔是媽媽們容易忽略的問題。媽媽們應格外留意。   體重曲線過高,增加寶寶代謝負擔 研究顯示,嬰幼兒時期攝取較多的蛋白質較容易增加寶寶的代謝系統負擔,且會導致脂肪積聚,甚至增加寶寶未來肥胖機率1,2。想要寶寶正常發育,那就得留意寶寶的蛋白質吸收問題。優質蛋白黃金比例,減輕代謝負擔 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是比母乳高約3倍3,會增加寶寶未成熟的代謝系統負擔,所以媽媽不要胡亂讓1歲以下寶寶飲用鮮牛奶。媽媽應選用含有適量而優質的蛋白黃金比例的奶更為符合寶寶營養需求。在寶寶早期時,使用「啱分量、高質量」的奶能避免寶寶過多或過少吸收蛋白質,減輕寶寶未成熟的代謝及消化系統負擔,並支持寶寶健康長肉。 寶寶的成長發育離不開營養問題,蛋白質質素及含量對寶寶體格發展有莫大關係,飲食上不僅要營養均衡,更要確保寶寶吸取適量而優質的蛋白,選擇優質蛋白黃金比例的營養更能讓媽媽多一份安心,讓寶寶健康地成長。   請按此參與問卷調查 備註:1. Koletzko, B., et al. (2009). Am J Clin Nutr, 89(Suppl), 1502S-1508S. 2. Luque, V., et al. (2016).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insights, 8(Suppl 1), 4956. 3. Michalesen, K.F. & Greer, F.R. (2014). Am J Clin Nutr, 99 (suppl), 718S-22S.
了解更多
為寶寶提供最好
母乳令寶寶更加健康 天然的東西總是天衣無縫的。由母體提煉的母乳能夠滿足寶寶的所有營養需要。「度身訂造」的母乳的鈉含量和過敏性低,而且含豐富的維他命、礦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酵素和必要的脂肪酸,促進寶寶出生後頭幾個月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均衡發展。   母乳比牛奶更易消化,完全適合初生嬰兒的消化系統,能夠減少胃氣、便秘和肚瀉的風險,那麼寶寶就會少哭一點,夜晚又安睡得好一點… 對父母亦有好處!   另一個好處是,母乳含豐富的母體抗體,能夠強化寶寶尚未發育的免疫系統,所以飲用母乳的寶寶較少受到細菌感染,患耳朵發炎、傷風和腸胃感冒等疾病的風險亦較其他幼童低。飲母乳的寶寶患食物敏感的機會亦比飲牛奶的寶寶低。   此外,母乳亦有助發展寶寶的味覺,因為母乳的味道是取決於您吃的食物(例如甜、辛辣和香濃等)。您的寶寶會隨之接觸不同的氣味,這樣有助他們的感官發展。您的小食家一定會很喜歡!   最後一項是,母乳的成份會隨著時間,根據寶寶的需要而改變(初時會較稀,然後逐漸變得更濃以增加飽肚感),您的寶寶是飲夠即止的,覺得飽就會停下來。試想像一下,寶寶在您的懷中入睡,他的唇上還有一滴母乳… 母乳可使寶寶的情緒更加穩定 「當我在餵哺母乳的時候,我的世界好像只剩得我和寶寶一起,沉醉於喜悅當中。」餵哺母乳的時候,媽媽和寶寶互相凝望,彼此的微笑和悄悄話,是促進二人關係的珍貴時刻。如此的肌膚之親延續了寶寶在子宮時的母子連繫,讓寶寶更有安全感。餵哺母乳不只為寶寶提供食物,而且有助鎮靜寶寶的情緒,使其放鬆和更易入睡。這些「擁抱和餵哺」就像是溫暖窩一樣,有助維持寶寶情緒和心理上的穩定,提供無限量的呵護! 我應該餵哺母乳多久? 我應該持續餵哺母乳一個月、三個月、半年還是更久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母親在寶寶出生後頭六個月只餵哺母乳,而不是餵其他食物或飲品。只餵哺母乳六個月,很難想像吧。我們當然知道餵哺母乳時間越長,對寶寶越有益。但要餵哺多久,還是要看媽媽和寶寶的意願,以及媽媽的生活方式。無論您決定餵哺多久,對寶寶來說都是額外的益處!
了解更多
溫習一下坐月Dos & Donts
Dos  爭取時間休息:跟寶寶作息,爭取最多休息時間,讓身體復元 外出穿外套、長褲,戴帽:若要帶寶寶到健康院,要保護身體,免吹風 用暖熟水洗手:促進血液循環 用薑及暖熟水沖涼:去風 食得健康:緊記適時補身 保持心情愉快:寶寶也會愉快起來 保持和伴侶溝通:記得老公是陪您走一輩子的人 Dont's 拿重物:以免拉扯分娩傷口 吹風:產後身體虛弱,以免「入風」引起頭痛或關節痛 碰冷水:以免令手腳痳痺不適 食生冷及不健康食物:以免容易生病 情緒低落:有甚麼事情都可以和家人好好商量,積極解決問題
了解更多